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清朝不屬於中國?那西周就更談不上了

清朝雍正年間,湖南人曾靜因考試落第,家居憤鬱,對社會心存不滿。一天,他讀到晚明儒士

呂留良的文集,見裡面有華夷之辨井田封建等語,沉溺其中,於是寫了一篇誹謗雍正和清朝的文章。曾靜認為川陝總督嶽鍾琪可能想謀反,所以打算攔駕投書,共謀舉事。

根據《清代文字獄檔》的資料顯示,嶽鍾琪後來給雍正帝的奏摺說:九月二十六日,自己在下班回府的路上,遇到一個人(曾靜的徒弟張熙)持書想靠近他,官役連忙接書呈入。嶽鍾琪讀後“甚為驚訝”,書中盡是“絕滅彝良,悖亂罔極”之語。於是立即下令逮捕張熙,並通過嚴刑拷打、利誘欺騙等方式,套出了曾靜及相關同謀之人。

雍正:清朝不屬於中國?那西周就更談不上了

呂留良(1629—1683)

雍正親自“下場”駁斥曾靜

雍正知道這件事後,大為震怒,批道:“竟有如此可笑之事,如此可恨之人。”並命嶽鍾琪徹查此事。後來嶽鍾琪繼續上表,說曾靜是受了呂留良的影響才寫出如此大逆的書,並請求查抄呂留良的家,於是雍正令浙江總督李衛照辦。同時拘拿曾靜在浙江的同黨,案件進一步擴大。但雍正不滿足於此,因為他還不知道曾靜書中關於誹謗自己的那些謠言究竟從何而來,他懷疑是政敵所為。所以命杭奕祿到長沙去審問曾靜,逐條追查謠言的來源。

此時的曾靜早已嚇破膽,哭著說什麼“靜生居天末,日坐井中,妄想成魔,造言誹謗,是誠罪大惡極。”但雍正不滿足於此,他不認為謠言都是曾靜自己捏造的,一定要追查來源,因此隨著案件的擴大,與曾靜相關或無關的人都捲入其中。一件憤青造謠毀謗的案子終於演變成了文字獄。

之後,雍正命押曾靜來京,搜查呂留良(留良死已久)家藏圖書,盡焚之。又剖留良棺木,戮其屍首,斬其弟子,貶其族人為奴,牽連無辜眾多。官方說曾靜之前是執迷不悟,如今方大夢初醒,俯首認罪,甘服上刑,所以雍正才沒殺他。

雍正七年四月乙丑,頒《大義覺迷錄》於天下,命舉國學政及教官人人必讀,不讀者為重罪,其書風行一時。直到雍正駕崩後,乾隆才斬殺曾靜,並封禁了《大義覺迷錄》。

雍正:清朝不屬於中國?那西周就更談不上了

乾隆禁書《大義覺迷錄》

滿清是否屬於中國?

呂留良遺著中保留明朝遺老排滿的思想,利用華夏夷狄之辨來說明清朝不屬於中國,滿清滅明乃是華夏淪亡。這個觀點在民國的時候也佔據著主流,並且影響至今。

作為滿清的統治者,雍正對“清朝到底屬不屬於中國”的看法很值得玩味,我們且看他是如何論證的:

首選,雍正認為政治統治要看是否造福於百姓 ,“蓋生民之道,惟有德者可為天下君。”民心向背和天命所歸才是正統的依據。滿清入主中原,多得漢人之力,洪承疇等做前驅帶路,明朝百姓因厭惡流賊,皆望風歸附;等到吳三桂造反時,為朝廷攻城破地、轉餉挽糧的多半也是漢人,而臨陣捐軀者更是數不勝數,這不是正說明漢人自己已經接受了滿清的統治麼?清朝已取得中國之大一統的地位,正統論早已不待言。

其次,滿清之於明朝統治者,雖為敵國異族,但並不是外國殖民中國,應像

西周滅殷商一樣。對於商朝來說,周既是敵國,又是戎狄,難道周滅商也是外國殖民中國嗎?而且,清朝取得政權後,已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了;而西周的王室控制力不出王都,諸侯們都保持著很大的獨立性,還不如清朝的統治穩定。

在古代,函谷關外,不屬於中國,難道秦滅六國,也是戎狄滅亡華夏麼?而且滿清得天下,不是奪之於明,乃取之於流賊。滿清雖非漢族,可是滿洲之於清室只是籍貫,並不是滿洲國殖民了中國,做了中國的宗主國,滿清並非中國的殖民者。

雍正又以道學自辯,認為存心者皆人也,當無復華夷之別;認為從來華夷之說,皆是晉宋六朝偏安之時,國家分裂,彼此不能相下,北人遂目南人為島夷,南人則指北人為索虜,徒事口舌相譏。滿清是大一統的國家,不應該在於陳舊的華夷之分。說滿清是夷狄乘虛入主中原,那麼古代的秦、楚、吳、越不都是夷狄麼?因此雍正不屑於華夏夷狄之論,說:“夷狄之名,本朝所不諱。孟子曰:‘舜,東夷之人;文王,西夷之人也。’

雍正:清朝不屬於中國?那西周就更談不上了

雍正的說法是否有理?

後來孫中山在《三民主義·民族主義》裡說:

“康熙、雍正還自認為滿洲人,還忠厚一點。到了乾隆時代,連滿漢兩個字都不準人提起了,把史書都要改過,凡是當中關於宋元歷史的關係和明清歷史的關係,都通通刪去。”

乾隆在名義上不分華夷,但實際上只准滿人皇族掌權做主,漢人只是管家而已,這種民族隔閡是乾隆皇室一手造成的。由此可見,乾隆的文化專制遠過於雍正,他成功的壓制了漢人的民族主義。在清末,

推翻清朝統治與排滿思想結合在一起,所以孫中山才復活了明末華夏夷狄之辨。但是,清朝滅亡的目的已經達到、排滿和反清已經分離之後,華夏夷狄之辨是否還有利於國家,這就值得我們反思了。

《大義覺迷錄》裡還有許多以君父的身份來責備曾靜不忠不孝的觀點,這些都是專制君主的思維,不足道哉,不需贅訴。

雍正死後,乾隆認為《大義覺迷錄》自曝宮闈之事,很不妥當。於是遂一刀切下,全面禁止,有傳其書者,立斬。可見,從某種角度來說,較之雍正的敢於坦誠自辯,乾隆的蠻無理,要更為可惡,真為萬代人唾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