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天下第一縣”,現如今“國保”遍地

驅車駛離荷寶高速,來到了古絳大地,一出高速路口,便被眼前景象所震驚。只見寬闊道路兩旁路燈杆的宣傳牌上赫然幾個大字:“天下第一縣”。心中一驚,好大的口氣。繼而疑惑,憑啥?

原來,因公元前541年晉平公設置“絳縣”,絳縣成為中國的第一個“縣”。《左傳》中關於長壽“絳縣老人”的記載,是先秦歷史典籍中首次出現“縣”這一名稱,因此絳縣有“天下第一縣”之稱。絳縣地處山西省運城市東北隅,中條山西北麓,運城、臨汾、晉城三市交界地帶。歷史悠久,是堯王故里,晉之故都,周勃封地。“堯的傳說”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積高達500萬平米的周家莊遺址,是新石器時代黃河流域最大的人類聚集地。西周初年是一個國家-倗國。後來晉國在此建都84年,留下了晉獻公墓、晉文公墓、晉靈公墓、車廂城等眾多遺蹟。

由於絳縣有著悠久的歷史,所以文物古蹟遍佈全縣。其中,被國務院公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就有10處(其中,古建築8處)。

在此,咱們走進古建,一起去看看。

絳縣文廟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絳縣文廟位於縣城內振興西大街文廟路。其始建於後唐長興三年(公元932年)。元,明、清歷代分別進行了重修和擴建。原廟自南向北連續五進,分別建有欞星門、大成門、鄉賢祠、名宦祠、過廳、戲臺、獻殿、大成殿、明倫堂、麟經樓、敬一亭、崇聖祠、射圃亭、文昌閣 等。廟宇南北長96米,東西寬44米,佔地面積4224平方米。現古建僅存"大成殿"和"明倫堂"。

曾經的“天下第一縣”,現如今“國保”遍地

大成殿是元代大德年間的實物。 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簷,歇山頂,斗栱五輔作雙下昂。大成殿是絳縣文廟中地位最重要氣勢最宏偉的建築,是祭祀和供奉孔子的主殿。大成殿得名於宋徽宗欽定,因為孟子曾經讚譽孔子為"集大成者",所以宋徽宗就把奉祀孔子的大殿定名為"大成殿"。 櫛風沐雨中矗立了800多年的絳縣文廟大成殿,雖經過多次修繕,但主體結構仍舊保留了元代的建築特徵和風格,簡樸而莊重。

曾經的“天下第一縣”,現如今“國保”遍地

明倫堂為清代遺構。

曾經的“天下第一縣”,現如今“國保”遍地

絳縣文廟院子裡矗立的石雕十分精美

絳縣太陰寺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陰寺位於山西省絳縣縣城東南15華里的東華山腳下衛莊鎮張上村,始建於北魏時期。寺內供奉釋迦牟尼涅盤臥像。

曾經的“天下第一縣”,現如今“國保”遍地

現存寺院主體建築南大殿為金代建築,是寺內的精華建築。南大殿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簷懸山頂。前簷有"大雄之殿"木匾,為金大安二年(1086)鐫刻。大殿建築風貌為金代遺構。

曾經的“天下第一縣”,現如今“國保”遍地

寺內存有我國最大的獨木雕臥佛。據元代碑文記載,這是金大定二十年雲公、法澍等重修太陰寺、補雕《趙城金藏》時雕刻的一尊佛祖涅槃像,同時雕刻的還有三士佛像。木佛由獨木雕成,為金代原物,在國內僅此一件,珍貴無比。

曾經的“天下第一縣”,現如今“國保”遍地

《趙城金藏》是以我國第一部宋代木刻版漢文大藏經《開寶藏》的版式為標準,刻版刷印的一部大型經藏,因其雕印於金代,發現于山西趙城縣(今臨汾洪洞縣)廣勝寺,故定名為《趙城金藏》。現有4813卷藏於國家圖書館,被視為鎮館之寶。大藏經從開雕到續雕、補雕、印製,歷經金、元兩個朝代。太陰寺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雕印場所。

絳縣景雲宮玉皇殿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絳縣景雲宮玉皇殿位於橫水鎮東灌底村的景雲中學內。據縣誌記載,該殿初創於唐貞觀八年(634年),元代、明嘉靖、清康熙、乾隆及1983年均有修葺。宮院坐北朝南,多進院落,原有山門、戲臺、獻殿、三清殿、玉皇殿等,東西兩側配有鐘樓、鼓樓、三文殿、三武殿、四聖殿、四帥殿和道院等。

曾經的“天下第一縣”,現如今“國保”遍地

1933年宮內其餘建築毀於大火,現僅存玉皇殿。 玉皇殿,為元代遺構,磚砌臺基,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簷懸山頂。殿內樑架為四椽栿對前後乳栿通簷用四柱,柱頭斗拱五鋪作雙下昂,前簷當心間設四扇六抹格扇門。

