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妈妈万字文,讲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规划,建议收藏

哈佛妈妈万字文,讲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规划,建议收藏

哈佛妈妈万字文,讲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规划,建议收藏

父母在孩子的留学路上格外重要。有时,一位留学生背后站的不只是一对父母,更是全家的希望。

本篇文章近万字,主要讲述的是一位美国私校妈妈,如何全程参与孩子学习和名校申请的过程。她为女儿步步谋划,最终女儿顺利入读哈佛,学习喜欢的专业。

文章从家长的角度,贴近美国本土的视角,全面、细致地分享了名校的招生偏好、申请路上需要注意的点点滴滴,对于申请者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建议大家收藏,反复观摩!

· 正 · 文 · 来 · 啦 ·

一. 名校,意味着什么

名校到底意味着什么?

首先,大家需要了解各色名校的办学特色,更需要知道名校对于个人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大家不一定了解名校都有哪些,但是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名校情结。事实上,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肯定有它们不寻常的过人之处。

很多美国人把名校看作是一种出身,就像贵族世家一样。很早以前,《世界日报》的周末版就有一篇长文,旁证博引论述了关于美国人的藤校情结和贵族世家的关系。

大概的意思是美国人没有皇族世袭以及其平民化的程度,导致了他们的尊王情节演变成后来的名校情节等。

哈佛妈妈万字文,讲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规划,建议收藏

中国人把美国的八大常青藤大学简称为名校,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去这些学校读书。

常春藤联盟(Ivy League)是指美国东北部最古老及最精英的八所大学体育联盟,包括:

  • 哈佛(Harvard)成立于1636年
  • 耶鲁(Yale)成立于1701年
  • 宾夕法尼亚大学(Penn)成立于1740年
  • 普林斯顿(Princeton)成立于1746年
  • 哥伦比亚(Columbia)成立于1754年
  • 布朗(Brown)成立于1764年
  • 达特茅斯(Dartmouth)成立于1769年
  • 康奈尔(Cornell)成立于1865年

美国一流大学还有:

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加州理工学院、杜克大学、霍普金斯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西北大学,莱斯大学,范德比尔特大学、加大伯克利、维吉尼亚大学,加大洛杉矶等等。

即使是美国华裔(包括其他亚裔)对这些名校更是趋之若鹜,使各名校中亚裔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人口比例,被美国人称之为“亚裔侵略”。

有的网友为此创造了风靡论坛的术语,把家长及孩子为进名校本科而做的努力统称之为“爬藤”。

有些美国人的藤校情结很浓,甚至到了迷信的程度。我一个朋友向老板抱怨手下某人工作效率差,想把他换掉。

老板却要求朋友Give him more time,理由就是某人是哥伦比亚毕业的,相信他一定会做好。

十几年前,一个朋友的儿子同时被布朗和卡内基梅隆的计算机系录取。

我们几个中国朋友都认为他应该去卡内基梅隆,因为该校计算机专业赫赫有名众所周知。

但她所有的美国朋友尤其是犹太人,都力劝她一定要让儿子去布朗。后来她儿子上了布朗,毕业至今曾多次感慨他的布朗经历对他人生道路的帮助。

不要以为只有华人才尊哈佛为名校之首,很多美国人本来就是如此,还说“先有哈佛,后有美国”。

当年我女儿被好几所藤校录取,还没决定去哪里。我工作公司的老板以及我家两个在外州的美国朋友,都坚定地忠告我同样一句话:“Of course Harvard! This is a life benefit!”

