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智能攝像機安全嗎?安全隱患如何防範支招

 隨著越來越多的智能家居設備進入家庭,一些安全漏洞也頻頻爆出。利用漏洞,黑客可以偽裝成用戶本人登陸,對家電進行遠程遙控,實時看到家中的情況。

  年邁的父母在家是否安全?保姆看護小孩是否用心?家裡有沒有進小偷?家裡安裝一個攝像頭,手機再安裝一個 APP ,就能隨時隨地遠程查看家裡的情況了,實在方便。然而,近日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市面上的很多智能攝像頭都存在技術漏洞,極易被破解,如今網上也出現公開販賣破解智能攝像頭的教程和軟件。同時,一些不法分子還利用這些安全漏洞,窺視他人家庭隱私生活,錄製後在網上公開販賣。

你家的智能攝像機安全嗎?安全隱患如何防範支招

  新聞鏈接:你的智能設備正在“監視”你

  誰能想到本是用來保障家庭安全的設備,卻被一些不良居心的人當做偷窺你的“利器”。當你正滿足於自己家庭的安全有保障時,你的隱私有可能正在莫名其妙的被直播。隨著越來越多的智能家居設備進入家庭,一些安全漏洞也頻頻爆出。最近,亞馬遜公司旗下一家公司研發的智能門鈴被爆出,公司員工允許觀看用戶門鈴攝像頭拍攝的視頻。

  這款智能門鈴由美國加州一家公司研發,門鈴上帶有攝像頭。用戶可以通過手機和電腦與門鈴連接。當有人按門鈴時,用戶就可以通過攝像頭清楚看到上門的人是誰,並與他們對話。

  據英國一家網站爆料,研發這款門鈴的公司允許員工觀看“世界各地每一個”門鈴攝像頭所拍攝的視頻。爆料稱,公司的工程師不僅可以看到一些用戶“未經處理的”影像,而且還能在公司服務器上共享這些未加密視頻。對於這些情況,用戶完全不知情。對此,這家研發公司解釋稱,他們允許員工觀看視頻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一旦發現公司員工濫用系統,將立刻採取措施。

  其實,不僅僅是智能門鈴。您家中的智能電視、掃地機器人等等,都有可能正在“監視”著您的一舉一動。韓國三星公司2015年推出了一款智能電視。用戶可以通過語音識別軟件,對電視“下指令”,實現開機、關機和換臺。然而,三星公司曾表示,如果用戶下達的指令比較複雜,連通網絡的智能電視就只能把用戶說的話錄下來,發送給第三方公司進行翻譯。而錄音期間,所在環境中的“一切響動”都會被記錄下來。這也就意味著,“長出耳朵”的電視能聽到的或許不僅僅是開機關機指令,可能還有“不該聽的隱私”。

  利用攝像頭掃描周圍環境,並執行自主清潔的掃地機器人,一直深受大家的喜愛。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互聯網的另一端,黑客手中的掃地機器人卻變身成為了一位“間諜”。原來,這家網絡安全公司,在掃地機器人的登陸軟件中發現了漏洞。利用漏洞,黑客可以偽裝成用戶本人登陸,對家電進行遠程遙控,實時看到家中的情況。

  如何防範智能家居出現安全隱患?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智能家居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但隨之而來的安全隱私問題也引起人們的關注。那麼在使用智能家居產品時,我們應該如何來保護自己的隱私呢?

你家的智能攝像機安全嗎?安全隱患如何防範支招

你家的智能攝像機安全嗎?安全隱患如何防範支招

你家的智能攝像機安全嗎?安全隱患如何防範支招

你家的智能攝像機安全嗎?安全隱患如何防範支招

  與此同時,業內人士還針對家用智能攝像頭行業提出了建議:

  首先,亟須建立一套針對智能攝像頭的信息安全標準。

  其次,建議智能硬件開發商建立自己的運營平臺,以保護消費者的數據安全,及時發現並阻斷黑客的攻擊。

  最後,需要制定一套有效的應急響應預案,確保在安全漏洞出現後,能夠快速響應,並最大程度降低用戶的損失。

  為智能攝像頭安全漏洞打“補丁”還需聯防聯治

  在“互聯網+”的時代,如何提高隱私安全成為了一個重要命題。

你家的智能攝像機安全嗎?安全隱患如何防範支招

  首先,廠商不能留下隱私安全漏洞,通過技術關口擋住窺探隱私的“不法之眼”。

  其次,消費者自己除了閱讀用戶協議、安全設置密碼、還要把攝像頭安裝遠離隱私地帶等。一旦發現自己的隱私視頻流出,要立即要求平臺刪除相關的視頻,用法律武器維護權益。借鑑電商法中個人數據這種數字資產的所有權處置權的法律設計。

  當然最重要的是,相關部門要嚴格法治,一方面嚴厲打擊叫賣掃描軟件的行為,另一方面嚴厲打擊盜取、傳播和販賣家庭隱私的行為。只有堵住洩露隱私的黑洞,才能讓人們真正放心享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紅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