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傳略(下)

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傳略(下)

鳴沙山月牙泉

五、隨徵淮西

元和十二年(817年)淮西節度使吳少陽死了,其子吳元濟自行在蔡州上位接班。鎮州王承宗不聽朝廷旨意,謀求自立。唐憲宗大怒,八月,任宰相裴度為淮西宣慰處置使兼彰義軍節度使,並請韓愈任行軍司馬,賜紫服佩金魚袋。裴度帶著韓愈等人奔向蔡州。韓愈察看地形後,建議裴度派精兵千人從小路進入,必能擒拿吳元濟。裴度尚在猶豫,將軍李愬聽聞韓愈計策,自文城(今河南唐河)雪夜提兵入蔡州,果然生擒吳元濟。三軍謀略之士,無不為韓愈惋惜。韓愈又對裴度說:“如今憑藉平定淮西的聲勢,鎮州王承宗可用言辭說服,不必用兵。”他便口授致王承宗的書信,叫人執筆寫下後,帶上書信進入鎮州曉喻王承宗,王承宗攝於兵威,就上表獻上德、棣二州,表示服從朝廷。

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傳略(下)

甘肅玉門關舊址

收回割據50年的淮西,唐憲宗很高興。韓愈被提升刑部侍郎,並命他撰寫《平淮西碑》,其中很大篇幅頌揚裴度事蹟。當時李愬率先進入蔡州生擒吳元濟,功勞最大,他對韓愈所寫的《平淮西碑》憤憤不平。李愬之妻是皇親國戚,輩分比唐憲宗還高。她入宮禁訴說碑辭與事實不符,憲宗便下令磨掉韓愈所寫碑文,命翰林學士段文昌重新撰寫刻石為碑。這一年,韓愈49歲。官場沉淪和歲月流逝,都沒能消磨他的心性。元和十三年(818年)四月,尚書左僕射鄭餘慶因諳熟典章,被任命為詳定使,引韓愈、李程為副使,崔郾等為判官,對朝廷儀制、吉凶五禮加以修定。

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傳略(下)

甘肅漢長城遺址

六、諫迎佛骨

819年,是法門寺佛骨開放年。這場每隔三十年舉辦一次的盛會,撩動著唐憲宗的心絃。唐憲宗劃撥四萬億專項經費,準備將佛骨迎到長安。他不光要用佛光凝聚人心,更期待佛力加持李家王朝。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憲宗派使者去鳳翔迎佛骨,長安一時間掀起信佛狂潮。韓愈不顧個人安危,毅然上了《諫迎佛骨表》極力勸諫,認為供奉佛骨實在荒唐,要求將佛骨燒燬,不能讓天下人被佛骨誤導。原文極其辛辣,主要意思是:迷佛的皇帝不是短命就是慘死(漢明帝、梁武帝等);搞得百姓不務正業(解衣散錢,老少奔波,棄其業次);佛的出身不正(佛本夷狄..不知君臣之義..父子之情);給皇帝的建議(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諸水火,永絕根本);結束語(佛如有靈,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臣不怨悔)。唐憲宗看完暴怒,要用極刑處死韓愈。裴度、崔群等朝廷重臣震驚歎惜,乃至皇親國戚們也認為加罪太重,為其說情,憲宗便將他貶到最偏遠的潮州為刺史。

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傳略(下)

西安法門寺

正月十四那天,51歲的韓愈卷著鋪蓋走出長安。翻越秦嶺時大雪紛飛,天地間白茫茫一片,只有侄子韓湘趕來送行。聽到長安城裡張燈結綵,百姓爭相慶祝佛骨巡迴展。韓愈悲憤之餘,寫下名揚千古的送別詩: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韓愈本就嚴重早衰(吾年未四十,視茫茫,發蒼蒼,齒牙動搖,恐旦暮死)。這首詩,他是當遺書寫的。被貶潮州這事,對韓愈來說很悲催,當地百姓卻撿寶了。韓愈來到潮州,一路所見盡是蠻荒和貧窮。以往被貶來的官員要麼意志消沉,要麼託關係求調走。因為這裡窮,所以皇帝罰最討厭的人來。因為皇帝罰最討厭的人來,更沒心情做實事,所以這裡窮。因果互生,這裡漸漸變成天然罰場。但是,當地人何錯之有?

