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地方曾是明代萬曆年間“新懷陽八景”之一,同時也是綏江之源

懷嶺縱橫,河溪眾多,

懷集向來有“一江兩河二十一水”之說。

水是生命之源,萬物之本,

水與萬物生靈密不可分,因而,

河流溪澗也就成了人類生存和

活動的一個重要場所。因循河溪而

衍生的“人文文化”,就像隨物賦形的水,

比其他文化更富於包容性,更充滿意蘊。

這個地方曾是明代萬曆年間“新懷陽八景”之一,同時也是綏江之源

中洲瀑布

綏江之源中洲河

1億~2億年前強烈的燕山運動,懷集大地劃了一道道東北——西南走向的大小裂谷,中洲峽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大裂谷之一。

這個地方曾是明代萬曆年間“新懷陽八景”之一,同時也是綏江之源

中洲花果山

中洲河沿裂谷蜿蜒南流,

風光旖旎,人文薈萃。在古代,

這裡是嶺南民族走廊重要通道,

也是海上、陸上絲綢之路重要對接點之一;

在今天,這裡將國家重點公路

太(原)澳(門)高速沿河貫穿全域。

這個地方曾是明代萬曆年間“新懷陽八景”之一,同時也是綏江之源

中洲河發源於連山、連南兩縣交界處海拔1421米的擒鴉嶺,古稱“拋石凹”,綏江之源正是從這裡開始。由於沿途有交通重鎮中洲鎮雄峙其中,人們習慣稱其為“中洲河”。

這個地方曾是明代萬曆年間“新懷陽八景”之一,同時也是綏江之源

懷陽名景:三江泛棹

中洲河連麥河段,

古稱“白沙河”,有青枝河在此匯入,

形成了一個三江聚匯的風景勝地——“小三江”。

這個地方曾是明代萬曆年間“新懷陽八景”之一,同時也是綏江之源

小三江景色

清初舉人高仁山有《詠小三江》詩云:

白沙水口小三江,

舟泛行人渡石鞏。

波綠花紅兩岸闊,

春風一棹燕雙雙。

這裡江面開闊,臺地平坦,灘塗奇秀,竹木成蔭。東面白沙平原,西輔風尾三角洲,南北有風凰嶺、吉樓嶺挾其要,三江六岸,風光秀麗。

早在宋明時期,

小三江已是煙村繁茂的商貿集散地,

至今仍有風凰崗上的風凰觀、

風凰嶺下的鳳凰廟以及白沙古埠頭等

古蹟向人們訴說著千古滄桑。

傳說當年江西風水名師王灼遊風凰山曾留偈雲:

五星歸垣,

有風來儀。

將軍坐障,

太子觀朝。

明代萬曆年間評選“新懷陽八景”,小三江就是八景之一——“三江泛棹”的所在地。舊《縣誌》載:“三江泛棹,在白沙。白沙、青河二水合流趨東,峰巒回抱,流洪而不險,舟路紆徐,入望多翠竹蒼松。”

明懷集知縣李盤《三江泛棹》詩云:

二溪流合淥江深,松竹娛暉展客心。

畫舫煙中分近遠,清吹空外樂棲尋。

飛紅浦漵春增麗,鑿翠篷窗曉帶陰。

山色有無懷欲就,是中應可信登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