哈佛妈妈万字文,讲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规划,建议收藏

其实,名校在不同的人的眼里是不一样的。简单来说,名校是为不同阶层的各种学生,提供各得其所的平台。

在希望学术方面有所发展的天才眼里,名校为他们提供了最好的学习环境:他们可以得到顶级院士的教导;还可以和世界级的科学家共进午餐;更可以在本科生时就在世界第一流的实验室,参与专业最前沿课题的研究。

在那些体育特好但又不愿以体育为生的孩子眼里,名校为他们带来了展示特长争取荣誉的最好机会和背景出身。

在那些不想以学习为主的名人富豪的后代们眼里,名校就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上流社会子女俱乐部。

而在大多数学生眼里,名校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今后立足于社会本领的最好环境,并为平民出身的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会身份,以及今后发展事业的Networking。

此外,各个名校都有自己的办学重点,人文特点也不尽相同,普林斯顿的贵族气氛依然浓厚,哈佛和康奈尔相对平民化些等。大家可以通过更多的手段去探寻它们的魅力。

二. 细细探究名校招生偏好

大家可能已经看了很多关于美国名校招生的介绍资料,了解了一定的知识。

但是大家还是需要对其招收录取标准有一个新的认知,理解成为名校学生的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要面对的重重困难。

第一,与中国一次考定终生的大学录取方式不同,美国名校的招生是要多元化地综合审核。

哈佛妈妈万字文,讲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规划,建议收藏

名校不仅仅要看学生高中在校平均成绩GPA与年级排名,标准考试SAT,还通过学生的申请文章,课外活动中的参与能力及表现出的各种特长及领导才能,老师的推荐信,以及面谈等来判断申请者是否适合(Fit)该校。

第二,美国名校的招生目标是要网罗最优秀的学生,但实际上,这个优秀的标准和中国的标准有很大不同:

名校的学生不仅仅在课堂上学习,在与寝室室友的互动中,以及在饭厅、教室、研究小组、课外活动与他人的互动中,同样可以学到很多丰富的经验。

也就是说, 名校要招收各种各样的适合(Fit)学校要求的人才,而且是有前瞻性地招揽人才,特别是那些具有影响力的人才。

第三,名校大多会录取具备多方面才能和影响力的全才。这些学生在学业、课外活动以及个人特质上(如人格、领导力、求知欲、创造力和对学习的热忱等),都有杰出的表现。

校方认为这些多才多艺的学生,能在各方面投注相当精力并取得不菲成就,他们在将来的大学甚至往后的人生中,更可能以同样的态度去持续地获得荣耀。

他们期待这些学生能在大学里互相影响和学习,并于毕业后在各地为母校发挥正面的影响力。

第四,名校也会录取很多不是全才,但在学术或课外活动中拥有卓越成就,而且个人特质表现突出的学生。

对那些极具学习精神求知欲强并提供学术成果的申请人,学校更看重他们的学术成就,并视他们为最有潜力的学术新星,期望他们现在或将来能在学术方面为学校争光。

对于那些在课外活动表现突出并具有某些方面(艺术、美术、开公司、搞慈善或竞选等等)特长的人,学校认为是他们的人格特质促成了他们的成就。

哈佛妈妈万字文,讲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规划,建议收藏

学校希望他们入学后能在各种学校活动中继续发展,特别是具有杰出领导才能的人,将来很可能就是学校的荣耀或大金主。而那些体育好的学生,学校需要他们现在就能替学校赢得比赛。

第五,名校还会招收不少富翁和名人的子女,使得招生更具多元化,也使得学校后继有钱。

学校可能会希望他们的家长,现在就能多给学校捐钱和其他政治以及社会活动上的支持和帮助。

被哈佛录取的学生大概分为这几种类型:

我女儿的高中每年70多个毕业生中,常有十几个被藤校录取。那年哈佛录取了他们五个学生,我把他们归纳为几个类型:

女儿算是学术型的(私校不排名次,但从女儿每年所获的某个奖项得知,她肯定是年级第一名);

一个女生成绩相当好应该是第二名,却是典型的遗产型

(其爷爷爸爸哥哥都是哈佛毕业的);

