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老照片:小皇帝溥仪接手落后破败的大清


1909年5月,在山洞里独居的男子。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于1909年来华,拍摄了清朝末年的社会景象。这一年,正是小皇帝溥仪即位的第一个年头,即宣统元年。

1909年3月,汉口城墙外的民居。张伯林拍摄的这些照片,正好展示了溥仪接手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大清。清朝虽然在他的任上灭亡,但他本人完全不用负责任,毕竟他只是被推到前台的娃娃。溥仪即位后,由隆裕太后和醇亲王载沣摄政。

1909年5月,送葬队伍把纸钱抛向空中。这些照片记录了基层百姓的生活状态,不得不说,明显给人以落后破败的印象。当时清朝在近代化方面是有一点成绩的,但这些近代化因素对普通百姓的辐射非常微弱,他们的生活与百年前并无多大区别。

1909年5月,北方某城市的街景,两位妇女裹着小脚。

1909年5月,北方农村的孩子,没有机会接受教育。

1909年3月,理发摊,周边人群拥挤。《清朝文献通考》记载,光绪帝开始,朝廷的财政收入呈上升趋势,1903年为1.05亿两,1908年为2.34亿两,1909年为2.63亿两,到1911年已接近3亿两。清末朝廷似乎比“康乾盛世”时期更加“富裕”,但事实上,整个国家陷入了内外交困、危机重重、濒临崩溃的境地。

1909年4月,农民把粮食运到城里。朝廷财政收入的增加从何而来?一是向铁路、轮船、邮政、电报等近代企业征收新税种,厘金和关税持续推进;二是各种苛捐杂税名目迅速增加,“烟酒加税,盐斤加价,整顿契税牙帖”,“凡肩背负,日用寻常饮用之物,莫不有捐”。

1909年5月,火车站周边的马车。朝廷的财政收入增加了,财政支出也水涨船高。这些钱花到了哪里呢?如建设新军、对外赔款、官办企业、供皇室挥霍等,都节节攀升。1899年,朝廷支出1.01亿两,1908年支出2.37亿两,到1911年支出已增至3.38亿两。


1909年5月,牛、马、驴拉着大车从城墙边走过。1909年,御史胡思敬奏称:“自甲午、庚子两次赔款,民力已岌岌不支。壬寅改练新军,分摊各省,岁盈千万,竭泽而渔,势成孤注。”他认识到,朝廷从民间汲取的财富已经到了极限,再这样下去,真的要亡国了。

1909年6月,黄包车夫吃午饭。在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的背景下,朝廷收入的增加必然伴随着百姓负担的加重,也就可以想象民生之难。百姓生活水平有没有提高,一个重要的标志是饮食结构,粗粮、细粮、蔬菜、肉类各占多少比例?我没有看到相关数据,但从零星史料中判断,基层百姓的饮食以粗粮为主,蔬菜和肉类占比很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