哈佛媽媽萬字文,講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規劃,建議收藏

哈佛媽媽萬字文,講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規劃,建議收藏

哈佛媽媽萬字文,講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規劃,建議收藏

父母在孩子的留學路上格外重要。有時,一位留學生背後站的不只是一對父母,更是全家的希望。

本篇文章近萬字,主要講述的是一位美國私校媽媽,如何全程參與孩子學習和名校申請的過程。她為女兒步步謀劃,最終女兒順利入讀哈佛,學習喜歡的專業。

文章從家長的角度,貼近美國本土的視角,全面、細緻地分享了名校的招生偏好、申請路上需要注意的點點滴滴,對於申請者具有一定參考意義。建議大家收藏,反覆觀摩!

· 正 · 文 · 來 · 啦 ·

一. 名校,意味著什麼

名校到底意味著什麼?

首先,大家需要了解各色名校的辦學特色,更需要知道名校對於個人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麼。

大家不一定了解名校都有哪些,但是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有名校情結。事實上,名校之所以成為名校,肯定有它們不尋常的過人之處。

很多美國人把名校看作是一種出身,就像貴族世家一樣。很早以前,《世界日報》的週末版就有一篇長文,旁證博引論述了關於美國人的藤校情結和貴族世家的關係。

大概的意思是美國人沒有皇族世襲以及其平民化的程度,導致了他們的尊王情節演變成後來的名校情節等。

哈佛媽媽萬字文,講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規劃,建議收藏

中國人把美國的八大常青藤大學簡稱為名校,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去這些學校讀書。

常春藤聯盟(Ivy League)是指美國東北部最古老及最精英的八所大學體育聯盟,包括:

  • 哈佛(Harvard)成立於1636年
  • 耶魯(Yale)成立於1701年
  • 賓夕法尼亞大學(Penn)成立於1740年
  • 普林斯頓(Princeton)成立於1746年
  • 哥倫比亞(Columbia)成立於1754年
  • 布朗(Brown)成立於1764年
  • 達特茅斯(Dartmouth)成立於1769年
  • 康奈爾(Cornell)成立於1865年

美國一流大學還有:

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芝加哥大學、加州理工學院、杜克大學、霍普金斯大學、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西北大學,萊斯大學,範德比爾特大學、加大伯克利、維吉尼亞大學,加大洛杉磯等等。

即使是美國華裔(包括其他亞裔)對這些名校更是趨之若鶩,使各名校中亞裔的比例遠遠高於其人口比例,被美國人稱之為“亞裔侵略”。

有的網友為此創造了風靡論壇的術語,把家長及孩子為進名校本科而做的努力統稱之為“爬藤”。

有些美國人的藤校情結很濃,甚至到了迷信的程度。我一個朋友向老闆抱怨手下某人工作效率差,想把他換掉。

老闆卻要求朋友Give him more time,理由就是某人是哥倫比亞畢業的,相信他一定會做好。

十幾年前,一個朋友的兒子同時被布朗和卡內基梅隆的計算機系錄取。

我們幾個中國朋友都認為他應該去卡內基梅隆,因為該校計算機專業赫赫有名眾所周知。

但她所有的美國朋友尤其是猶太人,都力勸她一定要讓兒子去布朗。後來她兒子上了布朗,畢業至今曾多次感慨他的布朗經歷對他人生道路的幫助。

不要以為只有華人才尊哈佛為名校之首,很多美國人本來就是如此,還說“先有哈佛,後有美國”。

當年我女兒被好幾所藤校錄取,還沒決定去哪裡。我工作公司的老闆以及我家兩個在外州的美國朋友,都堅定地忠告我同樣一句話:“Of course Harvard! This is a life benefit!”

