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荒漠的主人:鵝喉羚,尾巴向上豎起,像屁股上紮了小辮子

新疆,地處我國西北邊陲,遠離海洋,高山環保,降雨極少,年均只有150ml,這裡棲息著千百種獨特的耐乾旱野生動物。在塔里木盆地和準葛爾盆地,經常可以看到一片黃色的浪潮奔騰而過,那是

新疆荒漠的主人:鵝喉羚

新疆荒漠的主人:鵝喉羚,尾巴向上豎起,像屁股上紮了小辮子

尾巴高高翹起的鵝喉羚

據《中國國家地理》介紹,在五六十年代以前可以看到500只鵝喉羚成群結隊飛馳而過,揚起黃色的塵埃,場面甚是壯觀!但後來由於人類的捕殺和棲息地的破壞,再也沒見過這麼大的群體了,最多不過幾十隻為一群。

鵝喉羚體型和外貌和黃羊頗為相似,因為雄性發情時喉部腫大,像大鵝一樣,因此得名。它長一米左右,披著一件背部黃褐色胸部白色的外衣,尾巴長12-14公分,比黃羊長,在當地也被叫做“長尾黃羊”。鵝喉羚的尾巴經常高高豎起,朝向天空,像在屁股上紮了個小辮子一樣。雄性鵝喉羚頭上長角,像兩把二三十公分長的彎刀,角上有年輪,可以看出雄性鵝喉羚的年齡。

新疆的塔里木盆地、準葛爾盆地和吐魯番盆地是鵝喉羚主要的棲息地。在我國甘肅、蒙古和西藏也有分佈。在國外一些國家,由於人類活動等原因,鵝喉羚已經出現滅絕的情況。

新疆荒漠的主人:鵝喉羚,尾巴向上豎起,像屁股上紮了小辮子

塔里木盆地、準葛爾盆地

鵝喉羚白天主動調高體溫,減少水分散失;晚上降低體溫,釋放能量

夏天的荒漠戈壁地帶溫度高達40℃以上,甚至50℃,鵝喉羚有何本領能在荒漠戈壁裡生生不息?首先鵝喉羚一般只在早晨和黃昏時候出來採食,避開了一天中最炎熱的時候。

正午時分,天空經常是萬里無雲,陽光沒有受到絲毫的遮擋,火辣辣地直射到荒漠的沙地上,鵝喉羚必須採用臥息午休的方式來對抗一天中最熱的時候。它找個個大型遮擋物,在它的陰影下用蹄子刨出一個凹坑。鵝喉羚把表面的熱乎乎的沙子刨到一邊去,露出裡面相對“涼爽”的沙子,然後臥到凹坑裡午休。

當環境溫度大於鵝喉羚的體溫時,它能夠主動調高自己的體溫,以此來避免水分的過渡散失。等到了夜晚,再讓體溫回落到正常水平把存儲的熱量的釋放出來。

新疆荒漠的主人:鵝喉羚,尾巴向上豎起,像屁股上紮了小辮子

正在休息的雄性鵝喉羚

雄性鵝喉羚“畫地為牢,“軟禁”雌性,以此獲得交配權

到了繁殖季節雌性鵝喉羚往往十幾只甚至幾十只成群帶著幼崽生活。這時,以往基本單獨行動的雄性會向雌性群體靠攏,混進雌性隊伍。

雄性鵝喉羚會觀察雌性群體每天外出採食和回家休息的路線,然後她們行進的路線上佔地為王,設下埋伏,以此捕獲雌性。雄性鵝喉羚讓糞便、眼淚、角質層、皮毛等各種帶有自己身體氣味的東西散落在佔領的領地邊緣,這叫“畫地為牢”。

往後的日子,雄性每天早早起床,在雌性外出採食前就先到自己領地附近吃飽早飯,然後開始巡視領地。一旦發現雄性就警告甚至決鬥。一旦發現雌性群體經過,就站在領地邊緣熱烈歡迎。當雌性進入自己的領地後,雄性便不會讓其輕易離開,用軟磨硬泡,甚至發出警告威脅的聲音阻止雌性離開。雌性停留時間越久,意味著和雄性發生關係的概率越高。

新疆荒漠的主人:鵝喉羚,尾巴向上豎起,像屁股上紮了小辮子

打鬧中的鵝喉羚

雄性和2-15只雌性發生關係,雌性自己找個地方生娃帶大

由於雄性鵝喉羚採取半路“埋伏”、“軟禁”的方式還算比較有效的,每個繁殖季節一隻雄性會與2-15只雌性發生關係。至於俘獲的雌性有多少就看雄性的本事了。

繁殖完成後,雄性就會離開雌性群體,重新恢復自己的單身生活,少部分也跟隨雌性群體進行活動一段時間。而雌性等到要分娩時會找一個草料富足,水源充足的地方把寶寶生下來,然後獨自帶大。等到第二年在和其他雌性部隊匯合。從這點來看,雌性鵝喉羚挺不容易的。

新疆荒漠的主人:鵝喉羚,尾巴向上豎起,像屁股上紮了小辮子

鵝喉羚的尾巴經常豎直朝上

“反客為主”到“客隨主便”

鵝喉羚本是荒漠裡的精靈,也有人把它們成為荒漠的主人。但人類的“反客為主”,它們的家園遭到了破壞,如今國外很多地方都滅絕了,我們應該“客隨主便”,還它們一個安寧的家。

新疆荒漠的主人:鵝喉羚,尾巴向上豎起,像屁股上紮了小辮子

被獵殺的鵝喉羚

我國現在建立了自然保護區,保護鵝喉羚的棲息地;在荒漠裡設立人工水源,保證它們的正常飲水;有的地方還在冬天投放草料,避免鵝喉羚飢寒交迫。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將重現500只大群的鵝喉羚。


參考資料:《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國動物主題數據庫》、《生態學雜誌》、《四川動物》、《獸類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