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閻凹村——明代舞樓

初冬寒意漸濃,遵循洛陽飲食傳承,早起一碗熱湯,一碗孟津朝陽鎮的羊肉鮮湯,驅散了寒意,打開了心境。

孟津閻凹村——明代舞樓

朝陽鎮一路北上邙嶺,沐浴在晨霧中的閻凹村安靜祥寧,村裡的小路轉幾轉,在幾隻同樣早起的家犬注視下,來到村邊一處不高的土崖旁,土崖上雜樹叢生,一座磚砌建築雄踞之上。

孟津閻凹村——明代舞樓

孟津閻凹村——明代舞樓

建築為傳統硬山式,下層有門洞,朝南的門額上鑲有石匾,中間上書:玄帝廟,兩邊有題跋落款,左邊:萬曆戊午歲(1618年),右邊:季冬吉旦創立。

孟津閻凹村——明代舞樓

孟津閻凹村——明代舞樓

過門洞,來到北面,看出了建築的真面目,這是一座舞樓,明代萬曆年間的舞樓,舞樓也稱戲樓、樂樓,在廟宇前多為祭祀時獻戲所用。

孟津閻凹村——明代舞樓

據村民介紹,這座舞樓僅對屋頂進行過修繕,整體依然保持原貌。

孟津閻凹村——明代舞樓

孟津閻凹村——明代舞樓

這兩個柱礎不像原物,估計是被盜後又補上去的。

孟津閻凹村——明代舞樓

牆面的萬歲標語和樑架上的龍紋彩繪依稀可見,記載著各個時期人民對舞樓所寄予的不同身份。

孟津閻凹村——明代舞樓

孟津閻凹村——明代舞樓

玄帝廟院落寬闊,原有建築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坍塌,現有四座重建的硬山式大殿。

孟津閻凹村——明代舞樓

正殿的匾額有些歷史,是大清咸豐四年(1854年),閻家凹村民合立。

孟津閻凹村——明代舞樓

孟津閻凹村——明代舞樓

在院內還有幾塊石碑,是大清咸豐三年和中華民國時期的功德碑,另有一個殘缺的石供桌。

孟津閻凹村——明代舞樓

孟津閻凹村——明代舞樓

孟津閻凹村——明代舞樓

在舞樓的西側百米外有一孔磚箍窯,門口的匾額上書:大聖堂,當然供奉的是齊天大聖孫悟空。

大聖堂建造年代不詳,看起來近期沒有進行過修繕保護,估計過不了幾年,窯頂的樹木就要把磚牆擠塌了。

孟津閻凹村——明代舞樓

孟津閻凹村——明代舞樓

目前,玄帝廟舞樓剛被評上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接下來讓我們期待實實在在的保護措施儘快實施,在太平盛世再現舞樓昔日雄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