哈佛媽媽萬字文,講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規劃,建議收藏

其實,名校在不同的人的眼裡是不一樣的。簡單來說,名校是為不同階層的各種學生,提供各得其所的平臺。

在希望學術方面有所發展的天才眼裡,名校為他們提供了最好的學習環境:他們可以得到頂級院士的教導;還可以和世界級的科學家共進午餐;更可以在本科生時就在世界第一流的實驗室,參與專業最前沿課題的研究。

在那些體育特好但又不願以體育為生的孩子眼裡,名校為他們帶來了展示特長爭取榮譽的最好機會和背景出身。

在那些不想以學習為主的名人富豪的後代們眼裡,名校就是一個世界範圍內的上流社會子女俱樂部。

而在大多數學生眼裡,名校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學習今後立足於社會本領的最好環境,併為平民出身的他們提供了一種新的社會身份,以及今後發展事業的Networking。

此外,各個名校都有自己的辦學重點,人文特點也不盡相同,普林斯頓的貴族氣氛依然濃厚,哈佛和康奈爾相對平民化些等。大家可以通過更多的手段去探尋它們的魅力。

二. 細細探究名校招生偏好

大家可能已經看了很多關於美國名校招生的介紹資料,瞭解了一定的知識。

但是大家還是需要對其招收錄取標準有一個新的認知,理解成為名校學生的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和要面對的重重困難。

第一,與中國一次考定終生的大學錄取方式不同,美國名校的招生是要多元化地綜合審核。

哈佛媽媽萬字文,講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規劃,建議收藏

名校不僅僅要看學生高中在校平均成績GPA與年級排名,標準考試SAT,還通過學生的申請文章,課外活動中的參與能力及表現出的各種特長及領導才能,老師的推薦信,以及面談等來判斷申請者是否適合(Fit)該校。

第二,美國名校的招生目標是要網羅最優秀的學生,但實際上,這個優秀的標準和中國的標準有很大不同:

名校的學生不僅僅在課堂上學習,在與寢室室友的互動中,以及在飯廳、教室、研究小組、課外活動與他人的互動中,同樣可以學到很多豐富的經驗。

也就是說, 名校要招收各種各樣的適合(Fit)學校要求的人才,而且是有前瞻性地招攬人才,特別是那些具有影響力的人才。

第三,名校大多會錄取具備多方面才能和影響力的全才。這些學生在學業、課外活動以及個人特質上(如人格、領導力、求知慾、創造力和對學習的熱忱等),都有傑出的表現。

校方認為這些多才多藝的學生,能在各方面投注相當精力並取得不菲成就,他們在將來的大學甚至往後的人生中,更可能以同樣的態度去持續地獲得榮耀。

他們期待這些學生能在大學裡互相影響和學習,並於畢業後在各地為母校發揮正面的影響力。

第四,名校也會錄取很多不是全才,但在學術或課外活動中擁有卓越成就,而且個人特質表現突出的學生。

對那些極具學習精神求知慾強並提供學術成果的申請人,學校更看重他們的學術成就,並視他們為最有潛力的學術新星,期望他們現在或將來能在學術方面為學校爭光。

對於那些在課外活動表現突出並具有某些方面(藝術、美術、開公司、搞慈善或競選等等)特長的人,學校認為是他們的人格特質促成了他們的成就。

哈佛媽媽萬字文,講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規劃,建議收藏

學校希望他們入學後能在各種學校活動中繼續發展,特別是具有傑出領導才能的人,將來很可能就是學校的榮耀或大金主。而那些體育好的學生,學校需要他們現在就能替學校贏得比賽。

第五,名校還會招收不少富翁和名人的子女,使得招生更具多元化,也使得學校後繼有錢。

學校可能會希望他們的家長,現在就能多給學校捐錢和其他政治以及社會活動上的支持和幫助。

被哈佛錄取的學生大概分為這幾種類型:

我女兒的高中每年70多個畢業生中,常有十幾個被藤校錄取。那年哈佛錄取了他們五個學生,我把他們歸納為幾個類型:

女兒算是學術型的(私校不排名次,但從女兒每年所獲的某個獎項得知,她肯定是年級第一名);

一個女生成績相當好應該是第二名,卻是典型的遺產型

(其爺爺爸爸哥哥都是哈佛畢業的);