有个男生成绩蛮好还是学生会主席,是小金主型(哈佛有以其家庭命名的基金)。

这三个人可说是全才中的不同类型,另外两个就不是全才了。

有个学生体育特好,在全国高中比赛中拿过名次,成绩不好但达到哈佛的最低录取标准,是特招型

还有一个男生成绩还可以并且自己开有公司,是特殊才能型

还有个上届学生是典型的大金主型。他前一年被哈佛录取,却跟女儿同一年入读。因为他的学习成绩不行,哈佛要他去补习一年,成绩提高后才能入学。

哈佛妈妈万字文,讲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规划,建议收藏

就像一些名校学生家长介绍经验时说的,“每个藤校只要 the most fitted, not the best。”

有些既聪明又用功的学生,成绩不错也有其他强项,却被心仪的学校拒绝,而那些成绩及各方面不如他们的学生,因为大有来头被录取。

大家也只能安慰自己:如果名校招收的学生都是既聪明又用功的,那么大多人就没有机会了。

三. 孩子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网上关于如何申请名校的升学指导资料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我也整理了一些申请资料,仅供大家选择性地参考。

01

申请类型和规则

大多数美国名校的申请可分为两次,极少数有3次。申请类型分为提前申请和常规申请(Regular)。

提早申请,即每年10月31日截止时提交的申请。其中又分“Early Action”和“Early Decision”。

“Early Action” 的申请者可同时申请几所学校,但必须都是Early Action才行。“Early Decision”的申请者就只能申请一所学校。提早申请的学生一般是在12月初至中旬接到录取通知。

Early Action的录取者,可以直到5月1日才给学校答复去还是不去;而Early Decision 的学生在申请时就在意向书上签了字,一旦被录取,就一定要撤回所有其他学校的申请,也就是说就一定要去该校。

常规申请(Regular),每年12月31日或者1月15日截止时提交。其录取通知书的发放一般是3月下旬到四月初,大多数学校的回复“是否接受录取”的截止日期是5月1日。

哈佛妈妈万字文,讲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规划,建议收藏

此外,大家还要考虑是否需要学校的资助。

如果申请人不需要学校资助(Financial Aid),也非常喜欢那所只有Early Decision的大学,就可以提早申请。

此时的录取比例是相当高的,有些好学校达到25%,而在常规申请时,好多名校的录取比例一般仅在10%左右或更低。

想要学校资助的学生,可以考虑Early Action,因为还能继续其他大学的常规申请。一旦被其他同等学校录取,就有向原学校讨价还价的本钱,以争取更多的资助金。

但是,Early Action的录取率仅比常规申请时稍高一些。如果申请人没有什么特别心仪的学校,或太忙实在来不及准备申请材料,常规申请更好。

哈佛妈妈万字文,讲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规划,建议收藏

我们家是需要学校资助的。女儿提早申请时选了Early Action,同时报了哈佛和布朗。

那时布朗还是Early Action,我们选它来保底,而哈佛是她的目标学校之一。12月上旬收到两份录取通知后,女儿仍然按计划常规申请了其他几个学校。

四月初收到录取通知后,我们比较了所有学校提供的Financial Aid Package,还是哈佛的最好,耶鲁要稍微多交一点点。

那时哈佛要年收入三万五千以下才能全免学费,我们家是一定要出一部分的。先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就拿耶鲁的录取去和哈佛招生办说事,磨了一番嘴皮之后,哈佛同意让我们少交一千多元。

实际上,就是哈佛不减免这一千多元,女儿还是要去哈佛的。因为相比较耶鲁而言,女儿更喜欢哈佛和波士顿地区。

02

考量侧重

申请大学时,成绩好并不是名校录取时的主要考量。在招生官员眼里,

SAT的730和800分没多大区别,只是考生临场发挥的好坏。当申请人的学术成绩差不多时,那比的就是其他几项了。

课外活动,老师的推荐信,各种特长,领导才能,以及申请短文等,在录取时都占很大的比重。

想进名校的华裔子女,如果学习不是特别地拔尖,不能拿到州里前几名或全国的奖项,除了要成为全才外,还必须发展其他方面的特长和亮点才行。而且这些特长和亮点需要申请者自己告诉招生官才行。

