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谷會盟”質疑:春秋大國的暗戰,被司馬遷寫成了孔子的單刀會

“夾谷會盟”質疑:春秋大國的暗戰,被司馬遷寫成了孔子的單刀會

“夾谷會盟”質疑:春秋大國的暗戰,被司馬遷寫成了孔子的單刀會

本期話題

孔子一生仕途的頂點是50歲時出任魯國大司寇。擔任大司寇的四年中,孔子陪同魯定公參加了與齊國的“夾谷會盟”。

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說,齊景公發起這次會盟是因為懼怕孔子重用於魯,對齊國構成威脅。但真實的歷史卻遠沒有這麼簡單。這是一次牽涉到兩個超級大國、五方外交利益的複雜政治事件,那麼“夾谷之會”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呢?

“夾谷會盟”質疑:春秋大國的暗戰,被司馬遷寫成了孔子的單刀會


“夾谷會盟”質疑:春秋大國的暗戰,被司馬遷寫成了孔子的單刀會

今天,我們隨手翻開一本介紹孔子的書籍,大概都能看到諸如“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類的評價。但對生前的孔子來說,傳播思想、興學授徒卻不是他追求的人生歸宿。

曾有人問孔子,您為什麼不從政呢?孔子回答說:

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為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論語·為政》


“孝悌之義,施之於家,這就算政治,還要怎麼樣才算從政呢?”——連閒居時的瑣碎家事都被視作對行政能力的鍛鍊,可見從政才是孔子傾注一生精力的所在。但他嚮往的從政顯然不僅侷限於家宅之內,不僅敦親睦鄰而已。從這個意義上說,孔子的一生是失落的,在政壇一展抱負的機會來得太少,太少。

葉嘉瑩先生講過,著書立說、弘揚詩禮是一份“無待而成”的事業,也就是說做成這件事,你並不需要太多客觀條件的成全。傾力而為,全神貫注,久而久之,必有所成。但要想出將入相、致君堯舜可就不同了,成就那樣的一番大事業,起碼得先有一個賞識你的伯樂。否則的話,就會像陶淵明在《飲酒詩》裡嘆息的那樣:

顏生稱為仁,榮公言有道;

屢空不獲年,長飢至於老。

“夾谷會盟”質疑:春秋大國的暗戰,被司馬遷寫成了孔子的單刀會

和貧賤以卒的顏回相比,孔子還算有那麼點兒幸運。因為在他50歲的時候,終於等來了自己的“伯樂”。魯定公不但邀請孔子出山,而且將魯國大司寇的職位授予了他。

這是孔子一生中唯一一次獲命為卿的履歷,也是他與平治天下的政治抱負貼得最近的時刻。

擔任魯國大司寇的4年裡,為恢復禮義綱常而苦心經營的孔子做下了兩件大事:一是陪同魯定公參加了與齊國的會盟,史稱“夾谷會盟”;二是力圖削弱專權的魯國世卿季孫、叔孫和孟孫的勢力,主持拆毀三家采邑的城堡,這便是歷史學家口中的“墮三都”事件。

連居家都不忘政治的孔子,究竟實際行政能力如何,會不會眼高手低呢?

這或許是一個令許多人好奇的疑問,所以2010年上映的那部電影《孔子》,胡玫導演在120分鐘的片長中花去了70分鐘的大篇幅來講述“夾谷會盟”與“墮三都”的故事。

只可惜,電影裡的故事基本上是以司馬遷修撰的《史記·孔子世家》為藍本的,而《孔子世家》對這兩次歷史事件的記載卻破綻頻出,致人生疑。


“夾谷會盟”質疑:春秋大國的暗戰,被司馬遷寫成了孔子的單刀會


“夾谷會盟”質疑:春秋大國的暗戰,被司馬遷寫成了孔子的單刀會

照司馬遷的說法,夾谷會盟的起因是這樣的:

(公元前502年)定公以孔子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則之。由中都宰為司空,由司空為大司寇。

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春,及齊平。夏,齊大夫黎鉏言於景公曰:“魯用孔丘,其勢危齊。”乃使使告魯為好會,㑹於夾谷。

——《史記·孔子世家》


司馬遷說,魯定公非常器重孔子,對他表現出了極大的信任。公元前502年這一年內,定公就讓孔子完成了仕途上的“三級跳”,從中都的地方長官直升卿位,出任大司寇。

孔子受到魯國的重用,引起了北鄰齊國的恐慌。為了預防魯國在孔子的治理下日漸強大,大夫黎鉏建議齊景公向魯國發出夾谷會盟的邀請。

“夾谷會盟”質疑:春秋大國的暗戰,被司馬遷寫成了孔子的單刀會

假設司馬遷對齊景公舉行夾谷會盟的起因所言不虛,那麼這次會盟上齊國所要達成的主要目的應該就是要迫使魯定公罷黜孔子,解除齊國的潛在威脅。但很奇怪,在《孔子世家》的後續記載中,我們並未看到齊景公君臣在會盟上採取針對孔子的外交行動,這該作何解釋呢?

