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反思:《莊子》利劍揮出發現鯤鵬,突然知道被瞞千百年的祕密

一、

莊子比老子晚出生約二百年,非常幸運。

假定莊子出生得更早,將沒機會看到《道德經》,那他的感悟恐怕沒那麼深刻,沒準就是在河邊垂釣的老農,來幾句鄉間脫口秀,愉悅鄉鄰。

莊子是幸運的,因為比老子出生晚,看過老子所寫的《道德經》,領悟之後興奮得睡不著覺,揮筆在燈下記錄夢境和夢話,寫下自己深深的感動,就成了前無古人的寓言故事,變成《莊子》大作。

在我看來,《道德經》是為“道”與“德”寫的說明書。而《莊子》一書就是用“道”醫治人愚痴的療效宣傳大片,展示“道”的壯麗,展示“道”的奇幻,參演的奇人異士太多,比如孔子和盜蹠,還有遮天覆海的鯤鵬,甚至有手持刀斧為天地渾沌開竅的悠和忽。

經典反思:《莊子》利劍揮出發現鯤鵬,突然知道被瞞千百年的秘密

二、

鯤是海中的巨魚,莊子記載的鯤是生活在北冥大海中,體積龐大達到幾千裡。

如果考慮現代考古發現,莊子說的難道是史前恐龍時代的巨無霸?生活中北冰洋中?

現在世界上能與鯤相比的只有鯨魚類中的藍鯨了,然而還是比不上鯤,因為鯤能變成巨大的鵬,張開翅膀遮天蔽日飛向南方大海。這等水陸兩棲的巨無霸,不要說是在地球上,恐怕在銀河系也是奇蹟,結果被莊子用筆刷出來,這是熬了多少通宵,打了多少夢幻小怪獸爆出來的“道”之大禮包。

與這樣的鯤鵬相近,看了讓人提神,一下治癒了我們的想象力,不再只是大“道”輾壓下的螞蟻,還可以化身為鯤鵬與“道”同遊天地。這等宏偉志向賦予中國人,幾千年來從未斷絕同道志士……

三、

可以說老子是用理性和老辣的感知推演了“道”的存在,總結出了《道德經》。而莊子是用飛揚的想象,揮劍割開困守理性的規則羅網,穿越時光長河,要與道同在……

莊子飛到天地的無極盡處,看著倆個敢想敢幹的傢伙,悠和忽商量著要為混沌主宰渾沌“整容”,因為渾沌就象一個球一樣,沒眼睛沒嘴巴沒耳朵,於是悠和忽刀斧折騰,結果整容失敗,打開七竅的渾沌死了……

這故事比盤古開天地更接地氣,讓我們現代人想到宇宙大爆炸的前夜……

所以後世的詩人、小說家,還有很多家都服莊子。

四、

寫了很多寓言,對莊子影響最大的反而是自己的夢。莊子夢蝶醒來後處在大徹大悟的邊界,往前一步會怎樣?

莊子產生了終極困惑,自己是夢中的蝴蝶,還是蝴蝶變成了夢醒的自己。

我看過莊子夢蝶的故事,直到有一天我問自己,正在做的事是否是在夢中,最後我驗證後得到答案,我沒有做夢。

然而突然間我醒了,發現自己躺在床上淚水已不知不覺淌下來。

多少人會為夢中醒來而失魂落魄,多少人在夢中質疑自己是否會是在做夢,只是怕醒來。那一刻我恨我自己看過《莊子》,否則何必在夢中尋找答案,這樣無限循環夢與醒,又如何尋找到答案。

恨過方有解脫,終於知道莊子留給我們什麼,你只需在所謂的現實中行動,為一餐一事煩惱,這如同一個個小夢,解脫旋又進入。

為一個個理想謀劃努力奔忙,醒悟又不知有何意義,轉而又介入其中。

為一次次爭吵鬥爭而撕心裂腹,經過後勸自己下次不必那樣,轉過來依然入局。

五、

不錯,哪怕是無始無終的夢幻泡影,莊子給了我們質疑的勇氣利劍,還有療治自己與“道”同遊的頭暈目眩。

如此,何必困惑於時空呢?

莊子利劍揮出,要砍破世俗夢幻。於是莊子可以把不同時空的倆個人放在一起,比如柳下惠和孔子。

坐懷不亂的柳下惠是公元前621年前的人物,而孔子出生在公元前551年,顯然倆個人相差70多年,一個老去一個新生,無法相遇相知。

莊子偏把他們放在一起,讓他們探討拯救柳下惠的弟弟,一個讓諸侯財主們聞風喪膽的柳下蹠,江湖人稱“盜蹠”。

盜蹠手下有幾千個小弟,佔山為王橫行千里。孔子就想讓柳下惠勸盜蹠從良,說你一個當哥的怎麼不管好弟弟。柳下惠反勸孔子,他弟弟盜蹠性如烈火,一點就著。而且盜蹠聰明狡黠,根本說不動他。

孔子當然不信,自己動身去說服盜蹠。見面後孔子就誇盜蹠長得威武,誇盜蹠天生智慧,這心理溝通力能打120分。結果盜蹠反駁孔子說人天生的好就應該感謝父母和天地,孔子不說難道盜蹠自己不知道嗎,有什麼好炫耀驕傲的……

盜蹠告訴孔子,伍子胥忠誠為主卻被拋屍江中,比干堅持正義卻被剖心而死,人生短暫卻被功名利祿矇蔽雙眼,迷失自己天然的本性都是不明“道”理,結果盜蹠把孔子轟走了……

莊子就是這麼調皮的舞劍“仙人”,東劈一下,北捅一劍,把時空整合在一起,用寓言之“道”講了一個故事,企圖療治被“儒”家捆綁的氣血不通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