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小小廢品變成“金疙瘩”

瓜州:小小廢品變成“金疙瘩”

工人們在車間工作

十一月的天氣寒意已濃,走進瓜州縣春誼塑料管件加工製造有限公司,打包機、壓膜機發出轟隆隆的聲音,負責人王春誼正在帶領幾位工人在廠房忙碌著分揀飲料瓶、舊紙箱、廢舊地膜、廢銅爛鐵,到處一派忙碌景象。這些在常人看來毫不起眼的東西卻變成了企業和群眾增收致富的“金疙瘩”。瓜州縣春誼塑料管件加工製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可以年收購加工農膜2000噸,加工其他塑料製品1500噸,生成塑料顆粒800噸、瓶片1000噸,銷售收入可以達到1000萬元,能實現利潤180萬元的民營企業。

以前王春誼全家只有17畝土地,一家人辛苦忙碌一年到頭來卻只能勉強維持生計。為了擺脫貧困,王春誼經人介紹到黃金公司上班,隨著市場不景氣,王春誼下崗失業了。

“當時在我們農村,塑料瓶、塑料袋、地膜都是隨處亂堆亂丟,既不美觀也對環境造成很大汙染。我就想,怎麼樣才能把這些東西很好的利用起來,經過多方打聽和實地考察,我發現收購這些‘破爛’是一條很好的出路。沒想到就是這次決定讓我在‘收破爛’的路上越走越遠,不僅自己走上了致富路,也帶動了周邊群眾增收致富。”王春誼開說。

現在王春誼的廢品收購站成了收破爛人的“點鈔機。每天都有很多人前來賣廢品,生意紅紅火火,高峰期的時候每天會有50多人來賣廢品。

“我無兒無女,也沒有經濟來源,平時就在各個小區轉的撿些廢品,攢上一三輪車了就拉過去賣給王老闆,一個月下來也有1000多元的收入,完全夠我自己花了。”麗水小區的樊生秀老人說。

“自開展農村環境整治以來,在鎖陽城鎮幹部們的宣傳動員和帶動下,群眾保護環境、愛護環境的意識也慢慢增強了,垃圾也不亂扔亂倒了。現在每個村民小組都給配備了垃圾桶,我隔三差五的去垃圾桶裡撿一些廢品,通過變賣廢品每年也有很可觀的收入。”瓜州縣鎖陽城鎮中渠村三組的吳得勝說。

近年來,瓜州縣緊緊圍繞垃圾處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重點工作,堅持解放思想、攻堅克難、因地制宜,把加強基層鄉村治理作為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抓手,靶向發力、以點帶面,持續推動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水平全面提升。在建設生態文明幸福新瓜州進程中,正是越來越多像王春誼他這樣的人不斷參與,換來了城市環境的清潔乾淨,讓城市舊貌煥新顏。通訊員 杜瑩傑 頓江鵬 圖/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