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航新能源,國內首例被約談的動力電池企業,問題出在哪?

溫馨提示:左右觀車,多維度說車。竭誠為您呈現——汽車產品分析、汽車民生維權和汽車專業點評等多維立體信息。本文為左右觀車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由於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在此感謝原作者的付出。

智航新能源,國內首例被約談的動力電池企業,問題出在哪?

新能源汽車起火、燃燒等安全事故的發生,經過網絡渠道的層層放大,不斷進入到網民的視野,也讓消費者對新新能源汽車產生了莫名的恐懼。而在發生的多個新能源汽車起火、燃燒事故中,一個共同的原因指向了電池,很明顯,那些事故車就是因為安裝了不合格的動力電池,才造成了令人害怕的後果。

如今新能源汽車銷量不景氣,跟消費者產生的“電池焦慮”不無關係,他們最擔心的,就是害怕視頻中出現的熊熊大火,將來會在自己身上發生。

對於新能源汽車存在的電池問題,國家相關部門及時給予了監控,並採取了果斷的措施,歸納起來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工信部裝備中心聯合有關單位持續監控新能源汽車起火、燃燒事故的發生;二是要求相關車企及時開展事故調查工作,並將事故調查結果上報工信部進行處理;三是在今年6月,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下發了《關於開展新能源汽車安全隱患排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於2019年10月底前完成新能源汽車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形成書面報告,如實向裝備中心報送安全隱患排查的組織情況、實施情況、運營主體配合情況、存在問題及問題處理情況等內容,填寫《新能源汽車安全排查統計表》。

上述舉措體現了主管部門對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的高度重視。進入到11月底,國家相關部門再次傳來監管消息,這次被監管的是一家動力電池生產企業。

工信部網站在27日發佈了一則消息稱,26日,工信部約談江蘇智航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智航新能源”),針對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要求企業立即對已銷售產品開展自查整改,針對產品質量問題逐條提出解決措施,並對研發、生產、檢測和售後等各環節進行系統梳理和整頓優化。

智航新能源,國內首例被約談的動力電池企業,問題出在哪?

約談的重要信息有兩點,一是智航新能源生產的動力電池存在產品質量問題,最終涉及到安全問題;二是要求智航新能源根據問題進行有效整改。

智航新能源在動力電池行業並不算出名,但是,其存在的問題還是被主管部門發現了,而且還是第一個被主管部門約談的企業,應該說其自身存在的問題具有普遍意義,要不然也不會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左右觀車新媒體通過搜索智航新能源官網瞭解到,該公司成立於2012年7月,註冊資本11467萬元,公司位於江蘇泰州,是一家專注動力型鋰電池正極材料、鋰電池、電池組等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一家名為*ST尤夫(原尤夫股份)的A股上市公司,在2016年11月和2017年12月,*ST尤夫先後兩次完成了對智航新能源100%的股權收購。

據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的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智航新能源動力電池裝機量僅為8.64MWh,而公司在2018年的裝機量為413.88MWh,裝機量大幅減少。公司2018年主要車企客戶有山西成功汽車製造有限公司、一汽客車(大連)有限公司、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國宏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等15家車企;2019年1-10月,公司裝機車企僅有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吉海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山東凱馬汽車製造有限公司、煙臺舒馳客車有限責任公司等4家客戶。

通過對以上客戶的瞭解不難發現,智航新能源的主要客戶鮮有乘用車製造企業,這也難怪它在市場中不算出名,其實還是缺少用量較大的乘用車生產企業這樣的大客戶。

在業績方面,據媒體報道,今年第三季度,*ST尤夫再度出現虧損,虧損額達5372.86萬元,扣非後淨利潤虧損6530.82萬元。原因有兩個,一是鋰電池板塊受到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下調、行業景氣等因素的影響,產銷同比下降;二是報告期內全資子公司智航新能源銷售訂單同比去年大幅下降,因訂單減少,開工率不足,產品單位成本大幅提高。同時智航新能源鋰電池產品正在轉型升級,生產線技術改造尚未完成,產能利用率不足,因此造成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大幅下滑。

銷量和營收的下滑,加上因產品安全問題遭到主管部門的約談,智航新能源目前的困境似乎在層層加碼。一般情況是,國家相關部門對一個企業進行約談,說明這個企業存在的問題具有一定的嚴重性,需要整改方能改變局面,如果還不能達到效果的,後果也是很嚴重的。

工信部相關文件指出,對於發現存在未按要求開展排查、虛報瞞報、弄虛作假等問題的企業,視問題性質、嚴重程度,將採取公開通報、責令限期改正,暫停或取消企業及產品公告,並從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中剔除等處罰手段。

面對可能出現的結果,智航新能源別無選擇,必須整改出效果方能走上正途。

我們也相信,在未來,工信部相關部門約談新能源車企、動力電池企業將成為工作常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