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種能力的媽媽,才能走進孩子心靈,專家教你怎麼擁有這種能力

美國著名思想家艾默生曾說:

“孩子最終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主要取決於他從第一個教育者那裡所接觸到的愛的質量、榜樣和示範。”

把這句話拆解來看,孩子從一下生起,第一個教育他的人恐怕就是爸爸媽媽了,而母親相對於父親來說與孩子近距離接觸的機會恐怕要更多。如果您能巧妙應用一些方法和效益幫助孩子一點點的建立好的行為習慣的話,恐怕會對他的未來造成很大的正面影響,同時,也會使他一點點朝著好的方向越走越遠。

有這種能力的媽媽,才能走進孩子心靈,專家教你怎麼擁有這種能力

大學畢業後,我和同寢室的小莫來到了同一個城市打拼,經過幾年的努力後我們又順利在這個城市安家落戶,也有了彼此的家庭。

小莫的丈夫開了一家軟件公司,兩口子一起打拼,生活被安排的非常緊張。小莫有一個兒子如今正在讀小學,為了能更好的照顧兒子,她把兒子放在了自己媽媽那裡,相對應的,她和兒子的見面時間和見面次數也就少得可憐了。

幾年過去後,小莫丈夫的公司初見雛形,在結構等方面也穩定了很多,因此很多事情也就不需要小莫再插手了,她也成為了所謂的全職太太。

既然有時間照顧家庭了,她就把孩子接了過來,孩子剛開始和她接觸時有些認生,有的時候甚至都不叫她媽媽,每每想到這一點,小莫就覺得很難過。不過她是位智慧的媽媽,面對這種狀況,她可從來不“認慫”。

她是怎麼做的呢?把孩子接過來以後,她就開始努力觀察孩子身上的各種特點,比如孩子喜歡什麼,孩子討厭什麼等等,通過這些特點一一建立聯繫。

她家孩子非常喜歡繪畫,剛巧,她大學學的就是繪畫,所以她根據這一點努力的抓住聯繫,進而建立很多親密的關係。一來二去的,他和孩子就有了共同話題,慢慢的,這種親密感就增強了很多,如今看來,她和孩子的關係遞進了不止一個層面。

有這種能力的媽媽,才能走進孩子心靈,專家教你怎麼擁有這種能力

通過這種方式,她和孩子的關係慢慢的發生了變化,感情也親近了很多,與此同時,孩子也在她的教導下變得非常有愛心,懂得傾聽別人,也懂得理解別人,在學校里人緣很是不錯。

小莫的丈夫也很是納悶,為什麼她們之間以前那麼陌生,現在卻這麼熟絡呢?莫非小莫有什麼靈丹妙藥嗎?每每提到這,小莫只是微微一笑,並不說什麼。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認識你自己。”這裡的“認識”並不僅僅從一個表象上去認識,也不是僅僅只從一個層面上去認識,更多的,是從一個全面客觀的角度去認識。

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而父母為什麼不能達到這種狀況,通過將這些問題一一的列出,我們或許就能夠發現其中真偽,也能夠真正的做到“認識”二字。

一、為何您的孩子缺乏愛心,沒有理解力呢?

1.缺乏共情力

什麼是共情力呢?簡單來說就是隻有共同感懷共同感受的一種能力。打個比方說,當我們看到一隻可愛的小兔子時,有的孩子會心生憐憫之情,並選擇安靜的去撫摸它,而有的孩子卻只把它當做飯桌上的食物,甚至連理都不理,這其實就是共情力的兩種不同的表現,只不過前者是感受到了,後者是沒有感受到罷了。

為什麼孩子缺乏愛心,沒有理解力,是因為缺乏共情力呢?因為共情力就是一種感受能力,是一種捕捉情況的能力,如果孩子沒有這種能力的話,他就沒有辦法去做深一步的探討,也就無法理解進而感動自己。既然都沒有這個環節,他又怎麼可能會有愛心呢?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有這種能力的媽媽,才能走進孩子心靈,專家教你怎麼擁有這種能力

