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明宣宗朱瞻基祖孫三代削藩的努力

建文四年六月十七日,燕王朱棣在南京奉天殿稱帝登基,大明王朝一個新的時代就此拉開帷幕。朱棣是因為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執意削藩,被迫起兵靖難的。現在造反成功,為了和朱允炆劃清界限,朱棣宣佈

"一應建文中所改易洪武政令、格條,悉復舊制。"對於在建文朝遭受噩運的弟弟們—周王朱橚、齊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悉數予以平反覆爵。慘死的弟弟湘王朱柏改諡湘獻王,並派工部員外郎唐鑑致祭。


明成祖朱棣、明宣宗朱瞻基祖孫三代削藩的努力

明成祖朱棣

藩王們勢力過大,依然是朱棣一塊心病。但有自己被逼造反教訓在前,朱棣在削藩的時機把握上一直在隱忍等待時機。

此時已就藩各親藩明細如下:

秦王朱尚炳,太祖朱元璋第二子秦愍王朱樉嫡長子,封國西安,轄西安三護衛。

晉王朱濟熺,太祖朱元璋第三子晉恭王朱棡嫡長子,封國太原,轄太原三護衛。

周王朱橚,太祖朱元璋第五子,封國開封,轄河南三護衛。

楚王朱楨,太祖朱元璋第六子,封國武昌,轄武昌三護衛。

齊王朱榑,太祖朱元璋第七子,封國青州,轄青州二護衛。

蜀王朱椿,太祖朱元璋第十一子,封國成都,轄成都三護衛。

代王朱桂,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封國大同,轄大同三護衛。

肅王朱楧,太祖朱元璋第十四子,封國蘭州,轄甘州二護衛。

遼王朱植,太祖朱元璋第十五子,封國廣寧,轄廣寧三護衛。

慶王朱栴,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封國寧夏,轄寧夏中護衛。

寧王朱權,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封國大寧,轄營州三護衛。

岷王朱楩,太祖朱元璋第十八子,封國雲南,轄雲南三護衛。

谷王朱橞,太祖朱元璋第十九子,封國宣府,轄宣府三護衛。


未就藩各親藩明細如下:

韓王朱松,太祖朱元璋第二十子。

沈王朱模,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一子封國潞州。

安王朱楹,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二子封國平涼。

唐王朱桱,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封國南陽。

郢王朱棟,太祖朱元璋第二十四子封國安陸。

伊王朱㰘,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五子封國洛陽。

魯王朱肇煇,太祖朱元璋第十子魯荒王朱檀長子,封國兗州。

靖江王朱贊儀,太祖朱元璋長兄追封南昌王朱重四曾孫,封國桂林。


由於親藩數量眾多,朱棣只能穩紮穩打,逐步削除。在吸取朱允炆的教訓以後,朱棣削藩的同時一般都會留給活路。


改變封國,趁機削減

· 建文四年九月,改封遼王朱植於荊州,原廣寧三護衛仍留廣寧。建文年間,封國荊州的湘王被廢,荊州三護衛一同被廢。現在朱棣復建荊州中護衛,隸遼王府。這樣,遼王護衛就從三護衛減為一護衛。而在永樂十年二月,又以遼王朱植有罪,削其護衛及儀衛司,止給軍校尉三百人備使令。至此,當年在遼東戰場上叱吒風雲的遼王朱植徹底成了沒牙的老虎。

· 建文四年十月,改封谷王朱橞於長沙,宣府護衛為長沙護衛,仍隸谷王府。原宣府三護衛所餘官軍設宣府左、右二衛,左衛於保定屯守,右衛於定州屯守。後永樂十五年二月,朱橞以謀逆削爵為庶人,革其護衛及長史司等衙門。谷王府一脈至此廢除。

· 永樂二年二月,改封寧王朱權南於昌,改南昌左衛為南昌護衛,隸寧王府。原寧府護衛營州左護衛改為隆慶左衛,營州右護衛改為隆慶右衛,營州中護衛改為寬河衛。和遼王、谷王一樣,改了封國之後的寧王也只剩下一護衛官軍。


親王犯法,削除護衛

對於沒有封國變化的親藩,朱棣也只能靜靜地等待機會。好在這些親王們平時目無法紀,要抓小辮子總還是容易的。

· 永樂元年六月,以代王朱桂有罪,削其三護衛。止給校尉三十人隨從。永樂十六年四月,以王能悔過,復代府護衛及儀衛司官,不過也僅復一護衛。

· 永樂元年九月,以岷王朱楩有罪,改雲南左、中、前三護衛為雲南中、前、後三衛。

· 永樂四年五月,以齊王朱榑以謀逆削爵為庶人。革青州中、左二護衛及齊府長史司、儀衛司。

· 永樂十二年十一月,以晉王朱濟熺有不軌事,降為庶人,俾與長子朱美圭同守晉恭王墳園。改封晉恭王第三子平陽王濟熿為晉王。由於晉王家族勢力太大,朱棣雖然廢除晉王朱濟熺,但沒有廢除晉王封號及三護衛官軍。

· 永樂十九年五月,周王朱橚以有罪,奏納三護衛官軍。命駙馬都尉、廣平侯袁容往河南量留隨侍外,餘調赴北京。


新王之國,僅留一衛

對於自己登基時候還沒有冊封和之國的親王,等到正式之國的時候都只留一護衛官軍。

永樂六年七月,魯王肇輝之國兗州。八月,唐王朱桱之國南陽,郢王朱棟之國安陸,伊王朱㰘之國洛陽。十月,安王朱楹之國平涼。十一月,沈王朱模之國潞州。閏十一月靖江王朱贊儀之國桂林。這些新之國的親藩,沒有再配備三護衛。


