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送轉炒作熱情緣何驟降

一直以來,每逢年末高送轉概念股都會出現一波炒作行情,但今年卻沒有任何的交易熱情,說明高送轉概念股的炒作已成A股的過去式,投資者已經對高送轉概念股沒有了往日的執念,說明投資者更為理性和成熟。

有一個很經典的案例,1996年度四川長虹股東大會上,上市公司提出10股送3股派1元的利潤分配方案,結果投資者紛紛表示反對,不喜歡派1元,會上提出修改分配方案為10股送6股紅股,然後大家一致通過。其後,二級市場上四川長虹股價也一路上漲。

但今年上市公司在高送轉方面似乎不怎麼給力,投資者也不太喜歡高送轉,這是價值投資在產生變化,同時也是投資者結構在發生轉變的緣故。

以前A股市場主要以散戶投資者為主,大家喜歡跟莊炒作,喜歡追逐各種題材。投資者更喜歡在股價的漲漲跌跌中獲得價差收益,對於上市公司的每年現金分紅,投資者並不在意,因為現金分紅一年也就一次,而且拿了分紅還得除權除息,投資者根本賺不到快錢,所以投資者更喜歡送紅股一次性降低股價,並提供填權的空間。

現如今機構投資者的比重越來越高,而且還對上市公司和市場起到引導作用。看看貴州茅臺,股價一路高歌猛進卻幾乎不送轉股票,因為機構投資者更喜歡現金分紅,送紅股並不會增加股東權益,同時還要因此多交所得稅,這並非機構投資者所願。

在本欄看來,現在幾乎所有的投資者都已經明白了高送轉並不能給上市公司帶來新增的權益,不過是把股份拆得更細,對於高價股來說,這樣的拆細屬於數字遊戲,但對於低價股來說,盲目地通過高送轉降低股價,還可能給未來的自己引發不必要的麻煩,萬一哪一天利潤滑坡、股價下跌,假如股價因為過往的高送轉而低於面值,還存在退市的風險。所以對於股價並不是很高的上市公司來說,高送轉並不明智,投資者甚至開始有些擔心。

機構投資者和大股東都不喜歡高送轉,而散戶投資者喜歡高送轉的目的主要是跟風炒作,那麼帶領炒作的遊資理應是喜歡高送轉的,但是他們現在也不願意依靠高送轉盲目推高股價,因為現在能夠賣出股票的大資金太多,遊資如果過度炒高股價,不僅持股的各路基金會拋售股票,上市公司高管、大股東也會減持,這對於大資金來說非常危險,搞不好就會炒股炒成了股東。既然高送轉也無法吸引遊資據此炒高股價,那麼散戶投資者也就對高送轉可有可無了,投資者需要的並不是炒作高送轉本身,而是需要一個能夠引發散戶投資者共鳴的炒作題材,例如5G概念、例如區塊鏈。

所以說,不僅是今年,高送轉未來的熱度仍會繼續下降,最後投資者會對高送轉越來越無感,這也是A股市場和投資者成熟的一個重要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