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皇家金币


图为;户部造光绪元宝库平五分,正背两面分别铸铭文及图案。正面铸有双线外郭,内圈有联珠纹。珠圈内部直读楷体"光绪元宝"字样。币背铸有正面五爪金蟠龙一条,祥瑞云朵围绕周围,外部两条,外侧为细线条,内侧有一联珠纹圈。此金币造型已接近新式钱币,但是币面上的铭铸仍说明没有完全脱离"秤量货币"体系。

1903年4月 (光绪二十九年三月),清政府于下旨"于京师设立铸造银钱总厂",随即以机器运转需考虑取水运煤之便改设天津。1905年8月,财政处奏报天津厂于6月开机先行试造铜币。次年(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试铸"大清金币" ,币面加注帝号及岁次"光绪丙午年造",隔年再铸岁次丁未(1907年)的金币。图为光绪丁未年造大清金币。

大清金币由于背面图案为一蟠龙,故俗称"龙洋"。因铸行量较小,又属贵金属币,愈显珍罕,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并仍具升值潜力,是收藏者难觅佳品。1998年该枚金币拍卖估价在2,280,000~3,280,000元人民币之间。


外界常批评一两重的大金币价值过高,在实际使用时并不方便;但由于当时正计划建立金本位制,制作金币目的之一是在为也称做虚金本位制的金兑汇本位制做准备,基本构想是用于外汇兑换,未必要发行作流通用。图为光绪丙午年造大清金币。

图为光绪丁未年造大清金币大清金币问世时,中国产金量甚微且国力衰微,缺乏推行金币的条件。美国造币厂1907年度报告估计中国开采总额是纯金6,771公斤,占全球产金量比例仅略超过百分之一。2007年,中国生产黄金276吨,相当于全球黄金总量的十分之一,超过了南非的272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生产国。1949年,中国黄金产量仅4.5吨。改革开放后逐年上升,现已跻身世界主要产金大国之列。

此为大清银币(金样)央统一规定铸币成色,由户部委托天津造币厂试铸"大清金银币"主要版别分长须、短须、曲须、大尾、反龙等七个版别。因我国藏金有限,未大批铸造。而库平七钱二分,含纯银量为六钱四分八厘,成色百分之九十的"大清银币"确大量流通,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币制未定,"大清银币"继续流通,直至民国三年1914年,袁大头制出为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