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曾經“騙”我的那些年。你把我的“抑鬱症”叫做“矯情”

謝謝你,曾經“騙”我的那些年。你把我的“抑鬱症”叫做“矯情”

人說有著一顆玻璃心的人容易抑鬱,曾經我是那麼拒絕聽到這種說法。雖然身為男性,我知道自己同樣有著一顆如玻璃般易碎的脆弱之心。直到自己被醫生鑑定出得了輕度抑鬱症,我才不得不接受某種說法。

因為一段糟糕透頂的婚姻,因為一個“強盜邏輯”的小市民前妻,那段過不下去也離不了婚的時間,她誓要我給50萬的青春損失費,否則就絕不離婚,家裡的東西也在高頻率吵架中砸的所剩無已。

父母又總是站出來指責我,怪我眼瞎娶錯了人,讓他們也跟著煩心。他們罵我沒用,連個女人都管不了,指責我為什麼不留在家裡面跟她幹仗。

結婚三年,我們吵架幹仗的時間就佔了兩年多,我實在是心累了,想到父母家裡尋一方清靜,可他們非但不安慰我,反而給我添了更大的堵。

自己的家不願回,父母的家待不了,我只能選擇漂泊。雙重的鬱悶情緒,讓我整個人變得狂躁、易怒。我只想逃離。

我知道抑鬱症是種病,是一種精神上的疾病,它比身體上的病痛更嚴重和可怕。我開始擔憂、焦慮,我甚至不能想象,自己將來真要病到控制不住自殺的衝動該怎麼辦?越想越怕,越怕越躁鬱。

跟父母的爭吵中,吵到激烈時,我也曾脫口而出,告訴他們,我都快瘋掉了,都得抑鬱症了。但他們卻像沒聽到我說什麼一樣,甚至他們把我的抑鬱症當成藉故逃避現實的理由,表示了嗤之以鼻的笑話,好像我今天落下的這一切都是活該。

在我最需要關心的時候,我最親的家人不但沒想著去幫我一把,反而讓我更煩躁。我索性逃到了另外一個城市生活。

謝謝你,曾經“騙”我的那些年。你把我的“抑鬱症”叫做“矯情”

週末,我學會了去很安靜的咖啡廳待著,什麼都不做,就點一壺咖啡,就那麼一個人精神恍惚地坐在那兒。

去的時候多了,我就發現,有一個很清秀的女孩子也常去待著。但她跟我明顯不同,她是那麼陽光,一嚬一笑,一舉手一投足。我被她的陽光所深深吸引。

她,就像一個能洞察別人心思的“小女巫”,竟然在我糾結著要不要過去跟她打個招呼的時候,她抱著手裡的電腦坐到了我的對面。很大方地跟我打招呼。

我告訴她,我是一名抑鬱症患者。她笑了,那是一處很甜美的微笑。她說:“沒看出來你還挺矯情。我們女孩子才會經常神叨自己是不是快抑鬱了,你一個大男人至於的嗎?”

就這樣,我本來想訴苦的心情被她輕鬆一句話給化解了。她說她就住附近,所以常會來這裡寫點東西,或者看會兒書。

謝謝你,曾經“騙”我的那些年。你把我的“抑鬱症”叫做“矯情”

後來我自己也不知道怎麼了,從被她喊成“矯情男人”的那次起,我會每次都很期待與她的不期而遇。因為跟她說話聊天感覺很舒服,心裡很暖。

就這樣,時常與陽光相伴,我發現自己慢慢變得開心了,也不再那麼易怒,臉上也漸漸有了笑容。

後來我去醫院再次做檢查的時候,醫生告訴我,說我完全好了。我說得感謝他的治療,他說不是他的功勞,是我自己自然恢復了。於是,我心有了答案。是那個女孩用一句“矯情”故意淡化我對“抑鬱症”的重視。

她天南海北地跟我聊,也只是為了分散我一味鑽角尖的那份偏執。

謝謝你,曾經“騙”我的那些年。你把我的“抑鬱症”叫做“矯情”

後來她告訴我,說第一次主動跟我聊天也是看出了其中的端倪。自己剛好也瞭解一些這方面的知識,就想到了“贈人玫瑰,手留餘香”。

她說:其實抑鬱症患者,最需要的不是多麼昂貴的藥物,而是親人的陪伴和朋友的幫助。但,這種好心的幫助最好不要刻意了。因為這種精神上的疾病患者,“抑鬱症”這個詞太敏感了,如果太刻意,有時反而起到相反的效果,不僅對方不會配合治療,還會產生牴觸情緒。很有可能加重病情。

作為幫助者,最忌慌不擇路的“亂幫一通”,不僅會給患者心理造成負擔,還讓自己也變得很心煩。

幫助者最主要的是在精神上幫抑鬱症患者找回樂觀、信心和正面積極的心態。親人是患者最大的希望和精神上的寄託,也是最有用的那根救命稻草。

所以,面對抑鬱症的病患,不能指責他為什麼就得了這麼一種該死的精神疾病。而是首先對抑鬱症做最基本的瞭解,並且做好長期陪伴,一起戰鬥的心理準備。家人的冷靜與沉穩,會對抑鬱症患者產生著最直接的正面影響。

謝謝你,曾經“騙”我的那些年。你把我的“抑鬱症”叫做“矯情”

信心很重要,耐心更是不可或缺。作為親人,具備了這兩樣重要東西,再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抑鬱症患者走向健康就會更容易些。

抑鬱症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三個月五個月就能好的。最快也得趕上了女人的十月懷胎了。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所以這種事情它得循序漸進,急不得,作為抑鬱症的親人,只要對他付出足夠的信心,愛心和耐心,其他交給時間就好了。

而對於抑鬱症患者本人,努力讓自己向著積極陽光的方面去想,去做,去跟充滿陽光的朋友多接觸,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的。

這是一個同學表哥的真實故事,寫出來,只希望能帶給那些正在經歷抑鬱的朋友,加油,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工作生活壓力這麼大,誰還沒抑鬱過呢?抑鬱,其實它就像情緒上的一次小感冒。抑鬱,它是我們共同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