不僅如此,甚至就連會盟的前提——孔子重用於魯,齊國因而生畏也同樣可疑。

根據《左傳》的記載,早在公元前562年,也就是夾谷會盟的62年前,魯國世卿季武子就聯合孟孫氏、叔孫氏兩家瓜分了魯國公室的軍隊,與自家的私兵混編,把國家的武裝力量變成了卿族的私產。

到了公元前537年,以季氏為首的“三桓”又進一步侵吞了魯國公室的郊遂之地。季氏獨得一半兒,孟孫氏和叔孫氏各拿到了四分之一。《左傳》說:

四分公室,季氏擇二,二子各一,皆盡徵之,而貢於公。

——《左傳·昭公五年傳》


“夾谷會盟”質疑:春秋大國的暗戰,被司馬遷寫成了孔子的單刀會

到了這個地步,魯君不但徹底喪失了軍政大權,甚至在經濟上也必須仰賴“三桓”的貢給方能勉強維持。在位的魯昭公既不甘心淪為“三桓”的傀儡,又苦於公室虛耗,無兵無糧,不得已,只能在公元前517年使出借刀殺人的毒計。

昭公糾合了對季氏宗主季平子心懷不滿的季氏庶孽以及郈孫氏、臧孫氏的力量來反擊三桓對公室的壓迫,結果卻慘遭三桓連手驅逐,終於客死齊國,淒涼以終。

重用孔子的魯定公就是流亡國君魯昭公的弟弟,他只不過是“三桓”新糊的神主牌位罷了,魯國的軍政大權此時都掌握在季氏宗主季桓子的手裡。一個被架空的魯定公怎麼可能授權孔子治理魯國?齊國又憑什麼害怕孔子呢?


“夾谷會盟”質疑:春秋大國的暗戰,被司馬遷寫成了孔子的單刀會

“夾谷會盟”質疑:春秋大國的暗戰,被司馬遷寫成了孔子的單刀會

司馬遷筆下的“夾谷會盟”被寫成了一段孔子領銜主演的英雄傳奇。故事裡的孔子就像單刀赴會的關雲長一樣,他雖然滿足了讀者的獵奇心理,甚至激發出了英雄崇拜的情節,但卻湮沒了歷史本來的面目。

那麼,撥開後世的坊間傳聞、演義附會,“夾谷會盟”的歷史真相應該是怎樣的呢?要揭開這個謎底,關鍵就在會盟的發起人齊景公身上。

作為姜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齊景公是個不甘人下的野心家。而對我們講述的“夾谷會盟”這段歷史來說,《左傳·昭公十二年傳》記載的這件齊景公往事便是會盟的遠因:

齊侯、衛侯、鄭伯如晉,朝嗣君也。公如晉,至河,乃復。取郠之役,莒人愬於晉,晉有平公之喪,未之治也,故辭公。公子憖遂如晉。(中略)

晉侯以齊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壺,晉侯先,穆子曰:“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為諸侯師。”中之。齊侯舉矢,曰:“有酒如澠,有肉如陵。寡人中此,與君代興。”亦中之。

——《左傳·昭公十二年傳》


“夾谷會盟”質疑:春秋大國的暗戰,被司馬遷寫成了孔子的單刀會

公元前530年,北方霸主晉國的新任元首晉昭公即位了。為了祝賀昭公履新,雁行於晉國的齊、衛、鄭、魯四國之君相約朝晉。除魯昭公因故被拒絕入境外——魯國兩年前出兵伐莒,遭到了莒國的控訴。身為諸侯盟主的晉國為莒國主持公道,拒絕魯君朝覲,以示薄懲——其餘三國元首齊齊來到了晉都絳邑。

在歡迎宴會上,幾位國君舉行投壺之戲。晉昭公第一個投壺。他出手前,相禮的晉卿荀吳祝禱說,“如果這一箭中了,願我晉國長為諸侯之主。”新君登基,荀吳祈願國家長盛不衰,自是應景之辭。可沒曾想,就在這當口兒,一個不和諧的聲音突然蹦了出來。

第二個投壺的齊景公當著晉昭公和荀吳的面,針鋒相對地祝禱說“寡人中此,與君代興”——霸主輪流坐,明年到我家。這話一出口,與會諸人無不愕然。大家都看得明白,執掌齊國已歷18載的齊景公根本沒把晉昭公這棵嫩蔥放在眼裡,聯盟的二當家現在正躍躍欲試,想要挑戰帶頭大哥的地位呢。

