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南方地區偏愛日系車?答案意想不到

近日筆者看到一條汽車相關的視頻,視頻中旁白講述了南方人,特別是廣東人特別偏愛日本車的各種相關的理由。當筆者看完這段視頻後,覺得儘管這位編輯生拉硬拽了幾條貌似合理的“理由”來引證為什麼南方人喜歡日本車?

搜索了一下網絡,發現製作這類話題的內容原來還真不少,而且幾乎所有相關的文章其理由都是什麼廣東人務實、受香港影響、日系合資廠在扎堆在廣東之類的等等,好吧,感覺這些理由好像解釋了:人為什麼會拉屎,而沒有解釋人為什麼會生成屎!憋著難受啊!

根據大多數媒體說的關於南方人大多喜歡日系車的原因,筆者為廣大網友簡單列舉幾條:

1、廣東人比較務實,敢為天下先,不容易受愛國主義影響而選擇日系車?

回覆:中國的二戰史都一樣,別他媽的裝憤青好像只有北方被侵略過一樣,廣東乃至整個東南沿海及香港地區都在日軍鐵蹄下,這個歷史誰都有上過初中。其次,北方的經濟發展較晚,所以很多人沒經歷過廣東90年代的治安混亂期,大量的有錢人被綁票、撕票的慘痛經歷也讓現在絕大部分的富餘家庭不會給小孩子們買好車,不是買不起,而是很多當爹媽的都怕了。至於這個治安差的時期是哪裡的人犯案多,這裡就不說太多了,免得又說帶有地域歧視,上年紀的廣東人都懂!

2、日系車本身的優點頗多,例如皮薄,對,就是皮薄!皮薄了重量自然輕了,從而達到省油的目的,再者就是舒適、質量好、性價比高等原因。

回覆:日本車輕?翻查了大量同年代、同級別歐日系車型的車重對比,真沒覺得像現在很多狗屁媒體揚言的日系車比歐系車輕的理據,不要跟我說想當然地拿著臆測來說事兒,你拿臺K-Car去比臺S-Class肯定輕,拜託,拿同級車去比吧,就拿同為2005年的同級車型,豐田的豐田佳美2.4是1520公斤,大眾帕薩特2.0 FSI是1418公斤,即便是互有輕重,而差之往往只是幾十公斤的區別,難道就有這麼多“老司機”能開得出幾十公斤的車重區別,別吹了!少吹點兒不會死!

3、某些媒體說廣東是沿海省份,相對比較發達,並受到港澳的影響頗深,而香港、澳門更是滿大街的日系車,連出租車也是日本的豐田(Toyota)皇冠(Crown)。

回覆:先說了出租車的問題,中國第一批商用出租車是1972年周總理特批引進給廣交會作為接待用車的,也恰恰也是皇冠,這批皇冠起碼還有一輛之前在北京某豐田4S店門口展出過。到了八十年代,廣州的出租除了皇冠外,還有本田雅閣、日產公爵等等,同時也引進了國內目前仍在使用的出租車計費(跳錶)系統。

4、廣東有最早的國外車企在華合資企業——廣州本田,甚至也有人說五羊本田。另外廣汽豐田以及東風日產也將總部設立在廣州。

回覆:更扯蛋,廣東第一家合資車企是廣州標緻,廣州本田最早在是生產摩托車的,那不如說廣東人開慣了本田摩托所以偏好日系汽車吧。再說點兒那些媒體小編還沒出生的歷史吧,真正將日系合資車在國內生根落地車廠不是廣州本田,而是幾家轉營CKD業務的品牌,廣通汽車、雲豹汽車(東風日產的前身)、羊城汽車(組裝本田思域EG、EK)等等等等一大批這類車廠,甚至雅閣CD、佳美2.2同樣都有國產組裝版本,當然了,這個年代不止日系車如此,一汽在順德同樣搞過一大批名為都市高爾夫的西雅特Cordoba。

