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與茶結緣,出版《恩施玉露》製茶專著,現為國際硒茶大師


#自拍我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楊勝偉,今年82歲,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職業技術學院退休教師。一生與茶結緣,數十年來潛心研究《恩施玉露》的製茶技藝,出版了《恩施玉露》專著,現為“國際硒茶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1937年,我出生在與清朝皇帝年號同名的湖北省咸豐縣,湖北與四川交界之地的楊洞鄉,家有十個兄弟姐妹,我排行第八,家人及鄉親們都親切地稱我為“老八”。兵荒馬亂的年月,我們缺衣少食,兄弟們就跟著父親上山挖蕨根做成蕨粑充飢。

1949年,新中國宣告成立,12歲的我開始上學,因之前讀過2年私塾,在新學校成績優秀,1951年,我以全縣第9名的成績考入了咸豐初中,整個咸豐縣就這麼一所中學,從小就生長在窮鄉僻壤的我能夠進入這所學校,實屬不易,我十分珍惜,決心努力學習。


1956年,我考入了恩施農校,並選擇學習茶葉專業,除學好本專業課程外,我還向老師請教,惡補數理化等基礎課程,經過三年的努力學習,因成績突出,畢業後被留校任教,擔任的是茶學方面的課程。

1959年,受恩施農業學校的委培進入浙江農業大學茶學系學習,從鄂西大山中的小城來到風光秀麗的杭州,我在欣喜之餘,深知我的身上承載著家鄉人的寄託與期望,我不敢有絲毫懈怠,埋頭苦學。在校幾年,都沒有去逛一逛素有天堂之稱的杭州城以及風景如畫的西湖。

一次,恩師劉祖生帶著我們前往西湖龍井村,讓我們學習並親身體驗西湖龍井的手工製作,在那裡,師傅嫻熟的製茶技藝以及規範的茶道演示,讓我深受觸動,讓我領悟到:製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序,它更是藝術、是文化。


從那以後,每到茶葉的收穫季節,我就去製作龍井的工廠和作坊,幫師傅們做搬運的活兒,虛心地向他們請教,還從伙食費中省出一點餘錢,買幾瓶紹興黃酒孝敬師傅,經過努力,師傅們看到了我的誠意,於是毫無保留地教給我西湖龍井製作要領。

西湖龍井的要領在於捻、揉、炒,其中炒制手法複雜,依據不同鮮葉原料不同炒制階段分別採取“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壓、磨”等十大手法,每一步都要全力以赴,每一步都不能掉以輕心。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炒,它也是整過製茶工藝中的靈魂。

1963年上半年即將畢業,學校找我談話,讓我留校任教,當時我激動萬分,欣喜之餘,我想到我是來自恩施農校的委培生,畢業後還是應該回到恩施農校任教,為家鄉服務,於是,我帶著對浙江農大以及西湖龍井的眷戀回到了家鄉鄂西山區,回到了我的母校。


鄂西盛產綠茶,恩施玉露是中國現存唯一的蒸汽殺青針形綠茶,其製作技藝始於清朝康熙年間。1945年,恩施玉露外銷日本,從此它就名揚於世。回到恩施農校,我發現恩施玉露的加工工藝沒有任何系統的文字資料,缺乏規範教材、無章可循。茶農的種植、採摘、加工手法不一,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1972年,我用了半年多的時間,編寫了400多頁、近50萬字的茶葉栽培與茶葉製作的講義,老師和同學們對講義給予了很好的評價,它成了學校很長一個時期的茶葉專業“教科書”。1973年,在省農業廳的主持下,我與陳先訓老師主筆編寫了《湖北省茶葉生產與初制》一書,由湖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

其中《恩施玉露》由我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撰寫而成,該內容被中國茶學泰斗莊晚芳教授編入《中國名茶》,後相繼收入全國大學茶學專業通用教材《製茶學》以及《中國名茶志》、《中國名茶優選集》、《中國茶經》等書籍,成為經典著作和史料。2014年,我又寫成《恩施玉露》專著,首次提出加工恩施玉露的“工藝溫度域”概念和“偶數法則”,確立了恩施玉露傳統制作技藝的理論體系。


幾十年來,我一邊潛心研究恩施玉露製作技藝,一邊承擔著教授學生的任務,在執教的50多年裡,培養茶葉專業學生1080名,在這些弟子中,有的成了茶葉種植加工專家,有的是茶樹種植大戶,有的開起了大茶樓,當起了大老闆。在退休的20多年裡,我奔忙於恩施州及所屬8個縣市的農業廣播學校培訓講課250多次,培訓學員2萬餘人。

徐凌是我的學徒中比較特別的一位,今年39歲的他是一名聾啞人。9年前,他開始學習製作恩施玉露,儘管身有殘疾,但是憑著對製茶的滿腔熱情,學習技術時他尤為專心,如今已是恩施玉露製作技藝第十二代傳承人中的佼佼者。

2016至2010年,參與恩施玉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湖北第一歷史名茶地方標準制定與修訂的撰稿、認證。2013年參加“湖北省•黃鶴杯”鬥茶大賽獲得銅獎,2015年被恩施州和咸豐縣評為“綠茶茶王”,製成的恩施玉露樣品被中國茶葉博物館收藏。

央視7套《清明問茶•恩施玉露》,央視9套《茶葉之路》、央視10套《茶 •一片樹葉的故事》分別為我作了專題報道。我先後獲得“恩施州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湖北省職業教育先進工作者”、 “中華茶文化優秀教師”、“中國好人”等多項榮譽;現為“國際硒茶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湖北傑出茶人”、“恩施玉露十佳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