哈佛妈妈万字文,讲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规划,建议收藏

我女儿的在校成绩应该是年级第一,SAT的各门考分也不错。她一直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是三个校队的队员及其中一个校队的队长,还喜欢滑雪、冲浪,等等,这就与许多亚裔孩子不一样。

面试的人都对她的活泼开朗很感兴趣,甚至奇怪她身为亚裔竟不会弹钢琴拉小提琴。

她当了两年多辅导小学生的义工,也参加了许多课外活动组织,做了一个小俱乐部的头头,连续两个暑假到餐馆打工,等等,但这些几乎是每个想申请HYPSM的人都具备的条件。

我们要女儿强调的特长和亮点就是她的数学好年龄小。她跳过了8年级,比大多数同级同学小近两岁,而她的数学成绩一直是学校最好的。

我女儿所选老师的推荐信肯定写得很好,这从每学期的学校报告中就可看出,其中物理老师的评语几乎把她写成了天才。她申请短文的题目就是“Who Am I”,既突出了其灵气好动、善于影响玩伴的个性亮点,又写得流畅有趣。学校的升学顾问说它一气呵成,像个小电影一样,读完了还想再读一遍。

女儿还利用申请表中要求叙述课外活动影响的短短几行,来表现自己的另一特质,强调了几年来辅导小学生的经验,让身为独生子女的她得到的快乐和成长。

这大概也和别人不一样吧。当女儿的提早申请材料一寄出,我就相信女儿会被哈佛和布朗录取。

哈佛妈妈万字文,讲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规划,建议收藏

当然,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例。

一个出类拔萃全才型的女孩和我的女儿同一年申请大学,竟然只在哈佛等学校的Waiting List上,后来去了杜克,事后其父母分析原因,认为她的主课没得过州里比赛的奖,没有特长的事情。

不过,在我看来:

她的申请材料中,没有把自己的亮点强调出来,以至于被埋没在一大堆申请人的材料中了。

除了她的外语比赛拿过州里第一,她可是从9年级时的排名30名以外,逐步上升到11年级时第二名和12年级时的第一名的,这就是她特有的挑战自我的能力和极具学习潜力的亮点。

如果她能在申请文章中用个有趣的小故事,轻松巧妙地展现这一亮点,并表达出其对学习热忱自律自强的个人特质,再请老师在推荐信中也强调这一点,同时把申请材料再好好组织一下,她应该能被哈佛录取。

毕竟学生在高中时每天辛苦得来的杰出成果,才是更吸引大藤校的亮点,大藤校很看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潜力的。

哈佛妈妈万字文,讲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规划,建议收藏

当然,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可以供大家借鉴:

十多年前,我们这里一个学校排名第二的华裔女孩去了哈佛,而第一名未被录取。

那女孩看上去文静漂亮,却在十一年级时报名参加了《Seventeen》杂志举办的青春女孩大赛,经过一番过五关斩六将,最后进入了前十名,拿了很大一笔奖金,在学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她在介绍申请大学的经验时,特别强调这个随申请表附上的比赛结果材料,让她在申请多所名校中获益匪浅。

事实上,能进入那个比赛前十名的女孩,个个都机智过人,多才多艺,能力就不是一般人具有的。她的学习成绩又是那么出色,即使有其他的薄弱环节,名校也会对她刮目相看的。

还有一个朋友的儿子被MIT录取,申请时随材料寄了一张拉小提琴的音像盘。

因为一些比她儿子成绩好的同学都没被MIT录取,家长好奇,就打电话去问原因。

招生办公室的人告之的第一个理由就是,其小提琴音像盘让MIT的音乐教授看了,评价说她儿子已具备了报考音乐学院小提琴专业的水平,而MIT的学生乐团最需要这样的人才;

第二个理由是他曾在州里的电脑比赛中拿过第三名。招生的人说,成绩好的人太多了,就只能看其他方面的特长了。

哈佛妈妈万字文,讲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规划,建议收藏

总的来说,家长们在平时对孩子的培养要从德智体美劳全面抓起,才能让学生在申请时达到考官的考量要求,有话可说;

其次学生在申请上也一定要极力展现个人特色,注重对成绩以外的课外活动、爱好特长等其他方面的阐述,才会让考官眼前一亮,脱颖而出。

四. 帮孩子申请一定要拎重点!

