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談醜化“李小龍”,這也是昆汀最差的一部電影

不談醜化“李小龍”,這也是昆汀最差的一部電影

再一次,看到了名導演寫給好萊塢的情書。

《好萊塢往事》大概也是痞子昆汀最溫柔的一部作品,他再次在電影裡重寫歷史,如果你看過《無恥混蛋》,你會懂我說的什麼意思。

除了各種電影掉書袋,觀眾能夠很輕易地感受到昆汀感性的一面,這樣的情感甚至影響了他作為導演的控制力。

是的,這或許是最深情的昆汀,但也是我認為他目前整體質量最差的一部電影,即便它擁有迄今為止最鼎盛的明星陣容,和龐大的投資。

電影的開場一如既往地毫無指向地四處流淌,普通觀眾如果缺乏專注或耐心,很容易拋棄這個故事。

不談醜化“李小龍”,這也是昆汀最差的一部電影

但昆汀的影迷早諳熟此道,能夠無比細緻地在各種穿插轉場,沒完沒了的絮叨中捕捉有趣細節。

實事求是說,在冗長的鋪墊中,多數信息並沒有太多意義,它源自昆汀的創作習慣,有其鮮明的個人烙印。如果僅看前一個多小時,除了復原與致敬,觀眾並不太能捕捉到導演的創作意圖。

就連招牌式的話癆,在電影裡也少了很多,對白的趣味被大量關於演員發展受阻的焦慮感所替代。關於各種致敬和玩梗,那是骨灰影迷們的額外福利,於電影本身而言,並不顯得有多“高級”。

電影裡出現的部分戲中戲穿插,以及由此帶出的有趣轉場,依然能得見昆汀妙手。但從大格局看,整部電影的多線敘事失去了聚焦,被模糊的敘事邊界,也讓觀眾們難以捉摸角色的命運,唯一懸念僅是為了最後反轉。這樣的反轉或許足夠大膽,卻談不上什麼新意,以昆汀的角度而言,著實也夠不上一句字正腔圓的“牛beep~”。

不談醜化“李小龍”,這也是昆汀最差的一部電影

小李影帝倒是在劇中大過戲癮,無論深沉的內心戲,亦或者浮誇的類型片,何況電影裡是演員演“演員”,戲中戲也構建了演員可以在多重狀態下展示不同維度表演的空間,昆汀總是不會吝嗇給予演員大段空間進行SOLO的機會。

布拉德彼特的角色更讓人印象深刻,他沒有太多情緒釋放的機會,多數時候冷靜寡言,性格卻更富魅力。相比小李,這個人物更像傳統西部片裡的遊俠,有著更多浪漫特徵,之於整個故事的功能性也更強,他串聯起了與“曼森家族”的聯繫,也領銜了最後的情緒高點。

雖然最強音的那把火是小李放的,但Cliff無疑才是整個局面的掌控者。

瑪格特羅比的角色則完全是一道迷惑觀眾的虛線,如果按過往的觀影經驗,這條不聲不響的最為輕鬆的敘事線最後會成為所有矛盾的聚合點與爆發點。

不談醜化“李小龍”,這也是昆汀最差的一部電影

但事實並非如此,這條擁有最多噱頭與話題度的敘事線終究也沒有介入到電影的主線之中,他寄託了導演最多的感情,卻又被導演溫柔地放置在事件之外。

期待中的昆汀式暴力如期而至,而且一如既往地來得猛烈而過癮,殺戮中帶著戲謔與幽默,也成全了電影情緒的昇華與釋放。最後噴火器浮誇地一噴,既呼應了此前的戲中戲,也致敬了導演的前作,更在水火交融中完成了歷史的重塑。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

遺憾的是這痛快淋漓來得太快,也來得太短,以至於顯得此前的鋪墊太多冗長和囉嗦。與過往不同的是,那些無比繁瑣累贅的劇情並沒有與高潮發生太多關聯,很多時候大家都在自說自話。

至於在國內備受爭議的“李小龍”,我覺得解構、戲謔或是嘲諷都無不可,只是這樣的處理顯得很沒來由。為了襯托Cliff的耿直,為了諷刺大明星的做作,亦或單純只是昆汀的私怨?受傷最重的,是片單中醒目無比的博納和於冬。

不談醜化“李小龍”,這也是昆汀最差的一部電影

電影裡沒來由的事兒太多,想象的伏筆和草蛇灰線都沒有出現。看完電影長吁一口氣,終於結束了,昆汀這是怎麼了?

黃金年代已經失去,通過電影重造歷史只會讓人有片刻安慰,繼而陷入更大的傷感。最溫柔的一幕在喧擾血腥的爆發之後出現,小李送走負傷的好友兼司機兼保鏢,有些失色地站在路上。

在電影中獲得拯救的Sharon的好友與小李談起這驚心動魄的一晚,仿若事不關己,這份平淡,好像真的變成現實的一部分,他們走進波蘭斯基的豪宅中,once up a time,這是歷史,還是書寫,昆汀用溫柔的夜色掩蓋了觀眾片刻的失神。

溫柔的昆汀,而不是那個不管不顧懟天懟地的昆汀。他從來都不適合作抒情者,也不需要一個有驚無險的良夜。他在電影中煽情至此,如同一個不羈浪子,年輕時形骸放浪,老了卻開始“陽痿”,事到臨頭才匆忙服下一粒藍色藥丸,張羅著“雄風依舊”的假象。

不談醜化“李小龍”,這也是昆汀最差的一部電影

至此,被感動的觀眾,和喜歡昆汀的觀眾,已無法共生。讚賞或失落,我想不出有什麼可以避免分裂的中庸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