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岡:107家扶貧車間助力7000餘人就業

紅網時刻11月28日訊11月27日下午,武岡市灣頭橋鎮易地扶貧安置區善星小區"扶貧車間"內,鄧梅菊正在纏繞電子元件的線圈。她說:“自從搬進這個小區,政府在樓下的扶貧車間給我找到了這個活。每天上班8個小時,每個月有1500到1600元的收入,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鄧梅菊今年60歲,自小患小兒麻痺症,全家5口人,屬建檔立卡兜底戶。2018年底,鄧梅菊一家按政策在灣頭橋鎮易地扶貧安置區善星小區分到了125平米的安置房。為切實解決鄧梅菊一家的脫貧問題,當地政府在小區的善星扶貧車間為她安排了崗位,同時為她老伴安排了小區保潔員的公益性崗位,兩人每月總收入近3000元。鄧梅菊如今感慨不已:“搭幫黨的政策好,讓我過上了做夢都想不到的生活。”

武冈:107家扶贫车间助力7000余人就业

善星扶貧車間生產線現場。

“就業是第一民生問題”。近年來,武岡市始終將貧困人口就業工作作為脫貧成果鞏固首要工作納入到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當中,吸引了一大批像鑫志成一樣發展潛力巨大,適合武岡發展的企業進入武岡落地生根。通過大力推進鄉村軟硬環境建設,增強了對市場經營主體的吸引力;通過設立村級產業發展基金,促進了一村一產業的發展,形成了“打造好的營商環境——吸引企業回鄉創業——形成好的產業發展基礎——促進扶貧車間快速高質量發展,實現貧困人口就業與鄉村產業振興”的良性循環。

邵陽市委常委、武岡市委書記侯文表示,通過“新型農村生產經營主體+因地制宜的特色產業+整合利用的各類資源+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將貧困人口嵌入到產業發展的鏈條中,構建起“鞏固脫貧成果——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的聯動機制,實現持續的高質量脫貧,通過解決就業,幫助貧困人口真正解決長遠發展問題,是扶貧車間的要義所在。

武冈:107家扶贫车间助力7000余人就业

武岡市灣頭橋鎮易地扶貧安置區。

在扶貧車間建設中,武岡市創造性地將黨委政府的強大組織力與鄉鎮商會的強大凝聚力有機協同起來,將產業扶持政策與補齊農村創業短板契合起來,將易地搬遷扶貧與扶貧車間建設統一起來,將貧困人口就業與鄉村產業振興結合起來,將黨建與扶貧鞏固提升結合起來,形成了聯點壓責任、商會唱主角、政策助生根、調度保成效的可複製、可推廣經驗。

2018年,武岡市制定了《關於加快就業扶貧車間建設促進農村貧困勞動力就業的實施方案》,計劃到2019年底,該市共建成扶貧車間150家,開發各類就業崗位9500個,吸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2000人。對按標準認定的扶貧車間,給予場地、物流、就業、創業、一次性建設、穩崗補貼和一次性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等方面的補貼,並提供貸款擔保、優惠利率等方面的金融扶持。武岡市尤其注重發揮商會作用,打造“一鄉一商會”,依託商會牽線搭橋、整合資源。截至11月20日,建成“扶貧車間”共107家,直接解決7000餘人就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