大家都知道,想进名校的学生一进高中,就要使出浑身解数,修炼十八般兵器。为使自己成为与众不同的全才,还要想方设法去打造某些方面的特殊才能。申请大学时,学生们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但是,很多学生一开学,会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准备和认真组织申请材料,可能会让多年的苦练毁于一旦。

这时候,学生就需要家长们的帮助。在申请大学这件事情上,学生并不能真正完全独立搞定一切。

哈佛妈妈万字文,讲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规划,建议收藏

当时,我也是为女儿的材料申请操碎了心:

我那时就是让女儿在暑期中就写好Essay,还让她将Common申请表填个初稿,找出下面重点要做的事项。

前几年的在校成绩以及某些活动已经是过去时。而自己现在还可控制的因素就是,开学后选哪些老师写推荐信,哪个运动队能争取当上队长,某门SAT2十月的重考哪些是她的弱项要加强准备,等等。

即使我这样盯着,女儿一回到学校,就忙得天昏地暗,很少有时间再去考虑准备申请材料。

很多常规申请的材料还是等到放寒假回家后,她才匆匆忙忙在Very Last Minute完成,再赶在邮局下班前把申请寄出。

所以,我一直建议朋友们,在孩子申请大学一事上,能早准备尽量早准备,这样才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把申请材料包装得漂亮,提提高命中率。

另外,申请大学前,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参观所要申请的学校,还要认真参加招生办会议

,注意聆听家长的提问和招生官员的回答,尽量获取这些学校有关招生的第一手资料。

我们通过这些活动,悟出了一些关于申请材料的准备和组织整理的注意要点。

我还读了很多美国的升学参考书和这些大藤校的招生章程,也从中获得了不少经验。

五. 四点经验

以下四点就是我的经验总结,虽然时过境迁,也许与现在的实际招生情况已不相符,但是,还是希望给大家作为选择性的参考借鉴。

1. 各种考试成绩

名校招生时肯定要看高中平均成绩GPA,但更看重具有指标性的AP考试的成绩;然后才看SAT成绩,其中的写作成绩最重要。

有些学生选了很多AP课程,有的人甚至选了20多门。但是考察时,考官看的不是学生学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得怎么样。如果门门考试都5分,那肯定没话说。

但是,如果大多数AP成绩是4分或更低,名校招生官员就会认为该学生want challenge但没有meet challenge ,是因为他学习能力有限,或没有自知之明。招生官员对这样的学生不太会感兴趣。

哈佛妈妈万字文,讲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规划,建议收藏

我女儿当年只选了5门AP课程,每门都考了5分。选课少而精,学习时不会太辛苦,考试时也有精力充分准备。

不过,我们地区有两个公校女生真是考了近30门AP,而且每门5分。她们还有州里一些比赛的大奖,都先后进了哈佛。

高中平均成绩是孩子平时和前三年就应该做的准备,申请大学时再说也没用了。唯一可做的就是,在12年级上学期多选AP课程来提高GPA,以争取更好的排名。

哈佛妈妈万字文,讲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规划,建议收藏

SAT2成绩的填报要注意:SAT1是每次考试日期和成绩都一定要填报,而SAT2就只要填报最好成绩的那一次。

申请名校时,不能在表上填报太多的SAT2,特别是分数在700分以下的,否则无法看出考生的Passion和Commitment。SAT2的考试一般选4到5门与孩子将来所学专业有关的学科就够了。

