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鏈集團」區塊鏈+醫療的探索先行之路

區塊鏈並不是新鮮事物,它是一種分佈式鏈式數據庫、密碼學等組合的一種技術。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早已隨著比特幣和各類ICO幣的瘋狂而引起關注。2018年9月4日後,國家出手強力整頓“幣圈”亂象後,區塊鏈市場一頓陷入沉寂。

然而,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

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官方的定調也頗具分量:“要加強基礎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努力讓我國在區塊鏈這個新興領域走在理論最前沿、佔據創新制高點,取得產業新優勢。”

不可避免的,一夜之間,區塊鏈再次重拾熱搜體質,嗅覺最為靈敏的資本市場也最先反應過來,大量區塊鏈相關概念股股價暴漲。

當然,幣圈造富光環淡去伊始,一些行業先行者們便早早佈局,開始踏上探索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製造、醫療等行業應用研究的路徑。成立於2018年6月的陝西醫鏈區塊鏈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醫鏈集團”)正是這樣一家在醫療領域耕耘的開拓者。

「醫鏈集團」區塊鏈+醫療的探索先行之路

醫鏈集團董事長康波

醫鏈集團是一家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醫療大數據公司,主營業務是基礎醫療工具的賦能和醫療大數據的應用。醫鏈集團始終以解決人民“看病難、看病貴、看病繁”為核心宗旨。用科技賦能、創新思維、用戶至上的理念,服務好每一位用戶。

眾所周知,當前我國醫療行業普遍現狀是醫療資源緊張、看病難看病貴,儘管每年國家在醫療領域的投入都在高速增長,但我國的基礎國情又決定了患者多、醫院少的矛盾是短期內難以一蹴而就的,這也給了區塊鏈技術發揮作用留出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醫療健康行業本身具有極高的信息不對稱性,醫療機構資質、醫療設備型號、醫生診斷依據、臨床影像資料、患者用藥量和藥品信息,這些在醫療診斷中極具價值的信息,不只在醫患之間有很高的壁壘,在不同的醫療機構之間,這些信息大部分也是不流通的。

這給患者就醫帶來很大困擾,在一個醫院的診斷檢查信息,在另一個醫院或者另一個時間段得不到認可,於是再次就醫時,患者又需要重複之前的流程,造成時間和金錢的損失。

不僅如此,在傳統的醫療流程中,數據公開共享就意味著信息的安全和質量都得不到保障。區塊鏈作為第二代的互聯網,它本身的屬性所決定其天然具有記錄數據的特性,擁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公開透明等優點,完美地契合了醫療行業的各項痛點,不僅節約醫療資源,而且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證數據安全共享和個人隱私不受侵犯。

「醫鏈集團」區塊鏈+醫療的探索先行之路

醫鏈集團聯合創始人康小平

醫鏈集團董事長康波介紹稱,在“醫鏈健康”APP上,每一位用戶都有一把獨立私鑰。私鑰在用戶註冊時自動生成,並由用戶單獨保存,私鑰將用戶數據加密。如果沒有得到用戶的授權,即使是平臺也無權查詢用戶相關信息和數據,醫生必須獲得用戶授權才可查看,在轉給第三方時,仍然需要用戶的授權,在每一個節點上都充分考慮了數據安全和用戶隱私。

其次,所有數據都是存儲在被授權的分佈式節點上,對醫療數據進行脫敏加密,保證了數據的一致性。安全層面上,區塊鏈技術的多重簽名和時間戳,則保證了上鍊的醫療數據不被個體篡改。

2018年12月,醫鏈集團和延安市簽訂了戰略合作,全力投入建設延安智慧醫療城市。目前已實現延安4家醫院、47家診所、100多家藥店數據的互聯互通,20多萬延安居民的醫療信息已經上鍊。

康波表示,醫鏈集團現有2C、2B、2G三大業務版塊,將用區塊鏈技術幫助更多醫療實體機構進行業務的數字化轉型和升級,和更多的同行業共建診前、診中、診後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新模式,以及用創新的互聯網+醫療服務,有序推進分級診療的建設。

可以說,從穩健且可操作的醫療記錄到藥物治療證明,創造新價值以及增強醫療體驗,醫鏈健康完美滿足了這些應用場景。

康波告訴36氪:“下一階段,我們的公鏈將會上線開源,接受各方的測試,這才是對我們技術和產品的真正考驗。”

當然醫鏈集團底氣十足,在公司逾百人的團隊中,僅研發團隊比例就超過了七成,技術研發能力在區塊鏈醫療行業裡無人出其右。截至2019年11月,醫鏈集團以24件專利排名全球第30位,中國企業中僅次於華為,並且已經申請了101項區塊鏈發明專利。“這些技術專利,才是醫鏈集團真正的護城河。”康波說道。

對於醫鏈集團的發展規劃,康波如此介紹到,公司未來的三大戰略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基礎醫療工具賦能,先要做好產品,把平臺鋪設下去;第二階段是商業模式的轉變,即金融工具的賦能;第三階段是擁有海量數據之後,醫療大數據的賦能。

在此基礎上,醫鏈集團也希望藉助資本的力量,持續進行技術創新,針對醫療市場需求不斷完善平臺,開發新功能,縮短區塊鏈技術加速迭代的週期,更大範圍的推廣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