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丑化“李小龙”,这也是昆汀最差的一部电影

不谈丑化“李小龙”,这也是昆汀最差的一部电影

再一次,看到了名导演写给好莱坞的情书。

《好莱坞往事》大概也是痞子昆汀最温柔的一部作品,他再次在电影里重写历史,如果你看过《无耻混蛋》,你会懂我说的什么意思。

除了各种电影掉书袋,观众能够很轻易地感受到昆汀感性的一面,这样的情感甚至影响了他作为导演的控制力。

是的,这或许是最深情的昆汀,但也是我认为他目前整体质量最差的一部电影,即便它拥有迄今为止最鼎盛的明星阵容,和庞大的投资。

电影的开场一如既往地毫无指向地四处流淌,普通观众如果缺乏专注或耐心,很容易抛弃这个故事。

不谈丑化“李小龙”,这也是昆汀最差的一部电影

但昆汀的影迷早谙熟此道,能够无比细致地在各种穿插转场,没完没了的絮叨中捕捉有趣细节。

实事求是说,在冗长的铺垫中,多数信息并没有太多意义,它源自昆汀的创作习惯,有其鲜明的个人烙印。如果仅看前一个多小时,除了复原与致敬,观众并不太能捕捉到导演的创作意图。

就连招牌式的话痨,在电影里也少了很多,对白的趣味被大量关于演员发展受阻的焦虑感所替代。关于各种致敬和玩梗,那是骨灰影迷们的额外福利,于电影本身而言,并不显得有多“高级”。

电影里出现的部分戏中戏穿插,以及由此带出的有趣转场,依然能得见昆汀妙手。但从大格局看,整部电影的多线叙事失去了聚焦,被模糊的叙事边界,也让观众们难以捉摸角色的命运,唯一悬念仅是为了最后反转。这样的反转或许足够大胆,却谈不上什么新意,以昆汀的角度而言,着实也够不上一句字正腔圆的“牛beep~”。

不谈丑化“李小龙”,这也是昆汀最差的一部电影

小李影帝倒是在剧中大过戏瘾,无论深沉的内心戏,亦或者浮夸的类型片,何况电影里是演员演“演员”,戏中戏也构建了演员可以在多重状态下展示不同维度表演的空间,昆汀总是不会吝啬给予演员大段空间进行SOLO的机会。

布拉德彼特的角色更让人印象深刻,他没有太多情绪释放的机会,多数时候冷静寡言,性格却更富魅力。相比小李,这个人物更像传统西部片里的游侠,有着更多浪漫特征,之于整个故事的功能性也更强,他串联起了与“曼森家族”的联系,也领衔了最后的情绪高点。

虽然最强音的那把火是小李放的,但Cliff无疑才是整个局面的掌控者。

玛格特罗比的角色则完全是一道迷惑观众的虚线,如果按过往的观影经验,这条不声不响的最为轻松的叙事线最后会成为所有矛盾的聚合点与爆发点。

不谈丑化“李小龙”,这也是昆汀最差的一部电影

但事实并非如此,这条拥有最多噱头与话题度的叙事线终究也没有介入到电影的主线之中,他寄托了导演最多的感情,却又被导演温柔地放置在事件之外。

期待中的昆汀式暴力如期而至,而且一如既往地来得猛烈而过瘾,杀戮中带着戏谑与幽默,也成全了电影情绪的升华与释放。最后喷火器浮夸地一喷,既呼应了此前的戏中戏,也致敬了导演的前作,更在水火交融中完成了历史的重塑。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

遗憾的是这痛快淋漓来得太快,也来得太短,以至于显得此前的铺垫太多冗长和啰嗦。与过往不同的是,那些无比繁琐累赘的剧情并没有与高潮发生太多关联,很多时候大家都在自说自话。

至于在国内备受争议的“李小龙”,我觉得解构、戏谑或是嘲讽都无不可,只是这样的处理显得很没来由。为了衬托Cliff的耿直,为了讽刺大明星的做作,亦或单纯只是昆汀的私怨?受伤最重的,是片单中醒目无比的博纳和于冬。

不谈丑化“李小龙”,这也是昆汀最差的一部电影

电影里没来由的事儿太多,想象的伏笔和草蛇灰线都没有出现。看完电影长吁一口气,终于结束了,昆汀这是怎么了?

黄金年代已经失去,通过电影重造历史只会让人有片刻安慰,继而陷入更大的伤感。最温柔的一幕在喧扰血腥的爆发之后出现,小李送走负伤的好友兼司机兼保镖,有些失色地站在路上。

在电影中获得拯救的Sharon的好友与小李谈起这惊心动魄的一晚,仿若事不关己,这份平淡,好像真的变成现实的一部分,他们走进波兰斯基的豪宅中,once up a time,这是历史,还是书写,昆汀用温柔的夜色掩盖了观众片刻的失神。

温柔的昆汀,而不是那个不管不顾怼天怼地的昆汀。他从来都不适合作抒情者,也不需要一个有惊无险的良夜。他在电影中煽情至此,如同一个不羁浪子,年轻时形骸放浪,老了却开始“阳痿”,事到临头才匆忙服下一粒蓝色药丸,张罗着“雄风依旧”的假象。

不谈丑化“李小龙”,这也是昆汀最差的一部电影

至此,被感动的观众,和喜欢昆汀的观众,已无法共生。赞赏或失落,我想不出有什么可以避免分裂的中庸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