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強縣張家壩“脫胎換骨”的深度貧困村

“禪家巖,巖對巖,女人娃兒穿草鞋,出門一陣山歌子,進門一背塊架柴。”這是寧強縣禪家巖鎮過去的真實寫照。


  地處寧強縣城東南角的禪家巖鎮,距縣城70公里,轄6個行政村,其中有4個深度貧困村,也是寧強縣14個深貧村最集中的鄉鎮。

  作為深度貧困村的張家壩,在冊貧困戶82戶320人,建檔立卡貧困戶69戶270人,2016年貧困發生率為60.4 %。兩年過後的2018年,實現整村脫貧摘帽。

  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禪家巖鎮將基礎設施建設擺上重要日程。當前,家家戶戶自來水接到灶臺上;照明電一戶一表抄到戶,電費交納實現手機智能化;全鎮通村通組路里程55.23公里,58個小組有54個小組通水泥路,形成6個村“兩環四線”交通大格局,其中張家壩村97%的農民,水泥路通到家門口。

寧強縣張家壩“脫胎換骨”的深度貧困村

禪家巖鎮高山蔬菜。

  扶貧,抓產業是關鍵。該鎮形成“四養八種”產業特色,土雞、中蜂、黃牛、生豬;種植大黃、淫羊藿、野菊花、五味子、椴木香菇、高山疏菜、冬桃脆李及天麻、重樓等名貴中藥材,實現戶戶有致富產業。

  評選產業發展大戶、致富能手、文明鄉賢、好公婆、好兒媳等先進典型,增強貧困戶內生動力。

  鄭定山,從貧困戶、到脫貧戶、再到致富帶頭人,通過參加系統培訓,用野生天麻授粉,培育成功了烏天麻零代種,在當地成立紫春堂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他自己種天麻40畝,並帶動20戶貧困戶種,戶均1畝。

寧強縣張家壩“脫胎換骨”的深度貧困村

禪家巖鎮中藥材長勢良好。

  張家壩村還有3個新型產業園。麗強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20畝海螺七,帶動20戶貧困戶;興盛竹海有限公司種植大黃680畝,帶動52戶貧困戶;森源林業有限公司發展100畝香椿套種高山蔬菜,帶動35戶貧困戶,吸納 24戶貧困戶務工,用工1500餘人次,支出工資12萬餘元。

  禪家巖鎮13個新型經營主體,形成“六村八園兩基地”,禪家巖村椴木香菇產業園,火石子村、張家壩村林下經濟產業園,巖房壩村五味子產業園、高山蔬菜產業園,張家壩村香椿產業園,謝家院村、張家壩村的大黃產業園,謝家院村冬桃脆李產業園,落水洞村野菊花產業園八個產業園,帶動貧困戶650戶。

  初冬,平均海拔在1700米以上的張家壩,寒氣襲人。天氣再冷,也擋不住這裡村民上山“撿錢”腳步。

  一方山水養育一方人,這裡雖然地處深山,自然環境惡劣。但是林地資源豐富,山裡到處都有野生淫羊藿、天麻道地藥材和板栗、松籽等。農閒時節進山採挖,村民每天能掙200元。

  在張家壩村公路上,記者見到了幾位手提幹糧、急匆匆過路的老人,其中一位老人叫任秀清,今年68歲。她說:“挖天麻、撿橡子,我們都沒有閒的時候。只要人勤快,哪有掙不到錢的。”


  禪家巖鎮舊貌換新顏,如今公路環繞、產業連片、山村活躍,群眾致富勁頭更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