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補刀”網易,卻為何未收穫鮮花與掌聲?

作者 | 長安客(DoMarketing-營銷智庫 主筆),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因“明州案件”很久沒在媒體上露面的劉強東,最近卻以蹭熱點“補刀”網易的方式強勢迴歸。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俄國文豪托爾斯泰寫在《安娜•卡列寧娜》開篇的這句話,恰好可以用來形容國內兩大互聯網公司最近的遭遇,一家是網易,一家是京東。

兩家公司受到關注的起因都是員工健康和關懷問題。

前幾日,因為一篇名為《網易裁員,讓保安把身患絕症的我趕出公司,我在網易親身經歷的噩夢》的文章,網易登上了各大熱搜榜。

文章作者表示,自己是網易遊戲的員工,在職期間遇到了一系列不公正待遇,在生病後,網易更是採用各種方式逼其離職,避免進行N+1的離職賠償,其間還遇到了“逼迫、算計、監視、陷害、威脅,甚至被保安趕出公司”。

這件事除了讓網易深陷輿論漩渦,品牌聲譽遭受重創外,還引發了各大圈層關於企業與員工健康話題的大討論。

劉強東“補刀”網易,卻為何未收穫鮮花與掌聲?

就在這個關口(11月25日),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站出來宣佈,未來京東員工只要是在任職期間遭遇任何不幸,京東都將負責其所有孩子一直到22歲的學習和生活費用。

隨後京東某VP第一時間發了一個朋友圈,並記載了東哥的原話:

“我們大部分的員工都是一線的兄弟,都是家裡的頂樑柱,一旦出事整個家庭就毀了,我們希望所有的兄弟都好,但人生無常,公司要成為大家最後的依靠”。

劉強東“補刀”網易,卻為何未收穫鮮花與掌聲?


當日下午,京東集團公關部工作人員也向媒體證實,劉強東確實在25日上午宣佈了該政策。

關懷員工,把員工當“兄弟”,過往一直被媒體視為京東有別於其他公司的長處,尤記得某個春節,劉強東參觀員工宿舍時高調錶態,要給員工配置高級單身公寓,要讓員工活得有尊嚴,情深義重的大哥形象躍然紙上。

但可能令劉強東感到意外的是,這一次為“兄弟”送溫暖的表態並沒有收穫多少鮮花與掌聲,反而受到了一些網友的質疑:“這樣的承諾如何落實?”、“會不會一紙通知就被踢出了兄弟的隊伍?”

網友們的擔心更勝過了對大哥的欽佩,東哥這次表態為何受到冷遇?

先說說天時問題。

如果這樣的表態放在“明州案件”之前,估計許多媒體都要為劉強東如此關心兄弟叫好。

如果表態時沒有網易絕症員工的那一篇長文,公眾可能也會被劉強東莫名的再感動一回。

但沒有如果的話,好事也會變成壞事。網易絕症員工的長文發出後,公眾的反應除了憤怒還有同情,憤怒於企業的冷漠不作為,同情員工的弱勢和遭遇。而公眾想看的,是網易有什麼行動,是那位員工的境遇能否改善。也就是說,在這個故事裡,員工是一位悲情英雄,網易則是一個被討伐的BOSS。

而這時京東的表態像什麼呢?就像是電影中強行植入的一段廣告——帶著極強目的性利用觀眾情感。群眾同情弱者,不希望看到弱者被消遣、被消費,更厭惡被這樣赤裸裸地利用來做公關表態,畢竟在國內的互聯網行業,誰的屁股又比誰乾淨多少?相煎何太急?京東此時如此表態被人反感一點也不奇怪。京東真是選了一個糟糕的時機!

