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兵裝備:二戰日軍幾種常見的軍用手槍

在軍用武器中,手槍作為個人自衛武器,其魅力無疑是巨大的,也是一種個人權力與地位的象徵。

二十六年式左輪手槍



單兵裝備:二戰日軍幾種常見的軍用手槍

二十六年式左輪手槍是日本陸軍採用的第一支現代手槍, 由東京炮兵工廠研製,於明治二十六年(1893年)正式採用,裝備部隊後因庫存關係一直使用到1945年。二十六年式左輪手槍到1925年為止共生產了59200支,到1935年停產時生產了6萬多支。這種手槍參考了眾多左輪手槍的結構設計,可以說是個“混血兒”。該槍採用9毫米口徑,發射9×22R手槍彈,是日軍唯一採用此口徑的武器。

南部麒次郎

有“日本勃朗寧”之稱的南部麒次郎生於1869年9月22 日,後入伍進入日本陸軍,開始了他的武器設計生涯。他設計了二戰日軍使用的許多武器,對日軍武器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02年,他完成了帶有肩託的8毫米半自動手槍的設計,這種手槍被現代研究收藏者稱為“南部爺爺”,不久後推出的改進型被稱為“南部爸爸”。為了迎合初級軍官對一種比外國進口貨便宜的小口袋手槍需求,他又設計了一種縮小版手槍,這種手槍在現代被稱為“南部寶寶”,採用7毫米瓶頸手槍彈。“南部寶寶”從來沒有被官方採用,由於價格幾乎是進口貨如柯爾特M1903和勃朗寧M1910手槍的兩倍,製造數量相對較少。

南部甲型手槍

由南部麒次郎於1902年設計的南部甲型手槍在西方稱為“A型”(Type A),該手槍有兩種基本變型,1903~1906年生產型不同於1906年後生產型,這些型號的南部式手槍在研究者當中通常被稱為“南部爺爺”。南部甲型手槍生產序號持續到2400,由東京炮兵工廠和東京瓦斯電氣工業株式會社生產。

單兵裝備:二戰日軍幾種常見的軍用手槍

單兵裝備:二戰日軍幾種常見的軍用手槍

“南部爺爺”配用的木質槍盒兼槍托

單兵裝備:二戰日軍幾種常見的軍用手槍


(上圖)由東京炮兵工廠生產的序號為262的8毫米“南部爺爺”。“南部爺爺”與“南部爸爸”非常容易辨認,“南部爺爺”扳機護圈比較小,彈匣帶有木基底。所有“南部爺爺”都可以連接槍托並配有一個可兼作槍盒的肩託。“南部爺爺”的製造量不少於2400支。

南部陸式手槍

“南部爸爸”也稱為“南部甲型改進型手槍”或“南部1902改進型手槍”,在西方也稱為“M1904型手槍”。南部陸式手槍有兩個生產廠家,分別是東京炮兵工廠和東京瓦斯電氣工業株式會社,它在1925年採用南部十四年式手槍後停產, 共生產了不少於4600支。

單兵裝備:二戰日軍幾種常見的軍用手槍

序號為3122的8毫米南部陸式手槍,根據海軍合同生產,在槍身右側帶有海軍鐵錨標記。

第一批由東京瓦斯電氣工業株式會社生產的1500支南部陸式手槍是根據1909年海軍合同生產的, 最初手槍去除了肩託,但在交貨時海軍改變了主意,於是在兵工廠增設肩託插槽。一戰期間,海軍追加採購了約2500支。儘管這種手槍在陸軍兵工廠生產,並由海軍採用,但日本陸軍從來就沒有正式採用,而僅由軍官私人購買。

南部袖珍手槍

這種手槍是南部甲型手槍的縮小版(只有南部甲型手槍四分之三大小),生產這種手槍的原因是南部甲型手槍太過笨重且銷售不佳。因為其尺寸較小,西方研究者通常將其稱為“南部寶寶”,也稱為“B型”(Type B)。

