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最著名的五把手槍之一----瓦爾特P38手槍


卡爾·瓦爾特從1906年開始設計半自動手槍。1938年,設計的軍用型手槍被德國陸軍定為制式手槍,取名為P-38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共生產了大約100萬支P-38式手槍。1945年,卡爾·瓦爾特武器製造廠被拆毀。後來,P-38式以P1的名稱裝備聯邦德國國防軍,並在市場上銷售。

瓦爾特P38為史上第一種採用閉鎖式槍膛的手槍。射手能夠預先在膛室內裝入一發子彈,並以待擊解脫杆把擊錘拉回安全位置。在雙動模式時,膛室內有一發子彈的情況下,射手只需扣動板機就能開火,但打第一槍的時候所需的板機壓力會較大,因為扣板機的同時會板起擊錘。而隨後的射擊則會透過其作動機制的偱環而完成推彈入膛,拋殼和板起擊錘的步驟。這種機制在當今許多的半自動手槍都能找到。

P38的滑架後端有著與瓦爾特PP手槍一樣的上膛指示器,這是為了提醒射手膛室內有子彈。最初生產的P38使用木製握把護片,而後來的版本則使用膠木護片。在1963年,瓦爾特公司推出了一種稱為P1的衍生型,它在推出後隨即成為德軍的制式手槍,並取代了較舊的版本。此槍的滑架上刻有P1的字眼,並以鋁製槍身取代了原本的鋼製槍身。而後來的版本更在板機護圈上方增加了一顆六角螺栓以使武器變得更為堅固。


P-38式手槍還被瑞典軍隊所採用,名為P-38式。另外,法國、前東德和前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也曾使用過P-38式手槍。德國卡爾沃爾特公司生產的沃爾特手槍至今已有近70年的歷史,因外形美觀、性能穩定、動作可靠以及工藝先進等特點,使其在世界名槍的行列中有一席之地。1940年春,蘇聯曾使用該款手槍在斯摩稜斯克附近的卡廷森林處死4500多名波蘭軍官,藉以嫁禍納粹德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