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旭光再出豪言 ! 中國重汽2025前的戰略目標:三個“20萬”

11月24日,以“新時代•新重汽•新跨越”為主題的中國重汽集團2020年商務大會在濟南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經銷商及中國重汽供應商齊聚泉城,共享中國重汽“破舊立新”盛宴。

中國重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譚旭光再出豪言:“中國重汽2025年前的戰略目標是實現三個“20萬”,即重卡國內銷售穩定在20萬臺,中輕卡國內銷售穩定在20萬臺,輕型商用車20萬臺。”

從“止血”到“造血”

對中國重汽來說,2019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引發業內高度關注的一年。2018年9月1日,譚旭光上任伊始,便提出“國有企業必須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不能抱守殘缺”“產品要做精,必須心無旁騖攻主業”,譚旭光表示,今年企業做了三件大事,實現了從“止血”到“造血”的蛻變。

一線 | 譚旭光再出豪言 ! 中國重汽2025前的戰略目標:三個“20萬”

譚旭光表示,中國重汽首先以改革為突破口,建立了“幹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機制,初步形成了年輕化、知識化、國際化的團隊。其次是剝離輔業,心無旁騖攻主業。第三是實現了降本增效。中國重汽在全集團建立起了以財務為中心的管理體系,強化預算管控、費用歸口管理,導入價值工程,各項費用大幅度降低。實現物流成本和採購成本雙降。

一個企業創新的主體是產品,市場的地位是產品,沒有產品的市場地位,就沒有企業的地位。譚旭光表示,如果說上述改革是“止血”,下面的改革就是“造血”。通過創新造血,逐步實現由價格驅動向產品驅動的轉型。

譚旭光在發言中表示:一是研發系統改革:聘請國際知名公司諮詢,啟動正向開發體系建設,大幅提升研發投入,加快人才引進;二是加快產品研發:提速產品優化升級,創新產品型譜規劃,更加適應市場需求,汕德卡品牌認可度不斷提升;三是推動數字化轉型:加大全價值鏈的信息化、大數據建設,強化客戶全生命週期價值管理;無人駕駛電動集卡實現批量商業化應用。

經過系列改革,企業內部生態得到優化:堅持客戶導向、結果導向、問題導向,全面落地“客戶滿意是我們的宗旨”的核心價值觀,全面落地“不爭第一就是在混”的激情文化,全面落地“一天當兩天半用”的效率文化,初步建立了思想統一、激情幹事的良好發展生態。

不看過程只看結果

一線 | 譚旭光再出豪言 ! 中國重汽2025前的戰略目標:三個“20萬”

談及營銷系統的變化,譚旭光談了以下四點:

一是更加緊貼市場。2019年,中國重汽派出集團高層帶隊的15個調研組赴市場一線調研,與渠道和終端用戶深入溝通,瞭解真實訴求和突出問題;推動研發人員深入一線,準確掌握市場需求,實現對產品研發的有效輸入;強化營銷指揮部、參謀部作用發揮,充分賦權,市場下沉,讓聽得見炮火的人決策。

二是快速響應。建立市場技術高效對接機制,成立應用工程中心,打通技術與市場之間的壁壘,建立產品快速適應市場的機制;營銷總部和一線之間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饋、溝通渠道,快速響應市場變化;強化製造、研發、金融、服務等各系統的市場導向意識,協同作戰能力大幅提高。

三是考核激勵。營銷系統全員競聘上崗,營銷一線人員進行優化調整,調離公司中層以上幹部直系親屬;導入KPI考核體系,以業績論英雄,獎懲分明,要培養一批敢打敢衝的銷售人員,讓其收入過一百萬、二百萬,但拿錢要拿在明處,嚴禁和代理商搞臺底下交易,讓一切曝光在陽光下。

一線 | 譚旭光再出豪言 ! 中國重汽2025前的戰略目標:三個“20萬”

四是精細管理。一是銷售系統全員參與流程再造,建設標準化管理體系,一系列標準化管理文件陸續發佈執行;二是提升營銷管理信息化水平,年底前全面升級銷售、服務一線通管理系統,實現無紙化、全過程、多平臺互通、PC與移動端協同。今年年底力爭實現全過程數據上傳,從供應商到終端客戶包括代理商,掌握數據。

全力推動市場點單制

如何創造更大價值,中國重汽2025年前的三個“20萬臺”的戰略目標如何實現?譚旭光表示,首先是發揮資源優勢,提供更具競爭力的高端產品。一是山東重工與中國重汽完成重組後,將向中國重汽配置更優質的資源,為市場服務;二是中國重汽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和正向開發能力建設,加快從營銷驅動向產品和技術驅動轉型;三是全力推動市場點單制,只要有利於整車銷售,集團內的發動機、變速箱、車橋有計劃、有序推進點單制,即客戶要什麼就給什麼,內部不保護。

其次是強化客戶導向,持續優化商務政策和響應機制。一是推動營銷、技術、應用工程深入一線,掌握客戶真實訴求和營銷突出問題;二是強化全價值鏈的客戶導向思維和客戶考核評價機制,快速響應,問題封閉;三是聚集客戶全生命週期價值最優,不斷優化、調整、創新商務政策;四是市場部和品牌部每年兩次抽樣調查客戶滿意度。

再次是優化營銷網絡,打造深度融合的命運共同體。一是對營銷網絡建設系統規劃,加大培育支持力度,增強渠道滲透;二是強化考核,每年淘汰10%殭屍渠道,引進15%的優秀渠道;三是加大資源投入,實現雙方高效協同、深度融合、互利共贏。

本報記者:何文忠 任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