有個男生成績蠻好還是學生會主席,是小金主型(哈佛有以其家庭命名的基金)。

這三個人可說是全才中的不同類型,另外兩個就不是全才了。

有個學生體育特好,在全國高中比賽中拿過名次,成績不好但達到哈佛的最低錄取標準,是特招型

還有一個男生成績還可以並且自己開有公司,是特殊才能型

還有個上屆學生是典型的大金主型。他前一年被哈佛錄取,卻跟女兒同一年入讀。因為他的學習成績不行,哈佛要他去補習一年,成績提高後才能入學。

哈佛媽媽萬字文,講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規劃,建議收藏

就像一些名校學生家長介紹經驗時說的,“每個藤校只要 the most fitted, not the best。”

有些既聰明又用功的學生,成績不錯也有其他強項,卻被心儀的學校拒絕,而那些成績及各方面不如他們的學生,因為大有來頭被錄取。

大家也只能安慰自己:如果名校招收的學生都是既聰明又用功的,那麼大多人就沒有機會了。

三. 孩子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網上關於如何申請名校的升學指導資料五花八門,應有盡有。我也整理了一些申請資料,僅供大家選擇性地參考。

01

申請類型和規則

大多數美國名校的申請可分為兩次,極少數有3次。申請類型分為提前申請和常規申請(Regular)。

提早申請,即每年10月31日截止時提交的申請。其中又分“Early Action”和“Early Decision”。

“Early Action” 的申請者可同時申請幾所學校,但必須都是Early Action才行。“Early Decision”的申請者就只能申請一所學校。提早申請的學生一般是在12月初至中旬接到錄取通知。

Early Action的錄取者,可以直到5月1日才給學校答覆去還是不去;而Early Decision 的學生在申請時就在意向書上籤了字,一旦被錄取,就一定要撤回所有其他學校的申請,也就是說就一定要去該校。

常規申請(Regular),每年12月31日或者1月15日截止時提交。其錄取通知書的發放一般是3月下旬到四月初,大多數學校的回覆“是否接受錄取”的截止日期是5月1日。

哈佛媽媽萬字文,講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規劃,建議收藏

此外,大家還要考慮是否需要學校的資助。

如果申請人不需要學校資助(Financial Aid),也非常喜歡那所只有Early Decision的大學,就可以提早申請。

此時的錄取比例是相當高的,有些好學校達到25%,而在常規申請時,好多名校的錄取比例一般僅在10%左右或更低。

想要學校資助的學生,可以考慮Early Action,因為還能繼續其他大學的常規申請。一旦被其他同等學校錄取,就有向原學校討價還價的本錢,以爭取更多的資助金。

但是,Early Action的錄取率僅比常規申請時稍高一些。如果申請人沒有什麼特別心儀的學校,或太忙實在來不及準備申請材料,常規申請更好。

哈佛媽媽萬字文,講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規劃,建議收藏

我們家是需要學校資助的。女兒提早申請時選了Early Action,同時報了哈佛和布朗。

那時布朗還是Early Action,我們選它來保底,而哈佛是她的目標學校之一。12月上旬收到兩份錄取通知後,女兒仍然按計劃常規申請了其他幾個學校。

四月初收到錄取通知後,我們比較了所有學校提供的Financial Aid Package,還是哈佛的最好,耶魯要稍微多交一點點。

那時哈佛要年收入三萬五千以下才能全免學費,我們家是一定要出一部分的。先生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就拿耶魯的錄取去和哈佛招生辦說事,磨了一番嘴皮之後,哈佛同意讓我們少交一千多元。

實際上,就是哈佛不減免這一千多元,女兒還是要去哈佛的。因為相比較耶魯而言,女兒更喜歡哈佛和波士頓地區。

02

考量側重

申請大學時,成績好並不是名校錄取時的主要考量。在招生官員眼裡,

SAT的730和800分沒多大區別,只是考生臨場發揮的好壞。當申請人的學術成績差不多時,那比的就是其他幾項了。

課外活動,老師的推薦信,各種特長,領導才能,以及申請短文等,在錄取時都佔很大的比重。

想進名校的華裔子女,如果學習不是特別地拔尖,不能拿到州里前幾名或全國的獎項,除了要成為全才外,還必須發展其他方面的特長和亮點才行。而且這些特長和亮點需要申請者自己告訴招生官才行。