2.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

著名文學家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一書中寫道,“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幸福,不幸的家庭有各有各的不幸。”在這些家庭的幸福與不幸之中,或許父母的教育方式擔當很大的責任。如果家長善於發現孩子的特點,然後慢慢的建立聯繫,恐怕孩子就能夠從父母這裡汲取到力量,進而一點點的“規範”自己。

反之,如果父母馬馬虎虎,不知道該怎麼做,只會睡大覺的話,那麼孩子就很有可能會成為芸芸眾生中的一員,甚至會因之喪失很多必備的能力。

舉個例子:

如果您的孩子沒有理解能力又缺乏愛心的話,這就很有可能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有很多父母平時在教育孩子時總會馬馬虎虎,不太擅長深入孩子的內心捕捉孩子的細微想法。

所以在無意時間就忽略了他的很多客觀感受。當孩子察覺到自己被忽略時,他就會馬馬虎虎的對待自己。

因此這個時候他的理解能力、捕捉能力甚至歸納認知能力就會降一個檔次。孩子連理解都做不到,又怎麼會感受,又怎麼會動容呢?

著名演員孫儷經常在其微博上分享自己的家庭瑣事和生活趣事。她的兒子等等是個非常可愛的小男孩,當等等在外面發現一些沒人要的小動物時,她會鼓勵孩子把它們抱回來,然後耐心的養它。

有這種能力的媽媽,才能走進孩子心靈,專家教你怎麼擁有這種能力

在養育這些被遺棄的小動物的過程中,孫儷也會投入自己的情感,也會和孩子一起建立親密的聯繫。所以在她的微博中,我們常常能夠看到孩子家長幸福又和睦的場景,我們也能夠感受到那種幸福的滋味。

二、懂得利用親和效益的媽媽,在培養孩子愛心,這方面絕對事半功倍!

1.什麼是親和效益

什麼是親和效益呢?打個比方:當我們在參加一場聚會時,我們往往會因為彼此之間存在一些共同之處而拉近距離,進而產生很多共同話題。

有了這些前奏的鋪墊,以後我們的關係就會進展的順暢很多,這就是所謂的親和效益,由一點展開兩點,進而鋪設成一個面,慢慢的拉近距離,增進關係的過程。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利用親和效益,尋找孩子身上的某種特點,然後一點點的建立聯繫,進而捕捉他的內心感受並啟發他表達出來,這就是利用這一點並巧妙應用的全過程。

著名哲人曾說,“孩子99%的成功只是源於父母1%的改變。”從某種角度來說,父母的改變的確可以為孩子帶來很大的進步,也能夠使他一點點的從泥潭當中脫離出來。

有這種能力的媽媽,才能走進孩子心靈,專家教你怎麼擁有這種能力

家長想要培養孩子的理解力、愛心能力,就應該一點點的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建立聯繫,建立感情關係,然後慢慢的去打通它。

2.先觀察後建立聯繫

那麼,怎樣才能更好的利用這個親和效益呢?值得注意的是,家長一定要先經過妥善的觀察再去建立聯繫,千萬不要莽撞的去尋找孩子的特點,然後再施展方法,這樣做可能會有一些疏忽,最後達成的結果也不會如你所料。

因此一開始先把心態放平,就一點點的花時間觀察,恐怕要比後面做再多的工作都有用。

3.家長和孩子應該一起參與這個過程

若想讓孩子提升理解能力、擁有愛心,家長不應該只在一旁說,更不應該只在一旁觀察,你應該參與進來和孩子慢慢的去體會這個過程。

從無到有必然是艱難的,也是難受的,孩子也許會有一些受不了,如果您有能力的,還是要參與起來,幫助他攻克這個過程,讓他一點點的看到自己的希望和變化。

有這種能力的媽媽,才能走進孩子心靈,專家教你怎麼擁有這種能力

在您斥責孩子愚鈍、缺乏理解力的同時,又是否想到可能是自己教育方式出現問題呢?

在您斥責孩子缺乏愛心時,又是否能想到可能是自己這一端發生的變化呢?

如果可以的話,請使用親和效應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吧,或許這樣做更能收到好結果!

今日討論話題:您曾經瞭解過什麼是親和效益嗎?您對於這種想法是如何理解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