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恶魔”:四次对话冯学华,他如何“从人变魔”

看见“恶魔”:四次对话冯学华,他如何“从人变魔”

11月29日,时隔9个月,我再次见到了冯学华,他是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

如果算上这一次,我和同事以记者身份一共对话了冯学华四次,可以算是国内媒体中与他打交道最多的记者了。

这次,我向他提出:大家聊一聊?

这一次,他的话还是不多,语气也很生硬:现在还有啥子聊头?

冯学华被抓后,其儿子冯某某和他见过一面,不过,只有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当时,冯学华告诉儿子:好好生活,照顾家人。

“那时候,我就知道,他的时间不多了。”冯某某见不到冯学华,希望我能把话带给他:不管怎样,有人想见他最后一面。

不出所料,当冯学华看到儿子的头像时,他的情绪激动起来,但他还是选择了拒绝:算了算了,没得啥子说的了。

之后,他被押上法庭,随着法槌敲下,人生画上了“句号”——眉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人冯学华被判犯故意杀人、抢劫、强奸、强制猥亵、盗窃罪,依法判处死刑。法院经审理查明,冯学华先后在眉山、乐山实施多起犯罪,杀害3名无辜群众,并犯下强奸、强制猥亵、抢劫等罪行。

材料里的“恶魔”冯学华

在我所掌握的权威官方调查材料里,冯学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杀人恶魔”。

冯学华家住眉山市东坡区白马镇桥楼村,与受害人余某是邻居。2009年酒后强奸邻居余某未遂。2017年6月,因邻里纠纷与余某家发生争吵。同年12月4日,冯学华酒后闯入余某家中,将她扼颈按倒在地,多次按住其后脑撞击地面致余某失去反抗能力后,冯学华毫无人性地实施了猥亵。之后,冯学华将余某尸体抛至枯井中,拿走手机,并用杂物进行掩盖后覆上井盖。

仅仅一天后,冯学华途经东坡区修文镇上码桥村时,遇见曾经的工友被害人阚某,遂让阚某用余某的手机给余某的女儿打电话,编造余某外出打工的事实。通话后,冯学华产生杀人灭口的想法,遂将阚某骗至其旧宅外,将她按倒在地,用石头将阚某杀害。期间,再次实施了猥亵行为。

杀害两人后,冯学华便开始了逃亡生涯。2018年10月17日,为了准备交通工具出逃外地,冯学华再次伸出魔爪,当晚窜至东坡区白马镇桥楼村被害人罗某家中,躲藏至花台旁,罗某骑摩托车回家准备开锁时,冯学华持石头朝她后脑部猛击数下,又用双手捂住口鼻致其死亡,并将其抛弃至当地一枯井内。冯学华又返回清理现场后,驾驶罗某的摩托车逃离现场。

再次行凶后的冯学华逃窜到乐山,于2019年1月12日在市中区悦来乡石膏村,强奸了村民张某甲,并进行了抢劫;2月8日在市中区关庙乡花台村,强奸了村民张某乙,骑走了其电瓶车。直至2月16日,在乐山市市中区白马镇,冯学华被警察、村民围捕,这个“从人变魔”才落入法网。

在庭审中,公诉机关出示了相关证据,被害人家属提起了附带民事诉讼。冯学华对起诉指控的事实和罪名无异议,但对自己犯罪行为的危害性和社会影响依然没有深刻的认识和反省。

法院认为,冯学华一系列犯罪分别构成故意杀人罪、抢劫罪、强奸罪、强制猥亵罪、盗窃罪,其中强奸对象还有未成年人,应予以从重处罚。

法院认为,冯学华犯罪主观恶性深、犯罪性质恶劣,犯罪手段残忍,犯罪后果极其严重,应予严惩。遂判决,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宣判结束后,冯学华并未当庭表示上诉。

我所看见的,也许只是他的隐秘一角


那么,这个“恶魔”,又是如何“从人变魔”的呢?四次对话,我和同事们所看见的,也许只是他多次沉默背后的内心隐秘一角。

警方介绍,50岁的冯学华原本有个美好的家庭,家中有几亩果园,夫妻、儿子三人务工,但他的偏执性格,却让他走到了这一步。

他从小就有小偷小摸的习惯,早年间在村里口碑并不好,加上曾欲对邻居妻子不轨,更是落下许多不好的风评。平日里,他唯一的爱好就是农闲时上街喝点酒,三四两酒下肚后,稍有不顺,就容易与人起争执。

2019年2月16日,冯学华被抓后,乐山警方对他进行了简单的包扎,然后将其押解回眉山。

我的判断是,必须先赶回眉山,争取在高速路出口完成第一次对话,于是,我一路狂奔到成乐高速眉山收费站外面等候。

情况很快发生变化,当时押解冯学华的是一辆小轿车,冯学华坐中间,两边各一名警察,副驾驶的位置,是一名公安局的“领导”,以便应付突发情况。没办法上车,我只得提了几个问题给副驾驶上的“领导”,请他在车上帮我问一问。

不知是太过紧张,还是他已不想做此回答,在车上,冯学华一个字也没有说。

审讯工作之前,警方会做一些准备,我打算在审讯前专访,冯学华被带进审讯室后,我们有了几分钟专访的时间,第一次独家专访,冯学华没有精神,他断断续续回应了作案的原因:村里人坏了他的名声,影响了儿子的前途。

次日一早,有些记者去了冯学华老家,我们决定再去碰碰运气,看能否再对话一次冯学华。

幸运的是,我们又一次站在了冯学华面前。这一次,已经吃过五六片回锅肉的冯学华有了精神,也和警方打了几次交道,看见我的同事马天帅老师面相和善,又戴个眼镜,还有人陪同进来,心里或许想这人肯定是个“领导”,遂不敢再次顽抗,几乎有问必答,什么作案动机,什么逃跑路线,都说了。

他说,因为自己之前的名声影响了儿子,所以要泄愤作案,作案后从眉山逃到乐山,终日惶惶。

他被送往看守所时,我松了一口气

2月17日,我们赶到冯学华老家,当时另一路同事则在采访警方。当天下午2点半,我们从乡下返回眉山市公安局东坡区公安分局,和其他媒体一起第3次对话冯学华。

不过,这次媒体群访问的问题,基本上是我们第二次对话冯学华已问过的,几分钟后,因警方要继续审讯,大家遂结束采访,出门各自找地方写稿子。

这时,马天帅老师一行要返回成都,我留在眉山写稿子。从嫌疑人落网,到送看守所,有规定的时间,送进看守所里,想再次采访冯学华,就非常困难了。

2月17日晚上9点多,冯学华被送往看守所时,我松了一口气。

当晚回到家,我整理完资料,一觉睡到天亮。第二天,睁开眼的那一刻,我终于体会到很多警察说的:抓到冯学华,终于能够睡一个好觉了。

如今,冯学华案终于宣判,他终于得到法律的惩罚。希望大家的生活,都能回归平静。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蒋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