再說說地利的問題。

劉強東的表態一出來,首先受到質疑的就是計劃的可行性。

大家都知道,凡事知易行難,任何事情空口許諾容易,落地執行往往困難重重,更何況是這一件涉及幾十萬員工的事。但遺憾的是,京東表態中沒有落地的相關細則,只有大哥關心兄弟的一往情深,在情懷營銷不斷被打臉的今天看來更像是一種空洞宣傳口號。

這不有律師就指出,劉強東的表態,嚴格意義上講並不具備法律效力。類似的“政策”應該經過公司決策流程,通過、公佈和實施。

劉強東“補刀”網易,卻為何未收穫鮮花與掌聲?

而據京東內部人士透露,今年雙十一期間,劉強東就跟幾個高管討論過類似的員工福利政策,後來京東人力資源部門根據討論結果制定了相關細則。在週末期間劉強東正好和友人聊到了十年前一位去世的員工,有感而發,因此在週一的集團會議上宣佈了這項政策。


既然京東早有這樣的打算,又何必急於一時?如果京東在制定好了具體落地措施、流程、解決了資金來源等一系列問題後再站出來表態,可能不僅會贏得公眾和媒體的掌聲,京東的一小步甚至會推動中國企業與員工關係向前邁進一大步。

企業的每一個表態都可能意味著一場公關戰,表態前務必要做充足的準備,像劉強東這樣心急的話,可能熱豆腐沒吃到,反倒連自己的陣地先丟了。對劉強東而言,是時候收起這種蹭熱點的“網紅心”了。

最後說說人設和人的問題。

最糟糕的是,劉強東又一次親自披掛上陣向“兄弟”送溫暖。然而,兄弟們眼中東哥的形象、人設也許早已不像他自己設想的那樣高大和完美了。

還記得,東哥曾經上央視表態,“如果你這家公司是靠剋扣員工的五險一金,犧牲了他們60歲以後保命的錢,那是恥辱的錢,賺了多少都會讓我的良心不安,我沒有成就感,這家公司存在還有沒有價值和意義呢。”表態完沒多久,東哥就下調了給員工繳納的公積金係數。


劉強東“補刀”網易,卻為何未收穫鮮花與掌聲?

東哥也曾說,“永遠不會開除任何一個兄弟”。但轉眼間,東哥就發了一封內部郵件,要把三類人踢出了“兄弟”的隊伍。

今年4月3日,東哥在京東內部的署名郵件中要求堅決淘汰三類人:

1、不能拼搏的人,無論業績好壞,職位高低,也不管是老員工或者管培生,不管是身體原因還是家庭原因,凡是不能拼或者拼不動的。

2、不能幹的人,也就是績效差的人。

3、性價比低的人,有的人不斷升職加薪,或者因為崗位調動,喪失了性價比。

最可怕的還不是被踢出隊伍,而是東哥提到的這三點,都是合同裡很難具體規定的。這就意味著,不管你在京東有多高的職位,不管你有多麼努力,拿不拿你當兄弟不過是東哥的一句話。這樣的劉強東你敢當兄弟嗎?

“明州案件”的負面影響,以及動輒在媒體上表態關懷“兄弟”卻又不斷打臉的劉強東,其過往包裝樹立起來的人設其實已經坍塌不少,不要說“人設和情懷就是用來崩塌的”。

或許,在資本家的眼中,員工本質上對於企業來講就是一個消耗品和生產工具,只不過有兩條腿且會走路而已。一旦能力不在,就是累贅和負擔,而放眼四海,還未曾見過哪家企業會養著毫無產出的生產工具。只不過東哥喜歡在這“赤裸裸”的本質之上另披上一層不一樣的善的光環或標籤罷了。

其實,如果表態的人換做京東人力資源部門的負責人,表態的時機和內容舉措更理性客觀一些,收效都會不一樣。但是,京東的人力資源主管能壓下劉強東那顆不安的“網紅心”嗎?

最後,京東的表態雖然不合時宜,但還是希望能看到京東真正將這項政策落實到底。畢竟,在強勢的資本面前,員工再小的福利也值得努力爭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