5、上世紀八十年代,曾有大量的日系車型從香港日本走私湧入中國大陸。在當時進口車價格非常昂貴,且需要國家特殊批文才能購買,因此日系車就在當時以價格低廉佔據了南方市場。

回覆:雖然此話題較為敏感,那些年輕編輯沒經歷過就算,無敵有很早就經歷過這個年代的同事,90年代初,中國關閉了進口車多年,所以湧入了一些走私車不假,但此類車不是隻有日系車,而是各國都有,當年一輛法拉利Testarossa要價僅需40多萬人民幣,一輛法拉利308也就是20出頭,一臺佳美3~8萬不等,一輛日規寶馬530i僅需十七八萬便有交易,而且相當長一段時間裡,中國的相當部分地區是允許右駕車上牌的,這個黑歷史你不懂就算了,反正也不是光彩事,但作為媒體編輯如果連這樣的功課都沒做過,憑什麼做編輯?靠猜嗎?

為何南方地區偏愛日系車?答案意想不到

圖:無可否認的是,日系車是比較便宜,但那個年代,買得起車的人難道會在乎這些錢?當然是選擇坐得舒服開得舒服的日系車了。要知道世界做空調壓縮機最厲害的國家除了意大利就是日本,因此日本的空調產品在世界上都是便宜好用的代名詞。

為何南方地區偏愛日系車?答案意想不到

其實上述原因都沒什麼錯誤,但是這些所謂的原因並不能準確表明南方人喜歡日系車的理由。這時有人就要問了,列了那麼多原因,還不夠嗎?這不就是南方人喜歡日系車的理由嗎?筆者可以明確告訴你,上述的原因只是說了人為什麼拉屎而已,至於南方人為什麼會生成屎?哦不對,是南方人為什麼喜歡日系車的終極原因究竟是什麼呢?各位網友聽好了,真正準確且根本的原因就是:日!本!車!"有!"空!調!吃驚吧!那些皮薄耐用、性價比高等等高精尖的理由都是扯淡,根本的原因就是日本車有空調。為什麼呢?且等筆者慢慢道來!

為何南方地區偏愛日系車?答案意想不到

圖:空調是為什麼南方人喜歡日系車的根本理由,貌似很難理解,但想想又是道理所在,當年空調可是日本車的標配!

廣東的地理位置位於北迴歸線以南,赤道以北,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這裡說的溫和是相對而言,對於北方人來說,幾度十幾度或許算非常暖和,但對於常年生活在炎熱地區的人來說,幾度的氣溫卻能冷得你想死。而夏季所謂的高溫多雨,其實這更加煎熬人。試想一下地表被曬到四、五十度,然後一場雨,把所有熱氣快速的蒸發上來,空氣熱不止,還有大量的溼氣,這樣會使人更加難以承受,經常蒸桑拿的老司機們應該能深切體會到這種感覺。

為何南方地區偏愛日系車?答案意想不到

圖:這種場面並不是偶爾發生,如果你生活在廣東,就知道入夏以來廣東的天氣是如何變態的熱,哪怕是當年也不會涼到哪兒去,試想沒有空調,駕車的老闆政要們會如何感想?

