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今年要努力完成《巴黎協定》實施細則遺留問題的談判

央廣網北京11月27日消息(記者陳銳海)《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5次締約方大會將於12月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在11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介紹了中國在本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希望達成的目標。

趙英民說,在全球經濟發展還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形勢下,我們應當堅持多邊主義、堅定地維護《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京都議定書》和《巴黎協定》明確的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原則和框架,積極兌現承諾、加強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挑戰。

據趙英民介紹,在本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中國希望解決四方面問題。

一是努力完成《巴黎協定》實施細則遺留問題的談判。“這是全面有效實施《巴黎協定》的重要基礎,也事關多邊機制的權威性和有效性。”趙英民說。

二是推動資金問題取得積極進展。“當前氣候多邊進程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發達國家提供支持的政治意願不足,很多不同名目的資金都被貼上了‘氣候’的標籤重複計算。”趙英民說,我們希望發達國家以透明、可預見、基於公共資金的方式,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充足、持續、及時的支持,包括兌現承諾,到2020年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的氣候資金,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加強對發展中國家資金支持的目標、路線圖和時間表,同時切實提高資金支持的透明度。

三是做好2020年前行動和力度的盤點。趙英民表示,國際社會應清晰地梳理2020年前發達國家在減排力度、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支持等方面的差距,針對進一步彌補差距,做出明確安排,確保不在2020年後向發展中國家轉嫁責任。

四是堅定發出支持多邊主義的強烈政治信號。“應對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需要各國在多邊框架下攜手應對。因此要防止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損害世界經濟增長前景,進而影響國際社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意願和信心,避免最終影響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集體努力和效果。”趙英民說,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始終堅定支持多邊主義,立足國情,百分之百落實自己的承諾,積極推進氣候多邊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