如果考了五门SAT2,都是高分可全报;否则最少要报3门时,就把得分高的科目上填,弃报分低的两门。

当年我女儿考了四门SAT2, 我没让她免费填送任何学校,就怕万一考不好,那些学校会有记录。

她填申请表时SAT2报了三门,其中一门考了三次,就把800分的那次填上。

她把西班牙语扔掉了,分数较低,跟她报的专业关系也不大。

学生在整个高中时期,需要抓紧时间且有选择地学习各种课程,获得优异成绩,同时也需要有选择地上报成绩,让面试官认可考生的能力。

2. 申请短文(Essay)

申请短文(Essay)在名校申请中是非常重要的。各项学习成绩仅仅是一堆呆板的数据, Essay才是申请人的脸面(Face)。

哈佛妈妈万字文,讲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规划,建议收藏

Essay不是Show off,而是要让招生官员读了你的文章后,马上就能感觉和理解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没有Passion和你的Passion是什么,以及有没有在大学和未来发挥个人影响力的潜力。

好的Essay一定要清楚地告诉别人:我是什么人(Who am I)。这也是为什么好的Essay都是非常个性化和私人化的。

很多学生不知道Essay的重要性,更有些考生,临时抱佛脚,最后几天里才草草写好申请短文,就匆匆随申请表寄出了。

不少很优秀的学生成绩特好并有特长,却未被心仪的学校学校录取,事后检查原因,大多数都说Essay没写好或申请材料没准备好。

因此,家长一定要督促学生早一点写出草稿, 这样一开学就可以让升学顾问或英文老师审阅提供意见,孩子也有时间多次修改。

Essay的写法有很多书籍可供参考,要尽量避免写大众题材。能让读的人深植脑海,又趣味盎然的才是好文章。

可以用一个故事或场景起头,由此展现出自己的见识经历,各种能力,然后叙述和强调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等等,同时自然不经意地表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亮点和个人特质。

有人问我孩子应如何申请学校时,我都反复强调Essay的重要性和如何写好Essay。

前几年秋季刚开学,有个朋友的孩子要申请大学。我看了她的申请材料,没有什么兴奋处。

她在高中11年级的排名35名,SAT1和SAT2的分数都不高,得奖很多,都是地区小奖,只有写作曾得过地区大奖。

唯一的可看点就是她在法院做义工多年,并当了义工组长。写作是她的强项,这就有戏。

我建议她把法院工作作为亮点在申请材料中加以突出强调,Essay就写法院工作的感受,一定要写出自己的Passion和领导才能的个人特质。我还给了她关于如何准备申请材料的一些其他建议。

后来,她和她父母都花了很多时间在申请材料的准备上。她被MIT和芝加哥大学录取了,是当年学校中唯一进了MIT的学生,成为毕业生中的一匹黑马。

哈佛妈妈万字文,讲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规划,建议收藏

3. 推荐信

推荐信绝对在名校录取审核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招生官员可从这些推荐信中,拼凑出学生有关的人格、领导力、求知欲、创造力和学习精神和潜力等个人特质,并结合申请短文以及其他的申请材料,加上面试,来得到关于这个学生的完整印象。

同时,招生官员透过这些推荐信,也能判断出学生的申请短文和其他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一致性。

