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互聯網處於新舊接續期,5G來得正好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互聯網處於新舊接續期,5G來得正好

11月26日,由搜狐科技主辦的“2019搜狐科技AI峰會”在北京舉行。

峰會特邀嘉賓——中國工程院院士、未來移動通信論壇理事長鄔賀銓在會上作了題為《5G使能AI,智能應用落地》的主題演講。

鄔賀銓在峰會上表示,現在大家都說要向工業互聯網發展,這是互聯網的下半場,但是它本身的動能還沒那麼強勁,而消費互聯網動能有下降的趨勢。目前互聯網發展處於新舊的接續期,5G出現在這個時候,在消費互聯網需要深化和工業互聯網需要起步的時候,5G來得正好。5G本身的能力跟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技術先後到來的,5G會因為它們而發揮更大的作用,新一代技術也會因為5G如虎添翼。

移動通信大家都走過第一代,蜂窩小區靠頻率不同區分用戶,是模擬的,SMA代表2G是數字以時序不斷區分用戶,3G是數字以碼道不同區分用戶,CDMA,4G把頻率的空間因素利用起來,4G的峰值速率做到100兆,5G現在來了,跟前面4G比有一點進步,但是改動並不多。

但在更重要的應用上不一樣,

如果說前面4G面向消費的,5G就是面向產業的應用。我們說每一代移動通信都是上一代峰值速率的一千倍,5G未來在毫米波頻段工作的時候它的峰值可以到20G。

鄔賀銓在會上討論,5G和互聯網結合有什麼好處?他說,通常互聯網是感知數據的,但只是感知沒有用,需要對數據分析用於人工智能。往往大數據人工智能在後臺,前臺後臺之間需要有東西連接,對於一些固定的互聯網終端可以拉光纖,但是野外很難拉。大部分希望用無線技術,在5G之前的無線技術沒辦法提供足夠的帶寬和連接數以及低時延,變成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是不可能實時的,因此人工智能決策也沒辦法產生實時效率。現在5G出現,使兩者無縫融合,AI+IOT成為AIoT成為智能物聯網,當我們把雲端的能力差不多融合到終端上,虛擬化下沉到終端,終端能力就大大增強。AIoT運用到很多技術支撐它,包括AI芯片開發工具、開發軟件,有了這些,5G的作用能更大發揮。

鄔賀銓進一步表示,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加速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基礎新應用新業態方興未艾,互聯網迎來更加強勁的發展動能、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鄔賀銓說,互聯網儘管已經發明50年了,從人類的生理來講,50年是人到中年,現在5G和新一代其它技術還正在興起,它們給互聯網發展帶來更加強勁的發展動能和更加廣泛的發展空間。我們可以期待未來的50年,5G的能力並不單純是5G,它正好跟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同時出現。

5G通過無線網絡技術創新,實現增強移動寬帶高可靠、低時延、廣覆蓋、大連接的能力,驅動了人工智能和互聯網的無縫融合,擴展並強化了人工智能的應用效果。鄔賀銓表示,未來AI+IoT為5G變成AIoT,AI+IT+OT也是AIoT,5G將在工業生產生活發揮更大的作用。

實際上,AI與各行各業的結合已經深入肌理,傳統行業都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變革窗口期。藉助AI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已經從以往的錦上添花變成了如今迫在眉睫。AI將如何重塑行業,行業需求又如何倒逼AI技術的發展,成為了值得探討的問題。

大會上午的主論壇共分為“AI重點相關技術”與“AI重點場景應用”兩大板塊,除了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搜狗公司CEO王小川、三星中國研究院院長張代君為我們解讀AI發展的最新進展外,還邀請了來自IoT、零售、自動駕駛、金融、醫療五個領域的知名大咖來分享AI與行業的結合。而下午的分論壇則更為聚焦,深入探究AI如何改造零售、教育這兩個關乎國計民生的行業。

除本篇外,搜狐科技還針對此次大會進行了全方位的報道,敬請關注本次峰會專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互聯網處於新舊接續期,5G來得正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