哈佛媽媽萬字文,講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規劃,建議收藏

我女兒的在校成績應該是年級第一,SAT的各門考分也不錯。她一直參加各種體育活動,是三個校隊的隊員及其中一個校隊的隊長,還喜歡滑雪、衝浪,等等,這就與許多亞裔孩子不一樣。

面試的人都對她的活潑開朗很感興趣,甚至奇怪她身為亞裔竟不會彈鋼琴拉小提琴。

她當了兩年多輔導小學生的義工,也參加了許多課外活動組織,做了一個小俱樂部的頭頭,連續兩個暑假到餐館打工,等等,但這些幾乎是每個想申請HYPSM的人都具備的條件。

我們要女兒強調的特長和亮點就是她的數學好年齡小。她跳過了8年級,比大多數同級同學小近兩歲,而她的數學成績一直是學校最好的。

我女兒所選老師的推薦信肯定寫得很好,這從每學期的學校報告中就可看出,其中物理老師的評語幾乎把她寫成了天才。她申請短文的題目就是“Who Am I”,既突出了其靈氣好動、善於影響玩伴的個性亮點,又寫得流暢有趣。學校的升學顧問說它一氣呵成,像個小電影一樣,讀完了還想再讀一遍。

女兒還利用申請表中要求敘述課外活動影響的短短几行,來表現自己的另一特質,強調了幾年來輔導小學生的經驗,讓身為獨生子女的她得到的快樂和成長。

這大概也和別人不一樣吧。當女兒的提早申請材料一寄出,我就相信女兒會被哈佛和布朗錄取。

哈佛媽媽萬字文,講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規劃,建議收藏

當然,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事例。

一個出類拔萃全才型的女孩和我的女兒同一年申請大學,竟然只在哈佛等學校的Waiting List上,後來去了杜克,事後其父母分析原因,認為她的主課沒得過州里比賽的獎,沒有特長的事情。

不過,在我看來:

她的申請材料中,沒有把自己的亮點強調出來,以至於被埋沒在一大堆申請人的材料中了。

除了她的外語比賽拿過州里第一,她可是從9年級時的排名30名以外,逐步上升到11年級時第二名和12年級時的第一名的,這就是她特有的挑戰自我的能力和極具學習潛力的亮點。

如果她能在申請文章中用個有趣的小故事,輕鬆巧妙地展現這一亮點,並表達出其對學習熱忱自律自強的個人特質,再請老師在推薦信中也強調這一點,同時把申請材料再好好組織一下,她應該能被哈佛錄取。

畢竟學生在高中時每天辛苦得來的傑出成果,才是更吸引大藤校的亮點,大藤校很看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潛力的。

哈佛媽媽萬字文,講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規劃,建議收藏

當然,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可以供大家借鑑:

十多年前,我們這裡一個學校排名第二的華裔女孩去了哈佛,而第一名未被錄取。

那女孩看上去文靜漂亮,卻在十一年級時報名參加了《Seventeen》雜誌舉辦的青春女孩大賽,經過一番過五關斬六將,最後進入了前十名,拿了很大一筆獎金,在學校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她在介紹申請大學的經驗時,特別強調這個隨申請表附上的比賽結果材料,讓她在申請多所名校中獲益匪淺。

事實上,能進入那個比賽前十名的女孩,個個都機智過人,多才多藝,能力就不是一般人具有的。她的學習成績又是那麼出色,即使有其他的薄弱環節,名校也會對她刮目相看的。

還有一個朋友的兒子被MIT錄取,申請時隨材料寄了一張拉小提琴的音像盤。

因為一些比她兒子成績好的同學都沒被MIT錄取,家長好奇,就打電話去問原因。

招生辦公室的人告之的第一個理由就是,其小提琴音像盤讓MIT的音樂教授看了,評價說她兒子已具備了報考音樂學院小提琴專業的水平,而MIT的學生樂團最需要這樣的人才;

第二個理由是他曾在州里的電腦比賽中拿過第三名。招生的人說,成績好的人太多了,就只能看其他方面的特長了。

哈佛媽媽萬字文,講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規劃,建議收藏

總的來說,家長們在平時對孩子的培養要從德智體美勞全面抓起,才能讓學生在申請時達到考官的考量要求,有話可說;

其次學生在申請上也一定要極力展現個人特色,注重對成績以外的課外活動、愛好特長等其他方面的闡述,才會讓考官眼前一亮,脫穎而出。

四. 幫孩子申請一定要拎重點!