無子國除,護衛廢除

· 永樂十二年十一月,郢王朱棟薨。朱棟雖無子,但有三女,因此郢王護衛暫時保留。

· 永樂十五年八月,安王朱楹薨。永樂十八年二月,以安王薨無嗣,革其長史司衙門。


明成祖朱棣、明宣宗朱瞻基祖孫三代削藩的努力

明仁宗朱高熾

永樂二十二年七月,朱棣駕崩,被追尊為體天弘通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皇太子朱高熾繼位,改明年為洪熙元年。在永樂二十二年十二月,命韓王衝(火+或)之國平涼。前任韓王朱松永樂五年十月薨於南京,未之國。此時諸子年長,方才之國。

洪熙元年五月,朱高熾在位僅一年去世。追尊敬天體道純成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廟號仁宗。皇太子朱瞻基繼位。

雖然經過他爺爺朱棣不懈的努力,藩王的勢力已經得到了極大的削弱。但現在擺在朱瞻基面前有實力的藩王還有:漢王朱高煦(朱棣第二子)、趙王朱高燧(朱棣第三子),秦王朱志均(秦隱王朱尚炳庶長子)、晉王朱濟熿(晉恭王朱棡第三子)、楚王朱孟烷(楚昭王朱楨嫡長子)、蜀王朱友堉(蜀獻王朱椿嫡長孫)、肅王朱贍焰(肅莊王朱楧庶長子)。相對來說,朱瞻基的手腕比他祖父更狠辣,對於藩王的態度是有理由要削,沒理由找理由也要削。因此他的削藩之路可以分為兩類:


明成祖朱棣、明宣宗朱瞻基祖孫三代削藩的努力

明宣宗朱瞻基

謀逆作亂,削衛除藩

· 宣德元年八月,漢王朱高煦反。朱瞻基御駕親征,擒高煦父子皆至京師。於西安門內新作館室處高煦夫婦男女。漢王爵位廢除,護衛削奪。

· 宣德二年二月,趙王朱高燧在朝臣連番炮轟他是朱高煦同黨的壓力之下,上奏請以常山中護衛及群牧千戶所官軍,並儀衛司官校歸之朝廷。朱瞻基欣然接受,只存儀衛司官校以給使令。

· 宣德二年四月,晉王朱濟熿以謀逆大罪,免為庶人。太原三護衛官軍中,原在大同守備官軍四千人,令總兵官武安侯鄭亨就彼分撥衛所,家屬隨住。見在太原護衛官軍內調三千人,連家屬住宣府聽總兵官、都督譚廣分撥衛所。其餘官軍、校尉取勘明白,就彼分調太原緣邊各衛,家屬隨行。


政治高壓,逼王自除

對於沒有明顯錯誤的親藩,則利用各種手段施加政治壓力,逼迫各親藩自己接觸武裝。

· 宣德四年十月,行在兵部尚書張本稱"安定王謀逆之時,西安三護衛從逆正犯以伏誅。而同籍為官者尚仍舊任,為軍者仍原伍,亦有遺下人丁皆在秦府。"安定王朱尚炌是現任秦王叔父,永樂十七年正月以謀逆被廢為庶人。張本上奏的時候,離安定王之亂已經過去了十年。對於現任兵部尚書的指控,剛目睹漢王、趙王、晉王下場的秦王如驚弓之鳥,立刻在十二月上奏請辭三護衛。朱瞻基口中表示不要,身體卻很誠實:

"今姑強從,然王不可無侍衛之人,聽留一衛以備使令。其二護衛,令兵部調來北京。"

· 宣德五年三月,平江伯陳瑄密奏:"楚府自洪武初立國,有三護衛。…四五十年之間,生齒繁育,糧餉充積。造船以千計,買馬以萬數。兵強國富,他藩莫及。…小人乘時或有異圖,實難制馭。伏乞皇上勿為疑慮,斷自聖衷。…選其護衛精銳官軍給糧與船,令運至北京。…則剪其羽翼,絕其邪謀…"聽到傳聞的楚王朱孟烷大驚失色,立刻派儀賓魏寧,長史楊振上奏朝廷:"府中三護衛願留一衛,請以二衛歸朝廷。"於是改武昌中護衛為武昌護衛,調左護衛於東昌,改為東昌衛。右護衛于徐州,改為徐州左衛。之前晉王三護衛都還是就近調撥,而楚府武昌左護衛調撥山東,右護衛調撥徐州,和原封地武昌路途遙遠,絕無可能再重新勾結。由此可見朱瞻基對楚王府的猜忌之心有多重。

· 宣德五年,四川總兵官、左都督陳懷奏"蜀王府中忽舉炮銃,不知何為。"於是在宣德六年,蜀王朱友堉奏請成都三護衛中以中、右二護衛歸朝廷,留左護衛官軍供役。朱瞻基再次欣然接受,並且命令成都中護衛和左護衛官軍全數調撥南京。

· 宣德七年七月,肅王朱瞻焰奏稱:"甘州中、右二護衛官軍皆聞逸無差遣。欲止留一衛,請以一衛歸朝廷助備邊。"雖然肅王是最後一個上繳護衛的親王,但是戰略目的已經達成的朱瞻基並未追究,只是表示"今叔以國中無事,而為朝廷慮邊,足見至親體國之篤。" 遣都督僉事王彧,副都御史賈諒赴寧夏將一衛官軍挈家屬赴甘州,補前、後二衛守備之數。


至此,困擾明王朝三代帝王的藩王勢力被徹底剪除。而太祖朱元璋原來所希望的親王守邊戰略也徹底泡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