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中國高科技產業化高峰會議”舉行

南方網訊 早上去巴黎吃法式早餐,中午到紐約開會,晚上回到廣州的家裡休息……這種看似凡爾納科幻小說裡的場景,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理事長包為民看來,最早有望在2030年前後實現技術突破。

作為國家級大型科技產業化會議,11月25日上午,素有“科技界達沃斯論壇”之稱的第二屆“中國高科技產業化高峰會議”在廣州高新區開幕。包括包為民在內的數十名我國兩院院士齊聚一堂,以“科技賦能·智匯灣區·產業生態”為主題開展廣泛交流。

中國科學院院士、科技部原部長徐冠華在致辭時表示,此次高峰會議將傾力打造成世界灣區科技論壇,並不斷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共同推進優質高科技項目在廣州的產業化,為走出一條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政策鏈、資金鍊深度融合的發展新路,貢獻“廣州智慧”。

300個通信和衛星項目有望落地大灣區

本次高峰會議圍繞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這個主題,所涉話題包括商業航天和太空經濟、雲工作、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未來網絡和5G產業化發展前景等。航空航天也成為高峰會議的重點話題之一。

除徐冠華、包為民外,還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戚發軔,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龍樂豪等中國航天人應邀出席。

“創新都是源於想法,要敢於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龍樂豪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們用了10年努力,最終在1984年成功利用自主研製的氫氧推進劑火箭——長征三號甲火箭,成功發射試驗通訊衛星。科學研發必須要有前瞻性,眼光要放得長遠。”

包為民則重點介紹了利用航天航空技術進行亞軌道飛行,“通過航班化的航天運輸系統,將形成‘地球1小時生活圈’,我國已經開展相關技術研究,有望在2030年前後實現關鍵技術突破。”

“廣東靠近海南文昌衛星發射基地,這將為廣東集聚更多航空航天企業、研發機構和應用創新落地帶來獨特的區位優勢。”包為民說。而戚發軔在高峰會議舉行前夕的圓桌會議上也表示,未來將幫助引進300個導航通信和遙感衛星項目落地粵港澳大灣區,推動大灣區的建設。

廣州高新區打造大灣區“科技黃埔軍校”

在25日下午舉行的“科學家與企業家對話會”上,多名兩院院士和近200名研究機構、行業協會和企業代表參與,共同圍繞“如何進行科技創新”和“高科技如何進行產業化”兩個核心議題展開討論。

“在科研成果向產業化轉化階段,風險投資等資金要敢於注入,這背後當然存在巨大風險。”中國科學院院士沈保根說,在這方面需要政府發揮引領作用,“政府為項目投入資金,分擔社會資本投入時面臨的巨大風險,這有利於單項的研究成果轉化,也有助營造出嘗試更多科研成果產業化的良好氛圍。”

作為此次高峰會議的主辦地點,廣州高新區就是全國範圍內最具活力的科技創新沃土之一。目前,全區擁有科技企業2萬家,匯聚各類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000家,佔廣州市的七成,擁有包括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裝置、太赫茲國際科學中心、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中科院航天信息研究院等中科院系的大院大所超過10家。

本次會上還發布了包括AirWave仙人掌智能系統等在內的六項“高科技產業化成果2019推薦項目”。筆者從會務方瞭解到,本次高峰會議將集聚更多高新科技企業,加快廣州高新區培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新動能,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黃埔軍校”。(南方日報記者 李欣 通訊員 龍昊 黃於穗 賴偉敏 李宗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