曾經的“天下第一縣”,現如今“國保”遍地

玉皇殿是我國珍貴的元代早期建築遺存,其建築體量較大,做法獨特。殿前尚存唐元始天尊像碑,通高2.09米,唐貞觀八年(634年)勒石。碑文楷書720字。

曾經的“天下第一縣”,現如今“國保”遍地

玉皇殿為元代木構,建築外觀古樸端莊,繼承了宋代建築的秀麗風格。

絳縣董封戲臺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絳縣董封戲臺位於中國山西省運城市絳縣安峪鎮董封村。據資料記載,戲臺初建於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後歷代均有不同程度修繕,清嘉慶四年(1799年)增建三面觀抱廈。戲臺坐南朝北,分前臺和後臺,臺基高0.9米,磚砌,石條壓面。面闊進深各三間,建築面積102.4平方米,單簷歇山頂。斗栱為五鋪作雙下昂,樑架結構為四椽栿通簷用三柱。因未能尋到看門人,遺憾地沒有進院子裡好好地觀賞戲臺全貌。不過,僅從外觀拍攝的幾幅照片,就足以反映出戲臺的精美。

曾經的“天下第一縣”,現如今“國保”遍地

曾經的“天下第一縣”,現如今“國保”遍地

曾經的“天下第一縣”,現如今“國保”遍地

絳縣南柳泰山廟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絳縣南柳泰山廟位於南樊鎮南柳村西南約1000米處。泰山廟坐北朝南,始建於元朝,明代和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多次修繕,原中軸線分佈有戲臺、獻殿、正殿,東有鐘樓、鼓樓、廊房、閻王殿、道士房(耳房)、后土殿(配殿)、牛王龍王馬王殿(配殿)、西有廊房、娘娘殿,虎頭門(耳房)、聖母殿(配殿)、火神殿(配殿)。

曾經的“天下第一縣”,現如今“國保”遍地

南柳泰山廟現存有正殿、道士房、后土殿、牛龍馬王廟、閻王殿、虎頭門、聖母殿、火神殿和娘娘殿。

曾經的“天下第一縣”,現如今“國保”遍地

正殿脊剎1996年曾失盜,現被追回。雖說年久失修,但總體來講,南柳泰山廟仍是一個保存比較完整的元、明、清古建築群。

曾經的“天下第一縣”,現如今“國保”遍地

大殿屋頂的鴟吻很精美。

絳縣長春觀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絳縣長春觀位於陳村鎮東荊下村。據清光緒版《絳縣誌》記載,長春觀創建於元延祐七年(1320年),坐北向南,自南向北原有戲臺、獻殿、玉皇殿、混元寶殿,有配殿、廊房。現存元代建築玉皇殿和清代建築三清殿。

曾經的“天下第一縣”,現如今“國保”遍地

玉皇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簷懸山頂。前簷施四根粗木柱,木柱上承粗圓木通額,通額上施斗栱五鋪作雙下昂,補間施一朵。

曾經的“天下第一縣”,現如今“國保”遍地

大殿結構簡潔,用材碩大,具有典型的元代建築特色。

曾經的“天下第一縣”,現如今“國保”遍地

獻殿為清代建築,面闊三間,進深一間,抬梁式構架,單簷硬山捲棚頂,兩面山牆為水磨磚牆。三清殿的精美木雕。

絳縣南樊石牌坊及碑亭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絳縣南樊石牌坊位於南樊鎮西堡村。建於清嘉慶九年(1804年),是時任山東鹽運濱樂分司司運的賈宗洛奉聖旨旌表為其祖母誥封中憲大夫賈凝端繼妻李恭人所建的節孝牌坊。

曾經的“天下第一縣”,現如今“國保”遍地

牌坊為石質仿木構結構,南北向,雙面六柱五門三重簷,高12米,闊8.50米。正門兩端各開二合八字門,兩面的石條臺基各長4.63米,寬2.23米,高1米。

曾經的“天下第一縣”,現如今“國保”遍地

牌坊上雕“聖旨”和“旌表”石匾,從基座到頂部均浮雕走獸、花卉、人物。牌坊夾杆石為圓雕石獅,其額枋,斗拱,闌額等部位,有內容多樣,形式多樣的石雕裝飾,基本反映並代表了當時最高水平的石雕工藝。

曾經的“天下第一縣”,現如今“國保”遍地

右側附設石碑樓一座,內有石碑15通,碑文均刻於各種石雕藝術造型內,書體有真、草、隸、篆,並配有線刻圖案、花卉,雕工、書法俱佳,保存完整。

絳縣喬寺碑樓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絳縣喬寺碑樓坐落在絳縣東山底鄉喬寺村。建於清道光十七年(1873年),為功德碑樓,是周氏家族為資政大夫周萬鍾所建的功德碑樓。坐北朝南,單體建築,平面長方形,碑樓石砌臺基長17米,寬2.60米,高1.50米,樓身約高15米。

曾經的“天下第一縣”,現如今“國保”遍地

喬寺碑樓樓身六間,單簷歇山頂。正面五碑室七通碑,序由乙未科探花喬晉芳撰,每室之間有通柱石雕對聯,上嵌石匾額。

曾經的“天下第一縣”,現如今“國保”遍地

樓體上部四面均為仿木斗栱磚雕,三踩單翹,龍形耍頭,有椽飛,並雕有人物、花卉。保存完整。

曾經的“天下第一縣”,現如今“國保”遍地

喬寺碑樓把碑樓這種形式推向了極致,這座美輪美奐的碑樓彰顯著樓主人當年的榮華富貴。

絳縣還有另外兩處遺址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們是絳縣橫北倗國墓地和絳縣周家莊遺址,在此不作介紹。有感興趣者請網絡查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