大家在找学校老师写推荐信时,一定要找对学生有充分了解并印象深刻的老师来写。

但是,公立高中学生太多,老师特别是年级升学辅导老师,往往难以应付。如果对学生不是很熟悉,其推荐信很容易流于空泛,就会影响它的说服力。

申请人也可以让课外活动的指导人、打工的雇主、社会组织的领导人、或教会牧师等对自己有足够了解的人来写推荐信,作为对学校推荐信的补充。

女儿申请大学前,我们研究了女儿的学校报告单,找出那些评语写得特别好同时又很喜欢女儿的3位任课老师和一个相当于年级班主任的老师,让女儿开学前就送电邮跟他们打招呼。

实际上,女儿每个大学只送了3封推荐信,因为化学老师正在外地且特忙,女儿仅让他送了两个跟所报专业有关的大学。

他们的推荐信,从不同的角度向那些招生官员提供了更多信息,让招生官员更全面地了解女儿。

上面提到的那个女孩,我读了她的申请材料后,建议她立即去找有关老师,定下写推荐信一事。

一定要找那些跟她关系好、肯说人好话及写作文采好的老师写,越快越好。否则拖迟了,求老师写信的人太多,就不能保证推荐信的质量了。

我还建议她找一个法院负责指导她工作的人员写推荐信,最好能强调她的特别之处,如工作态度和领导能力,这样可以更加突出她的亮点,也体现出她的申请材料的一致性。

哈佛妈妈万字文,讲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规划,建议收藏

4. 填表时的注意事项

大家在填申请表时,需要分清奖项的分清主次和轻重,把有亮点的奖项搬出来,而不是填得越多越好。

名校招生官员更看重大奖,因此奖项的排列和取舍也很重要。学生填报时,要依据奖项的范围大小、时间长短和所申请专业的相关性排序。

同理,学生在填写课外活动中的俱乐部及各种学生组织,也不要填太多。名校招生官员不仅要看申请人课外活动(包括义工)的数量,而且一定要看是否有领导才能的。

但体育活动可以年年填,最好能从一般队员最后变成主力队员或队长。因为从这些活动中,名校招生官员可以看出你的commitment和各种能力。

如果孩子各方面都很强,也要把申请材料组织得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亮点闪光,让招生官员容易阅读,印象深刻。

当所有申请者的文件都被仔细读过,招生官员就会给出综合得分和推荐意见。如果小组成员都推荐,那么孩子就肯定录取了。如果只有一人推荐,那还会再讨论或拿到大组讨论再最后定夺。

哈佛妈妈万字文,讲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规划,建议收藏

六. 最后还是要忠于内心

任何事情能否成功除了本人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是否合适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外界Fit自身,也是自身Fit外界的问题。

选择一个合适(Fit)的名校和专业对学生是十分重要的。

哈佛妈妈万字文,讲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规划,建议收藏

如果孩子不能Fit学校,就不会被录取。如果学校不Fit孩子,孩子上了名校也不会开心。很多名校几乎每年都有学生退学或自杀,与他们在学校过得不顺心及心理压力太大有关。

我女儿选择了她所喜欢的学校和合适的专业。她认为哈佛比较平民化,又在Boston 这个比较熟悉的大城市,小时候的许多记忆让她感到亲切。

她选择工程专业,一是因为她的数理化基础好,学起来比较轻松,二是认为制造新产品才是真正对社会做贡献。

在哈佛的四年里,女儿很happy,学习玩耍两不误。她和一个博士生合作发表了两篇论文,还得了某个工程学会的杰出学生奖。她觉得哈佛很fit她,她也fit 哈佛。

我女儿不是最好的学生,她是比不过公立高中那些最好的华裔学生,才去私校的。但她喜欢去藤校,就像许多最好的学生喜欢去州立大学一样。

哈佛妈妈万字文,讲清孩子的藤校之路如何规划,建议收藏

许多家长没有考虑孩子的特点和需要就硬把孩子推进名校,结果事与愿违,孩子也不买账。

因此,家长一定要因材施教,在选择所要申请的名校和专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适应性,让学生有一个既成长又快乐的大学生活。

让孩子进名校,就是为了他们将来能有更好的生活。想让孩子爬藤的家长,首先要研究和搞清楚名校如何招生以及会招什么样的学生;

然后还应该确定孩子是不是适合名校,这样才能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去制定和安排合适他的教育规划,把孩子培养成名校的理想候选人。

当然,如果大家不想让孩子爬藤,只想让孩子平安快乐地生活,让孩子自由发展也是培养孩子成大器的成功方法之一。

申请名校是他们自己乃至家长们一生中的大事,也是一场长久,复杂的拉锯战。

不论是前期的考察学校和学生进行自我测评,中期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学习和投资,还是临近申请前的材料准备和组织,都是十分重要的,缺一不可。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让大家熟悉名校申请要求和流程,也能让选择了这条道路,却还在迷惑挣扎的学生们或家长们有所启发。

往期精彩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