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2007年11月,阿里巴巴以每股13.5港元的價格,在港交所第一次上市,募資116億港元。2012年6月,阿里巴巴宣佈以每股13.5港元的價格,進行私有化,退出港交所。一進一出之間,除了付給投行的手續費,阿里巴巴相當於免費使用了募資來的116億港元將近5年時間。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第二次在港交所上市,融資130億美元。那麼,阿里巴巴為什麼可以在資本市場上如此玩的開?
阿里巴巴第一次港交所上市
作為一家外資控股的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註定是無法在A股上市的。如此一來,資本流通不受限制的香港股票交易所,成為了許多中國互聯網公司的理想上市之地。
2007年11月,當時的互聯網明星企業——阿里巴巴,將B2B業務作為主體,在港交所上市,成功募資116億港元,成為當時中國互聯網公司融資規模之最。由於外資看好中國的電商市場發展,阿里巴巴上市之後,股價一度飆漲至發行價的3倍,成為當年“港股新股王”,市盈率超過300倍。
不過隨後的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爆發,阿里巴巴的B2B業務受到了巨大影響,其股價也開始一路崩盤。2008年3月,阿里巴巴的股價跌破發行價,10月跌至3.42港元的歷史低位,與41.4元的歷史高位相比,跌幅超過9成。
此後數年時間,阿里巴巴的股價雖然有過短暫反彈,但是一直都沒有超過發行價。當時阿里巴巴的發展勢頭強勁,淘寶和天貓業務也有非常亮眼的表現,但是港股市場卻一直不認可阿里巴巴的發展。是可忍孰不可忍,最終在2012年6月,阿里巴巴宣佈以發行價進行私有化。
5年不到的時間,阿里巴巴免費使用了116億港元的資金,這在資本市場上不得不說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融資行為。很多投資者血本無歸,阿里巴巴卻心安理得甚至略有笑意。畢竟是市場不看好阿里巴巴,而非阿里巴巴刻意打壓股價。
第二次上市,阿里巴巴選擇美國
阿里巴巴在私有化之後,繼續推進各項電商業務的發展。2014年,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餘威已散,資本市場逐漸恢復了元氣。此時,阿里巴巴想進行第二次上市。
不過這個時候的香港股市,卻不認可阿里巴巴實行的合夥人制度。在港股市場,同股同權是底線,但是馬雲設計的合夥人制度,以少數股權控制公司的經營權,不符合港股的精神。於是,阿里巴巴放棄了港股上市,選擇了可以同股不同權的美國股市。就這樣,港交所錯失了阿里巴巴第二次上市的機會。
港股為什麼迫切希望阿里巴巴回家?
美股上市之後,得益於美國資本市場的繁榮以及阿里巴巴自身的快速發展,阿里巴巴如今已經成為了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互聯網明星企業。而港股則因為各種原因,士氣低落,跌跌不休。
為此,港交所專門修訂了上市規則,允許同股不同權的公司可以在港股上市。而這一切,只因為港股不想再錯失像阿里巴巴一樣優秀的上市公司。
很多人都把阿里巴巴第二次在香港上市看作是一種“救市”行為,因為阿里巴巴吸引了全球投資者的目光,點燃了港股投資者的激情。可以想象,用不了多久,港股通就會把阿里巴巴加入名單,屆時,中國國內的投資者也可以很方便的投資阿里巴巴。
當然,身為港交所的行政總裁,李小加自然是不願意承認利用阿里巴巴的上市來救市的。他用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詞,叫做“回家”。這個家,曾經看不起阿里巴巴,讓阿里巴巴黯然離開。
從阿里巴巴第二次在港股上市,也可以看出阿里巴巴為什麼在如此巨大的體量下依舊快速飛奔的根本原因:玩轉資本市場,收割電商商家,成就阿里帝國。
閱讀更多 我是一朵筋斗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