可這時的晉國雖然六卿紛爭,政出多門,但畢竟還保有超過4000輛兵車的強大武備,瘦死的駱駝大過馬,齊國要想代晉主盟還要須等待時機。

“夾谷會盟”質疑:春秋大國的暗戰,被司馬遷寫成了孔子的單刀會

轉到公元前506年,齊景公苦等的機會終於來了。

這年年初,因為被楚國令尹子常索賄羞辱,蔡昭侯向晉國訴冤,要求晉國召集會盟,聯兵伐楚。

楚國原來是晉國爭霸中原的主要對手,可是連遭幾輪王室內訌,國力耗散,此時的雄楚已經江河日下、不復能勇了。原先依附於它的南方諸侯如蔡、陳、頓、胡等紛紛轉求晉國收錄門牆,這也使得此次召陵會盟達到了空前的規模——共有十九個國家,十七位諸侯國君前來參會。

可形勢對晉國如此有利,晉國卻不思進取。晉卿荀吳不但不敢稱兵伐楚,反而掉過頭來向蔡昭侯敲骨吸髓,這使得與會諸侯與晉國離心離德。

李孟存、李尚師二先生所著《晉國史》因此說:

召陵之會,是晉國作為霸主的最後一次大型諸侯之會。參加國之多,為晉史上空前絕後,然而晉人自暴自棄,從此失去了諸侯的信任

——《晉國史》


“夾谷會盟”質疑:春秋大國的暗戰,被司馬遷寫成了孔子的單刀會

“夾谷會盟”質疑:春秋大國的暗戰,被司馬遷寫成了孔子的單刀會

眼看帶頭大哥猥瑣得不成體統,齊景公於是咋著膽子拉出來單幹。《左傳》載:

(公元前503)秋,齊侯、鄭伯盟於鹹,徵會於衛。衛侯欲叛晉,諸大夫不可。使北宮結如齊,而私於齊侯曰:“執結以侵我。”齊侯從之,乃盟於瑣

——《左傳·定公七年傳》


原本受晉國節制的鄭、衛兩個小國在齊景公的鼓動下與齊國組成了新的東方聯盟,同晉國擺開對壘的架勢。齊、晉矛盾一旦公開化,兩國之爭隨即便聚焦到了魯國的身上。

一方面,魯國自城濮戰後便一直是晉國最忠實的盟友,即便晉國邲戰失利,魯國也未曾叛離。據《晉國史》的統計,春秋時期魯國卿士入晉聘禮多達24次,為晉屬諸侯之冠。晉國有所差遣,魯國每役必從,每會必至。

而另一方面,魯國又是齊國最重要的鄰國,魯國不降,齊景公無法打通進取中原的西南通道。公元前503年東方聯盟剛剛建立,齊景公就迫不及待地命令國夏率軍伐魯。而魯國則在次年的正月和二月接連發動對齊國的攻勢以示回擊。如果形勢照此發展下去,齊、魯兩國可能會展開一場廣日持久的消耗戰。

可戲劇性的轉機就在這個時候從天上掉了下來。

《左傳》載:

季寤、公鉏極、公山不狃皆不得志於季氏,叔孫輒無寵於叔孫氏、叔仲志不得志於魯,故五人因陽虎。陽虎欲去三桓,以季寤更季氏,以叔孫輒更叔孫氏,己更孟氏。

——《左傳·定公八年傳》


“夾谷會盟”質疑:春秋大國的暗戰,被司馬遷寫成了孔子的單刀會

公元前502年10月,季氏家臣陽虎在公山狃等反對派的支持下發動了針對魯國世卿“三桓”的軍事政變,企圖更迭“三桓”宗主,攫取魯國政權,最終失敗逃亡齊國。齊景公原打算拘禁陽虎,拿他作個籌碼拉攏魯國,誰想到陽虎越獄逃跑,輾轉去到晉國,最終被晉卿趙鞅收容了下來。

自公元前505年魯國正卿季平子去世,陽虎便囚禁了他的接班人季桓子,逼迫季桓子對他委以重任。到公元前502年,已經弄權三載的陽虎更企圖廢黜季桓子,另立季氏宗主,這使得最終成功驅逐陽虎的季桓子對這個家賊恨之入骨。

陽虎這條喪家犬現在居然得到了晉國的卵翼,這激起了重掌魯國大權的季桓子極大的不滿,晉、魯兩國的聯盟關係開始出現裂痕。

覷到可乘之機的齊景公當然不會放過這個策反魯國的好機會,於是便有了公元前500年齊景公向魯定公發出的會盟邀請:這次夾谷之會,齊景公是專程來拉魯國入夥的。至於魯卿孔子如何,那並不是齊景公關心的重點。

參考文獻:

顧德融、朱順龍《春秋史》

李孟存、李尚師《晉國史》

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

歡迎分享轉發,您的分享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 THE END —

文字|晉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圖片|網絡

“夾谷會盟”質疑:春秋大國的暗戰,被司馬遷寫成了孔子的單刀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