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老演員李炎:演《打擊侵略者》後大家叫他“我們的李軍長!”


李炎,男,保定蠡縣人,1927年10月12日生,中國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1945年參加冀中軍區火線劇社,成為一名專業的演員,參加過《白毛女》、《血淚仇》等話劇演出。

全國解放後,先後在華北軍區文工團,抗敵話劇團當演員,繼續從事話劇表演,演出過《劉胡蘭》、《英雄陣地》、《戰鬥裡成長》等。大量的舞臺實踐,使他積累了經驗,表演方面得到迅速提高。曾因扮演角色獨具風格,多次立功受獎。拍攝過《中國人民的勝利》、《智取華山》等幾部影片。

1958年調八一廠,先後在《萬水千山》飾演紅軍指揮員,《江山多嬌》飾演縣委文書記,在《金鈴傳》裡飾演金鈴的哥哥、解放軍軍官。1961年主演了《東進序曲》,飾演黃秉光。1963年主演了《奪印》,他所塑造的支部書記何文進親切、樸實,洋溢著濃郁的鄉土氣息,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64年在《打擊侵略者》一片中成功地塑造了志願軍軍長李國棟的形象,這與他在1951年隨文工團赴朝鮮,參加抗擊美帝侵略者的戰鬥生活有著緊密聯繫,還有他長期的部隊生活經歷打下的基礎。生活中尋找沃土,使他的藝術創作充滿活力。

1978年又拍攝了影片《崢嶸歲月》,飾演省委書記,在《殘雪》影片裡飾演部長,在《敬禮.教官》影片裡飾演大軍區首長。進入90年代的他依然寶刀不老,在影片《炮兵少校》中飾演了一個退休老幹部,將失去兒子的那段戲處理扣人心絃,成為中國影壇以扮演軍隊領導幹部形象著稱的優秀電影演員。

1961年,八一廠將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在全軍話劇匯演中得獎的劇目《東進序曲》移植成電影,演員全部選用了前線話劇團的原班人馬,獨有一號人物新四軍政治部主任黃秉光選用了李炎。


應該說,能在影片《東進序曲》中出演男主角,是展現李炎藝術潛能的最好機遇,也是決定他今後藝術道路的轉折點。李炎在拍攝中非常刻苦、認真鑽研,竭盡全力地琢磨如何演好這個人物。《東進序曲》的外景地在揚州和南京,名勝古蹟很多,大家都想借出外景的時候,到各地去遊山玩水、觀光遊覽。攝製組領導體恤下情,每到一地休整的時候,也組織大家到各處去散散心。

可是,李炎決不願浪費一點兒時間,他一個人關在屋子裡,苦苦鑽研。當同廠的戰友拉他出去玩兒,他總是固執地搖搖頭說:“別玩兒啦!人家都是輕車熟路的,我得使勁兒攆哪!”一分勞力就會換來一分成果,由於李炎的刻苦鑽研,在人物創作上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影片放映後,得到了各個方面、上上下下的肯定與讚揚,一炮打響,成了影劇界非常顯赫的名演員了。

從此後,李炎一部戲接一部戲,忙得不可開交,每部戲的創作都非常出色:1963年,他拍攝了故事片《奪印》,飾演何支書,許多觀眾紛紛來信,稱讚道:“您創造的何文進這個人物,真實感人,我們喜歡這樣的何支書。”1964年,華純執導的故事片《打擊侵略者》開拍,李炎扮演了一位志願軍軍長———李國棟,


這是在戰鬥前沿指揮作戰的我軍高級指揮員的形象。李炎在人物塑造中從內心到形體,從性格到氣質,都有新的突破,塑造了一個與政治部主任黃秉光完全不同的前線指揮官的形象。影片上映後,深得觀眾的喜愛,大家都叫他“我們的李軍長!”這真是對演員最大的獎賞!

在影片中,李軍長是代表我方作戰的靈魂核心人物,戲的分量很重。眾所周知,抗美援朝期間,我軍與美國佬作戰,是以低劣的武器裝備去碰撞美帝的鋼鐵大炮,要想取勝,不但要靠我軍指戰員的勇猛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更重要的是靠指揮員的精明睿智,高於敵人一籌的作戰謀略。

實拍時,有一個李軍長在考慮下一個戰役將如何打的場景,他一個人站在沙盤前自言自語著,根據敵我雙方的態勢,策劃出了一個克敵制勝的大膽部署,即先將一個加強營潛伏到臨近敵人陣地的雜草叢中,


當戰鬥一打響,這一營的兵力,將會出其不意如猛虎下山般地衝了出來,將敵人置於死地。這場戲時間拉得很長,李炎表演得投入而動人,既有層次又非常準確,不溫不火,耐人尋味,看過戲的人,無不拍手叫絕。 1997年,多年患有高血壓等疾病的李炎因病去世,終年70歲。 ​ 圖為1950年李炎與白楓結婚照

1962年6月23日李炎參加授銜



《東進序曲》片場照,二排右五李炎













李炎與母親

李炎與演員金夢

1995年李炎與老伴白楓同遊北京十渡風景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