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水要上董志塬了----慶陽市區應急水源工程開工建設


黃河水要上董志塬了----慶陽市區應急水源工程開工建設

張南灣水庫(資料圖)


黃河水要上董志塬了----慶陽市區應急水源工程開工建設

11月25日,二泵站前池及泵房基礎開挖。


慶陽市區應急水源工程日前正式開工建設。11月25日,記者走進位於慶城縣慶城鎮西塬村的慶陽市區應急水源工程二泵站項目工地,現場機器轟鳴,施工人員正忙著進行土方作業,一片繁忙的景象。

我市是一個資源型、工程型、水質型缺水問題並存的地區,全市水資源總量13.72億m3,人均佔有水資源不足300m3,水資源短缺嚴重影響了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隨著城市規模和人口的不斷壯大,巴家咀水庫作為市區唯一飲用水源地,供水缺口大、供需矛盾突出的問題日益凸顯,建設備用水源工程迫在眉睫。

慶陽市區應急水源工程是將揚黃工程富餘水量輸送至城區作為城市應急水源,解決特殊乾旱年份和突發事件情況下供水問題的備用水源工程,是提高市區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有效發揮揚黃工程供水效益的根本舉措。工程設計從慶城縣芡子溝水庫取水,經二級泵站提水至驛馬鎮後自流至西峰區新建水廠。輸水線路總長56.48km,共設泵站2座,設計總揚程494m。設計引水流量0.44m3/s, 年引水量497萬m3。總投資2.13億元,建設工期2年。

從黃河調水,解決乾旱缺水問題,是慶陽老區人民多年來的夙願。1992年7月,陝甘寧鹽環定揚黃甘肅專用工程開工,1996年5月黃河水通環縣甜水鎮;2009年4月,揚黃續建工程開工,2011年7月成功引水到環縣張南灣水庫,2012年7月開始向環縣縣城供水。該工程的實施,讓環縣20多萬人喝上了黃河水,告別了吃水難。

2012年,我市決定利用揚黃續建工程富餘水量,從環縣張南灣水庫鋪設輸水管道至慶城縣芡子溝調蓄水庫,解決慶城人民的吃水問題。2018年11月工程通水,慶城人也喝上了黃河水。

將黃河水引向董志塬,是市委、市政府謀劃部署的重大民生工程。2018年,市水務局委託省水電設計院組織完成了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2019年4月編制完成初步設計報告,10月完成了部分土建、監理及材料採購的招標工作。目前,徵地相關手續已經落實,徵地拆遷工作全面推進,土建工程全面開工。

“我們一定抽調精兵強將,組織精幹隊伍,創文明工地,建優質工程,齊心協力把這件黨和政府關心、社會各界關注、人民群眾受益的好事辦好、實事辦實。”工程參建單位甘肅正德工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王林鎖說。

據悉,近年來,我市積極爭取項目,持續加大投入,不斷優化水資源配置,先後實施了揚黃續建工程、小盤河水庫工程、葫蘆河引水工程等水利項目,全面提升了水資源利用效率和綜合保障能力,全市水利基礎條件得到極大改善。(隴東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