為何南方地區偏愛日系車?答案意想不到

圖:1974年的豐田Corolla,空調已經是標配。

對於空調的追求,其實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東南亞已經開始,當時東南亞經濟開始起飛,對於舒適度的需求開始旺盛,通過翻閱這個的年代的汽車廣告便可知道,“冷氣夠凍”是所有日系車廣告的顯眼字樣,要知道,東南亞很多地方的車型直接取消了暖風系統的,例如泰國、馬來西亞等地方的新車上,只有冷氣模式。而在那個年代,尤其是石油危機後,世界各國車企泥足深陷,更不要說像現在一樣專門遷就個別地區市場的需求,尤其是在保守的歐洲車廠的思維裡,歐洲人在歐洲生活也要用冷氣?去過德國的都知道德國家庭不要冷氣,夏天晚上睡覺還要蓋棉被。至於中國市場,都是原版進口歐系車,當年的E34、E38寶馬那個貧瘠的空調效果,相信開過新車的老司機都知道怎麼回事。既然沒有量身打造特供“熱帶版”車型,進入中國先富起來的南方市場會如何?結果可想而知了,但與“熱版”空調相比之下,一向以家電和冷氣機技術領先全球的日系車,那個“冷房”效果自然深得民心,經過70/80/90/00將近四十年時間的深耕,日系車在東南亞成為霸主就理所當然了。

1978年中國開放改革開始,深圳特區成立、海南特區成立等一系列舉措下,華南地區經濟開始起飛,尤其到了90年代後,雖然在一片封鎖下,依然靠著十幾年的從無到有的摸索,華南地區經濟開始起飛,也開始有一大批企業主成為了國內非特權人士的第一批私家車主,而在他們的選擇中,更深受港澳親戚的影響,尤其是珠三角,哪家沒幾個親戚在港澳地區呢?在港澳地區早已普及了對日系車的認知後,華南地區的第一批私家車用戶同樣被日系的製冷效果所折服,我賺錢買車,為什麼要為自己過不去而死充胖子呢?

為何南方地區偏愛日系車?答案意想不到

圖:歐洲位於北迴歸線以北,北極圈以南,導致氣溫並不會太熱,有的國家甚至常年不過維持在十幾二十度左右,暖氣最有用,但冷氣往往根本用不上。

為何南方地區偏愛日系車?答案意想不到

圖:1976年,歐洲以及美國地區的汽車大部分沒有配置空調,如果覺得熱,就只能通過一條小導管將風引進車廂內。哪怕到了2000年,空調依然是選配件,只有高檔豪車才會標配空調,哪怕是現在,你在歐洲依然能買到沒有配置空調的新車。

為何南方地區偏愛日系車?答案意想不到

圖:根據2016年德國汽車信貸公司(DAT)的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為止,德國國內的汽車裝備空調的只有93%,那麼說依然還有7%的汽車是沒有配置空調的。換位思考,如果你的車,管你奔馳還是寶馬,如果不裝空調在華南或者東南亞試試,估計再便宜也不會有人買單,就這麼簡單。

為何南方地區偏愛日系車?答案意想不到

試想一下,當年有錢人並不多,買車都會盡量選便宜的,要是廣東人買了一臺沒有空調的歐洲車,你想想會發生什麼事?另外,世界上空調壓縮機做的最好的就是日本和意大利,因此日本車的空調絕對夠冷。當然現在無論是國外的歐洲車或者國內的歐洲車,空調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南方人喜歡日系車的習慣卻早已經養成。

當你細想筆者所說的終極原因,你一定會頓時覺悟,萬不能把廣東人不太受愛國主義影響這些屁話強加進來,這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此外所謂的受到香港影響而喜歡日系車,香港的氣候與廣東完全一樣,他們也同樣是因為日系車的空調夠涼快而開始引進日系車,後來也同樣喜歡上日系車而已。因此,這個“為啥廣東人喜歡日系車?”的命題,其最終答案就是:有空調!

【編輯後話】好了,除了空調,還有兩個原因讓南方人喜歡使用日系車:天窗不漏水、小問題少不會壞!夠了,各種元素組合起來就成了廣東人,乃至整個華南、東南亞地區的人都普遍喜歡使用日系車的原因,有日系車的主觀因素也有習慣性的客觀因素,但總之,我只是一個普通老百姓,買車是要自己用得舒心,別TM一天到晚進行道德綁架,作為理性消費者,什麼車好用就買什麼車,適合自己的、方便自己的、用起來順手的就是好車,至於操控怎麼樣、動力怎麼樣之類的所謂評測,用過再說吧,用久了還用得好的再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