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裡不奇葩,“大多數人”被馬東打壓,為什麼

《奇葩說》開到如今的第六季,難得,居然看到了馬東超級嚴肅臉。

節目中,關於辯題"戀愛多年我卻恐婚,如果有去除恐婚水,我要喝嗎?"辯手間的辯論非常精彩,但節目結束,上熱搜的卻是馬東和儲殷。

《奇葩說》裡不奇葩,“大多數人”被馬東打壓,為什麼

一、儲教授不改授業本色,馬東見機炮製話題。

勝負已出,後半場馬東特意挑起"上神打架"時刻,儲殷舉手,發表了一番對結婚態度的感言。

他說"在個人主義時代,我們每個人都以為自己很強大,所以不需要要結婚,過了五十歲,你是另外一個想法。生了病,你需要有人幫,四十五歲失業怎麼辦?65歲以後你進了養老院,沒有孩子來看你,你知道護工會怎麼虐待你嗎?"

接著他從自身說起,"我自己結婚很長時間了,這是個最不壞的選擇,當你過了55歲,一個人飄在社會上,像這些成功的人,這樣的幾率是很小的,你需要一個人幫著你一起走,你需要孩子來照顧你,這是大多數人最合理的選擇。"

平心而論,我們能聽出,他這番話絕對是善意的,作為教授,他是帶著擔憂,帶著怕年輕人被誤導的顧慮,說出肺腑之言。

馬東第一時間進行了反駁,他說自己特別不喜歡那句"這是我們大多數人",他說"對不起,這個世界上沒有這句話"。

馬東懟得有些直接,如果說有點過分,也行。按說憑馬東的情商和說話水平,本可以說得更婉轉,但他沒有。

因為,馬東聰明地在製造熱點。

《奇葩說》裡不奇葩,“大多數人”被馬東打壓,為什麼

《奇葩說》能開到第六季,其抓人心的地方,就是新老奇葩正反論點的激辯,導師陣容的搭配,以及變幻莫測的現場氣氛。

《奇葩說》的成功,應該歸由幾部分,現場觀眾參與投票的隨機性、節目組的設計,以及最主要的,“對一切奇葩觀點的包容性”。馬東作為主持人,負責對現場的把控和調度,這方面,顯示了他出色的情商和語言能力。

他反駁儲殷不該代表大多數人,這及其危險。即使你從來都是大多數人,也沒必要用"我是大多數人",因為這樣,少數人是誰呢?你已經站在了少數人的對立面,這是該警惕的東西。

馬東用自己難得的嚴肅和立場鮮明的態度,一反搞笑常態,給節目製造出了一場出人意料的衝突。

果然,《奇葩說第六季》又多了一個熱議話題。

二,儲殷雖真誠善意,也懂見好就收。

其實儲老師開始是不服氣的,他辯駁馬東說,這是有統計,有概率的。

馬東反問,"然後呢?"

儲殷繼續自己的論點:在三十五歲之前,我們都堅信自己絕不是大多數人,可你真心想過沒有,過了五十五歲,你很可能就是大多數人。

《奇葩說》裡不奇葩,“大多數人”被馬東打壓,為什麼

儲殷老師,可能站慣了講臺吧,他依然沒意識到,自己面對的不是學生,而是奇葩星球裡的一眾奇葩。如果以馬東這個奇葩精為首的奇葩星球認可了他的言論,認可了這番代表大多數人的言論,《奇葩說》立意何在?

馬東為什麼讓他警惕,不要代表大多數站在少數人的對立面。因為,奇葩星球展示的就是不同聲音,不同角度。

在充滿妥協和無奈的生活中,我們好容易可以聽到不同的見解,可以讓小眾肆意博弈大多數。儲殷老師這代表著大多數的言論,怎能不讓馬東反對。

他提醒儲老師警惕,其實也是在提醒他,這番義正言辭的話在節目裡是不討好的。

儲殷老師最後說,馬東說的有道理。誰都知道,這只是他的識時務的臺階,從內心,他也許並不這麼認為。

三,道理誰都懂,就是不想聽。

儲殷老師模樣正統,服飾正規,年齡也不小,在奇葩江湖中能佔有一席之地,必然有其過人之處,但優勢並不突出。

場上和儲殷年紀相仿的,也只有坐在導師席上的那幾位了,導師之間的義正言辭尚且需要馬東和李誕插諢打科來調劑,場下的儲殷,在不該自己出場時,用辯手的身份,發過於老套的聲音,雖語重心長,卻依然會被馬東提醒和打壓,因為他這些說辭,像極了我們的父母和過年時七大姑八大姨逼婚的論調。

如果只為證明自己,在《奇葩說》讓更多人看到和認可,那儲殷老師千萬不要再百分百認真,因為一認真,你就輸了。

你說的道理馬東不懂嗎?臺上的導師不懂嗎?電視機前的觀眾不懂嗎?包括哪些年輕的選手和觀眾,都懂的。

只是大家不想聽而已。

生活已經如此無可奈何,大家就想在奇葩星球呼吸口新鮮的空氣。


我是幸福梅,願用最大的善意在世間傳播溫暖。歡迎關注 共同探討感興趣的話題,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