大家都知道,想進名校的學生一進高中,就要使出渾身解數,修煉十八般兵器。為使自己成為與眾不同的全才,還要想方設法去打造某些方面的特殊才能。申請大學時,學生們更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但是,很多學生一開學,會忙得不可開交,根本沒有太多的精力去準備和認真組織申請材料,可能會讓多年的苦練毀於一旦。

這時候,學生就需要家長們的幫助。在申請大學這件事情上,學生並不能真正完全獨立搞定一切。

哈佛媽媽萬字文,講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規劃,建議收藏

當時,我也是為女兒的材料申請操碎了心:

我那時就是讓女兒在暑期中就寫好Essay,還讓她將Common申請表填個初稿,找出下面重點要做的事項。

前幾年的在校成績以及某些活動已經是過去時。而自己現在還可控制的因素就是,開學後選哪些老師寫推薦信,哪個運動隊能爭取當上隊長,某門SAT2十月的重考哪些是她的弱項要加強準備,等等。

即使我這樣盯著,女兒一回到學校,就忙得天昏地暗,很少有時間再去考慮準備申請材料。

很多常規申請的材料還是等到放寒假回家後,她才匆匆忙忙在Very Last Minute完成,再趕在郵局下班前把申請寄出。

所以,我一直建議朋友們,在孩子申請大學一事上,能早準備儘量早準備,這樣才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把申請材料包裝得漂亮,提提高命中率。

另外,申請大學前,家長一定要帶孩子參觀所要申請的學校,還要認真參加招生辦會議

,注意聆聽家長的提問和招生官員的回答,儘量獲取這些學校有關招生的第一手資料。

我們通過這些活動,悟出了一些關於申請材料的準備和組織整理的注意要點。

我還讀了很多美國的升學參考書和這些大藤校的招生章程,也從中獲得了不少經驗。

五. 四點經驗

以下四點就是我的經驗總結,雖然時過境遷,也許與現在的實際招生情況已不相符,但是,還是希望給大家作為選擇性的參考借鑑。

1. 各種考試成績

名校招生時肯定要看高中平均成績GPA,但更看重具有指標性的AP考試的成績;然後才看SAT成績,其中的寫作成績最重要。

有些學生選了很多AP課程,有的人甚至選了20多門。但是考察時,考官看的不是學生學了多少而是看學生學得怎麼樣。如果門門考試都5分,那肯定沒話說。

但是,如果大多數AP成績是4分或更低,名校招生官員就會認為該學生want challenge但沒有meet challenge ,是因為他學習能力有限,或沒有自知之明。招生官員對這樣的學生不太會感興趣。

哈佛媽媽萬字文,講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規劃,建議收藏

我女兒當年只選了5門AP課程,每門都考了5分。選課少而精,學習時不會太辛苦,考試時也有精力充分準備。

不過,我們地區有兩個公校女生真是考了近30門AP,而且每門5分。她們還有州里一些比賽的大獎,都先後進了哈佛。

高中平均成績是孩子平時和前三年就應該做的準備,申請大學時再說也沒用了。唯一可做的就是,在12年級上學期多選AP課程來提高GPA,以爭取更好的排名。

哈佛媽媽萬字文,講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規劃,建議收藏

SAT2成績的填報要注意:SAT1是每次考試日期和成績都一定要填報,而SAT2就只要填報最好成績的那一次。

申請名校時,不能在表上填報太多的SAT2,特別是分數在700分以下的,否則無法看出考生的Passion和Commitment。SAT2的考試一般選4到5門與孩子將來所學專業有關的學科就夠了。

如果考了五門SAT2,都是高分可全報;否則最少要報3門時,就把得分高的科目上填,棄報分低的兩門。

當年我女兒考了四門SAT2, 我沒讓她免費填送任何學校,就怕萬一考不好,那些學校會有記錄。

她填申請表時SAT2報了三門,其中一門考了三次,就把800分的那次填上。

她把西班牙語扔掉了,分數較低,跟她報的專業關係也不大。

學生在整個高中時期,需要抓緊時間且有選擇地學習各種課程,獲得優異成績,同時也需要有選擇地上報成績,讓面試官認可考生的能力。

2. 申請短文(Essay)