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傳略(下)

潮州韓公祠

韓愈自幼嚐盡生活困苦,他想要改造這片舊世界。經過各項整治,當地生活文化水平提升了許多。人們感念韓愈的功德,將本地山河改名為韓山、韓江。韓愈到潮陽後,上奏為自己辯白。憲宗對宰臣說道:“昨日收到韓愈到潮州後的上表,所以想起他諫迎佛骨之事,他很是愛護朕,朕難道不知道?但韓愈身為人臣,不應當說人主奉佛就位促壽短。朕因此討厭他太輕率了。”憲宗意欲重新起用韓愈,所以先說及此事,觀察宰相的態度。但皇甫鎛憎恨韓愈為人心直口快,怕他重被起用,便搶先回答說;“韓愈終究太狂放粗疏,暫且可考慮調到別郡。”

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傳略(下)

南昌滕王閣

適逢大赦,憲宗便於同年十月量移韓愈為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元和十五年(820年)春,韓愈抵達袁州。按照袁州風俗,平民女兒抵押給人家做奴婢,超越契約期限而不贖回,就由出錢人家沒為家奴。韓愈到後,設法贖出那些被沒為家奴的男女,讓他們回到父母身邊。於是禁止此種風俗,不許買人為奴。同年九月,韓愈入朝任國子祭酒,於冬季回到長安。

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傳略(下)

西安大雁塔

七、出使鎮州

長慶元年(821年)七月,唐穆宗繼位,韓愈回到京城當兵部侍郎。剛上任不久,鎮州(今河北正定)兵變,新任成德節度使田弘正被殺,都知兵馬使王廷湊自稱留後,向朝廷索求節鉞。長慶二年(822年)二月,朝廷赦免王庭湊及成德士兵,命韓愈為宣慰使,前往鎮州。韓愈即將出發時,百官都為他的安全擔憂。很多人預感他會死在那裡,就像40年前顏真卿那樣,被叛軍李希烈勒死。元稹說:“韓愈可惜。”穆宗也感到韓愈一輩子顛沛漂泊,剛回長安就要赴生死之地,命韓愈到成德軍邊境後,先觀察形勢變化,不要急於入境,以防不測。韓愈說:“皇上命我暫停入境,這是出於仁義而關懷我的人身安危;但是,不畏死去執行君命,則是我作為臣下應盡的義務。”於是毅然隻身前往。

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傳略(下)

承德避暑山莊

到鎮州後,王庭湊將士拔刀開弓迎接韓愈,想嚇唬這個文人。韓愈無所畏懼,厲聲對王庭湊說:安祿山、史思明、吳元濟,這些造反頭目哪個不是斷子絕孫?劉悟、李祐,這些造反途中投降的,哪個沒當上節度使?你老子都聽大唐的話,你小子還造什麼反?韓愈不卑不亢的一番長談,聽得王庭湊心悅誠服,連忙備宴為韓愈接風。一場叛亂就這麼消弭了。這一年,韓愈54歲。

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傳略(下)

承德煙雨樓

八.晚年生活

長慶二年(822年)九月,韓愈轉任吏部侍郎。長慶三年(823年)六月,韓愈升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因不參謁宦官,被御史中丞李紳彈劾。韓愈不服,稱此舉經穆宗恩准。二人性情都固執不讓,你往我來,爭辯不止,朝廷便派李紳出任浙西觀察使,韓愈也被罷免京兆尹,授職兵部侍郎。等到李紳向穆宗告辭赴鎮任職時,流淚陳說,穆宗憐惜他,便追發詔書授李紳為兵部侍郎,韓愈改任吏部侍郎。

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傳略(下)

皇家小院

長慶四年(824年)八月,韓愈因病告假。同年十二月二日(12月25日),韓愈在長安靖安裡的家中逝世,終年五十七歲。追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故稱“韓文公”。 長慶五年(825年)三月,韓愈葬於河陽。宋元豐元年(1078年),宋神宗追封韓愈為昌黎伯,並準其從祀孔廟。宋元佑七年(1092)三月,蘇軾應潮州知州王滌的請求,為潮州重修韓愈廟所撰寫的碑文《潮州韓文公廟碑》中尊稱韓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

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傳略(下)

韓文公塑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