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耳朵長了個“釘”,媽媽好奇“擠破”後懊悔,但已經晚了

現在很多夫妻都只生一個孩子,孩子出生後自然成為了全家人的掌中寶,大人圍著小孩轉,恨不得把全部的愛給孩子。做家長的最擔心的就是孩子生病受傷了,小孩子本身免疫力、抵抗力就比較低下,偶爾生點小病其實也無妨。

寶寶耳朵長了個“釘”,媽媽好奇“擠破”後懊悔,但已經晚了

對於新手爸媽來說,初為人母(父),寶寶的一切對於他們來說非常新奇,有時候就連寶寶打個哈欠,他們都好奇的不得了:這麼小的孩子還會打哈欠啊。都說“好奇心害死貓”,有時候父母的好奇心,反而對孩子造成一些傷害。下面就為各位家長簡單介紹一個事例。

寶寶耳朵長了個“釘”,媽媽好奇“擠破”後懊悔,但已經晚了

小欣是一個新手媽媽,寶寶已經有10個月大了。作為一個新手媽媽,自己一個人照顧孩子忙不過來,就叫來婆婆來搭把手。有一天,小欣在研究寶寶的時候,發現寶寶耳朵上長了個“釘”,小欣害怕孩子是不是長了什麼不好的東西,就趕緊叫婆婆來看。婆婆看了孩子耳朵上的“釘”之後,樂開了花,跟小欣說,這是聰明眼啊,一般孩子可沒有,說明咱家寶寶以後會很有福氣。小欣聽婆婆這麼一說,懸著的心也就放下了。

寶寶耳朵長了個“釘”,媽媽好奇“擠破”後懊悔,但已經晚了

過了幾天,小欣趁著寶寶熟睡的時候,認真地研究了寶寶的“聰明眼”,發現這個“眼”上面還有個小洞。於是小欣就好奇地擠了一下,結果擠了之後沒一會,寶寶就哭著醒過來了,還不停地抓耳朵。小欣拿開孩子的手之後,發現孩子耳朵上的“釘”被她擠破了,現在又紅又腫,而且還有一些不明的分泌物。小欣這個時候懊悔不已,但是為時已晚,孩子的神情越來越痛苦,小欣趕緊帶著孩子去醫院。

寶寶耳朵長了個“釘”,媽媽好奇“擠破”後懊悔,但已經晚了

到了醫院之後,醫生對孩子進行了搶救,後來孩子終於沒事了。醫生這時候告訴小欣,孩子耳朵上的這個“釘”並不是所謂的“聰明眼”,而是先天性耳前瘻管的外口,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外耳疾病,並不是什麼大富大貴的象徵。小欣聽完醫生的話,終於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了。

寶寶耳朵長了個“釘”,媽媽好奇“擠破”後懊悔,但已經晚了

先天性耳前瘻管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疾病,很多人都會有,老一輩的人稱其為“倉眼”、“聰明眼”,認為這是富貴的象徵,顯然這是迷信的說法。先天性耳前瘻管分為單純型、感染型和分泌型,我們常見的都是感染型耳前瘻管,如果用手去觸摸、或者是受到感染,就很容易發病。很多家長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會去“擠”孩子的這個“釘”,這就會造成感染、導致發病。如果家長髮現孩子的耳朵局部發現紅腫、並且孩子還會去抓耳朵,那就有可能是感染了。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以免造成孩子不必要的傷痛。

寶寶耳朵長了個“釘”,媽媽好奇“擠破”後懊悔,但已經晚了

孩子有先天性耳前瘻管,我們要怎麼預防感染呢?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清淡飲食,耳前瘻管受到刺激很容易引起感染,所以平時家長給孩子準備的食物,不要過於重口辛辣,一定要以清淡為主。其次就是督促孩子堅持運動,運動可以提高身體免疫力、抵抗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概率。家長要注意的是,孩子運動出汗之後,要提醒孩子保持身體整潔,以免感染。

寶寶耳朵長了個“釘”,媽媽好奇“擠破”後懊悔,但已經晚了

再者,讓孩子保持放鬆的心態。先天性耳前瘻管非常常見,家長和孩子都不要太過於在意。放鬆心態,還是有好處的。最後呢,不要用手去觸摸。很多感染都是因為用手去觸摸所導致的,所以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不要去觸摸,更不要去擠壓耳前瘻管。

寶寶耳朵長了個“釘”,媽媽好奇“擠破”後懊悔,但已經晚了

如果你家孩子也有這個“釘”,家長們可要注意以上幾點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