申請短文(Essay)在名校申請中是非常重要的。各項學習成績僅僅是一堆呆板的數據, Essay才是申請人的臉面(Face)。

哈佛媽媽萬字文,講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規劃,建議收藏

Essay不是Show off,而是要讓招生官員讀了你的文章後,馬上就能感覺和理解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沒有Passion和你的Passion是什麼,以及有沒有在大學和未來發揮個人影響力的潛力。

好的Essay一定要清楚地告訴別人:我是什麼人(Who am I)。這也是為什麼好的Essay都是非常個性化和私人化的。

很多學生不知道Essay的重要性,更有些考生,臨時抱佛腳,最後幾天裡才草草寫好申請短文,就匆匆隨申請表寄出了。

不少很優秀的學生成績特好並有特長,卻未被心儀的學校學校錄取,事後檢查原因,大多數都說Essay沒寫好或申請材料沒準備好。

因此,家長一定要督促學生早一點寫出草稿, 這樣一開學就可以讓升學顧問或英文老師審閱提供意見,孩子也有時間多次修改。

Essay的寫法有很多書籍可供參考,要儘量避免寫大眾題材。能讓讀的人深植腦海,又趣味盎然的才是好文章。

可以用一個故事或場景起頭,由此展現出自己的見識經歷,各種能力,然後敘述和強調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等等,同時自然不經意地表達出自己與眾不同的亮點和個人特質。

有人問我孩子應如何申請學校時,我都反覆強調Essay的重要性和如何寫好Essay。

前幾年秋季剛開學,有個朋友的孩子要申請大學。我看了她的申請材料,沒有什麼興奮處。

她在高中11年級的排名35名,SAT1和SAT2的分數都不高,得獎很多,都是地區小獎,只有寫作曾得過地區大獎。

唯一的可看點就是她在法院做義工多年,並當了義工組長。寫作是她的強項,這就有戲。

我建議她把法院工作作為亮點在申請材料中加以突出強調,Essay就寫法院工作的感受,一定要寫出自己的Passion和領導才能的個人特質。我還給了她關於如何準備申請材料的一些其他建議。

後來,她和她父母都花了很多時間在申請材料的準備上。她被MIT和芝加哥大學錄取了,是當年學校中唯一進了MIT的學生,成為畢業生中的一匹黑馬。

哈佛媽媽萬字文,講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規劃,建議收藏

3. 推薦信

推薦信絕對在名校錄取審核過程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分量。招生官員可從這些推薦信中,拼湊出學生有關的人格、領導力、求知慾、創造力和學習精神和潛力等個人特質,並結合申請短文以及其他的申請材料,加上面試,來得到關於這個學生的完整印象。

同時,招生官員透過這些推薦信,也能判斷出學生的申請短文和其他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和一致性。