單兵裝備:二戰日軍幾種常見的軍用手槍

7毫米南部袖珍手槍及手槍套

南部十四年式手槍

提起日本手槍,在中國最為家喻戶曉的,也是最為臭名昭著的當屬日軍的南部十四年式手槍。日本南部十四年式手槍是原南部陸式8毫米手槍的改進型,採用了槍管短後坐自動方式, 沿用了8毫米口徑,槍管長114毫米,全槍長228毫米,彈匣容量為8發,有效射程50米,大正十四年(1925年)列為日本陸軍制式武器,1927年日本海軍也採用了這種手槍。

1926年末到1945年,日本總共生產了28萬支南部十四年式手槍,它是二戰期間日本正規部隊普遍裝備的標準手槍,可以說是當時日軍的一件標誌性裝備。這種手槍上到將軍、下到士官都在使用,配發給了陸軍各個兵種以及海軍各部隊、各階層,真的是哪裡有日軍,哪裡就有這種手槍。

單兵裝備:二戰日軍幾種常見的軍用手槍

(上圖)由名古屋南部工廠製造於1942年11月的序號為11206的南部十四年式手槍和製造於1939年6月的序號為63338的南部十四年式手槍。上者帶有大型扳機護圈,下者為小型扳機護圈,這是識別後期和早期生產的南部十四年式手槍的重要特徵。

由於在中國人們把裝在皮質或木質槍套中並用肩揹帶斜挎在肩上攜帶的手槍稱為“盒子槍”,且南部十四年式手槍槍套採用了圓形凸鼓面硬殼造型樣式,兩者結合,中國抗日軍民也就將該槍稱為“王八盒子”。中國抗日的國共軍隊正規軍繳獲了不少南部十四年式手槍,但直接使用的卻非常少,包括抗日遊擊隊、地方武裝等抗日力量在使用它時,也不與其原配槍套一起使用。

單兵裝備:二戰日軍幾種常見的軍用手槍

名古屋兵工廠1944 年2 月生產的序號為16931的南部十四年式手槍各角度細節

南部十四年式手槍在構造上吸取了幾種西方手槍的特點, 可以說它是一個拼湊出的不成功的“大雜燴”手槍。在這種手槍裝備侵略中國東北的日軍並投入使用後,日軍發現早期生產的手槍毛病很多,突出的有擊針設計存在重大缺陷,當時不得不每支槍隨配一根擊針以備更換。

單兵裝備:二戰日軍幾種常見的軍用手槍

南部十四年式手槍蛤殼式手槍套,“王八盒子”名稱的由來

由於中國東北的高寒氣候,戴防寒手套時操作原來的小口徑扳機護圈不便,容易發生走火,於是又在1935年9月增大了扳機護圈。南部手槍故障較多,可以說人所盡知。在太平洋戰場,美國大兵將南部手槍稱為“亞洲版的魯格”,成了搶手的紀念收藏品。

九四式半自動手槍



九四式手槍由南部麒次郎於1929年設計,1934年(皇紀2594年)12月12日被陸軍制式採用,1935年開始生產,主要裝備將校、準士官以及裝甲部隊的裝甲兵、航空部隊的飛行員、空降部隊的傘兵等。

單兵裝備:二戰日軍幾種常見的軍用手槍

(上圖)名古屋兵工廠1 9 4 5 年5 月( “ 昭20.5”,即昭和二十年五月)生產的序號為70564的九四式手槍和1943年9月(“昭18.9”,即昭和十八年九月)生產的序號為39145的同型手槍。

二戰中,九四式手槍和南部十四年式手槍平行生產,其生產記錄在二戰中丟失了,但據信生產超過72000支。九四式手槍有名之處在於其怪異的外觀,另外,它的頭大身小也與其他國家的手槍迥然不同。九四式手槍重730 克,槍長182毫米,槍管長95毫米,發射8毫米南部手槍彈,彈匣容彈量為6發。

本文摘自《二戰陸軍單兵裝備:日本》

單兵裝備:二戰日軍幾種常見的軍用手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