大家在找學校老師寫推薦信時,一定要找對學生有充分了解並印象深刻的老師來寫。

但是,公立高中學生太多,老師特別是年級升學輔導老師,往往難以應付。如果對學生不是很熟悉,其推薦信很容易流於空泛,就會影響它的說服力。

申請人也可以讓課外活動的指導人、打工的僱主、社會組織的領導人、或教會牧師等對自己有足夠了解的人來寫推薦信,作為對學校推薦信的補充。

女兒申請大學前,我們研究了女兒的學校報告單,找出那些評語寫得特別好同時又很喜歡女兒的3位任課老師和一個相當於年級班主任的老師,讓女兒開學前就送電郵跟他們打招呼。

實際上,女兒每個大學只送了3封推薦信,因為化學老師正在外地且特忙,女兒僅讓他送了兩個跟所報專業有關的大學。

他們的推薦信,從不同的角度向那些招生官員提供了更多信息,讓招生官員更全面地瞭解女兒。

上面提到的那個女孩,我讀了她的申請材料後,建議她立即去找有關老師,定下寫推薦信一事。

一定要找那些跟她關係好、肯說人好話及寫作文采好的老師寫,越快越好。否則拖遲了,求老師寫信的人太多,就不能保證推薦信的質量了。

我還建議她找一個法院負責指導她工作的人員寫推薦信,最好能強調她的特別之處,如工作態度和領導能力,這樣可以更加突出她的亮點,也體現出她的申請材料的一致性。

哈佛媽媽萬字文,講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規劃,建議收藏

4. 填表時的注意事項

大家在填申請表時,需要分清獎項的分清主次和輕重,把有亮點的獎項搬出來,而不是填得越多越好。

名校招生官員更看重大獎,因此獎項的排列和取捨也很重要。學生填報時,要依據獎項的範圍大小、時間長短和所申請專業的相關性排序。

同理,學生在填寫課外活動中的俱樂部及各種學生組織,也不要填太多。名校招生官員不僅要看申請人課外活動(包括義工)的數量,而且一定要看是否有領導才能的。

但體育活動可以年年填,最好能從一般隊員最後變成主力隊員或隊長。因為從這些活動中,名校招生官員可以看出你的commitment和各種能力。

如果孩子各方面都很強,也要把申請材料組織得條理清楚,重點突出,亮點閃光,讓招生官員容易閱讀,印象深刻。

當所有申請者的文件都被仔細讀過,招生官員就會給出綜合得分和推薦意見。如果小組成員都推薦,那麼孩子就肯定錄取了。如果只有一人推薦,那還會再討論或拿到大組討論再最後定奪。

哈佛媽媽萬字文,講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規劃,建議收藏

六. 最後還是要忠於內心

任何事情能否成功除了本人自身的努力之外,還有一個是否合適的問題,這不僅僅是外界Fit自身,也是自身Fit外界的問題。

選擇一個合適(Fit)的名校和專業對學生是十分重要的。

哈佛媽媽萬字文,講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規劃,建議收藏

如果孩子不能Fit學校,就不會被錄取。如果學校不Fit孩子,孩子上了名校也不會開心。很多名校幾乎每年都有學生退學或自殺,與他們在學校過得不順心及心理壓力太大有關。

我女兒選擇了她所喜歡的學校和合適的專業。她認為哈佛比較平民化,又在Boston 這個比較熟悉的大城市,小時候的許多記憶讓她感到親切。

她選擇工程專業,一是因為她的數理化基礎好,學起來比較輕鬆,二是認為製造新產品才是真正對社會做貢獻。

在哈佛的四年裡,女兒很happy,學習翫耍兩不誤。她和一個博士生合作發表了兩篇論文,還得了某個工程學會的傑出學生獎。她覺得哈佛很fit她,她也fit 哈佛。

我女兒不是最好的學生,她是比不過公立高中那些最好的華裔學生,才去私校的。但她喜歡去藤校,就像許多最好的學生喜歡去州立大學一樣。

哈佛媽媽萬字文,講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規劃,建議收藏

許多家長沒有考慮孩子的特點和需要就硬把孩子推進名校,結果事與願違,孩子也不買賬。

因此,家長一定要因材施教,在選擇所要申請的名校和專業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適應性,讓學生有一個既成長又快樂的大學生活。

讓孩子進名校,就是為了他們將來能有更好的生活。想讓孩子爬藤的家長,首先要研究和搞清楚名校如何招生以及會招什麼樣的學生;

然後還應該確定孩子是不是適合名校,這樣才能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去制定和安排合適他的教育規劃,把孩子培養成名校的理想候選人。

當然,如果大家不想讓孩子爬藤,只想讓孩子平安快樂地生活,讓孩子自由發展也是培養孩子成大器的成功方法之一。

申請名校是他們自己乃至家長們一生中的大事,也是一場長久,複雜的拉鋸戰。

不論是前期的考察學校和學生進行自我測評,中期學生在各個方面的學習和投資,還是臨近申請前的材料準備和組織,都是十分重要的,缺一不可。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讓大家熟悉名校申請要求和流程,也能讓選擇了這條道路,卻還在迷惑掙扎的學生們或家長們有所啟發。

往期精彩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