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一手打造的三大營在土木堡之戰中被打光

先來說說三大營

《續文獻通考. 兵二》:“京軍三大營,一曰五軍,一曰三千,一曰神機。其製備皆於永樂時。

三大營由朱棣一手打造,屬於野戰機動部隊,像今天的特種部隊。在當時可以說是世界先進的武裝力量。最盛時約17萬人,以此來包圍京師安全。

五軍營,主要以騎兵和步兵為主,1410年,分為中軍,左軍,左掖軍,右掖軍,右哨軍,這支部隊是各個地方調上來精銳的人組成,戰鬥時擔任攻擊的主力。

朱棣一手打造的三大營在土木堡之戰中被打光


三千營,主要是投降過來的蒙古騎兵組成,算是僱傭兵。組建的時候是由三千蒙古騎兵(前身是朵顏三衛,明初,寧王朱權鎮守蒙古,手下有朵顏三衛,朱棣靖難時把朵顏三衛”借“走,後朱棣稱帝不再歸還)為主幹,後來隨著發展人數變得越來越多,全營大約五千多人,步兵三千多,炮兵四百,騎兵一千多。

神機營,主要以火槍兵和火炮兵為主。士兵使用的武器是火炮,火銃,後期添加的火繩槍。很多遊牧民族命喪在這些武器下,相當於當時的炮兵部隊。神機營創造的戰法為三線射擊法,士兵分為三排,第一線射擊,二三線準備,二三線設計時一線可以裝填彈藥,以此循環射擊來保證戰場上火力不間斷。

朱棣一手打造的三大營在土木堡之戰中被打光


土木堡——明朝的噩夢

明正統十四年,蒙古瓦剌部不斷騷擾邊境,英宗朱祁鎮在王振的慫恿下親征瓦剌。英宗不顧群臣發對毅然決定親征,命其帝朱祁鈺留守北京。然後和王振帶領約25萬大軍從北京出發,一群大臣跟隨護駕,一切大權交給王振來指揮。王振根本沒有一點軍事才能,別的大臣又只能在他面前卑躬屈膝。出居庸關,過懷來,至宣府,後到大同。也先假裝北撤,王振看瓦剌軍撤退,下令追擊。之後傳來前方戰敗的消息,驚慌撤退。本想讓英宗走到他家鄉顯示威風,又害怕大軍踩壞他家莊稼,幾次變更路線搞得士兵疲憊不堪。

朱棣一手打造的三大營在土木堡之戰中被打光


到宣府的時候,瓦剌大隊追兵追來,明軍的騎兵(三千營)被殺殆盡。後撤到土木堡,兵部尚書要求退到居庸關,王振不允許。後被也先攻破城,跟隨英宗出征的大臣。英國公張輔,駙馬井源,兵部尚書,戶部尚書,侍郎,以及內閣成員等文官武將五十多人戰死。

財產損失不計其數,成祖留下來的家底幾乎全軍覆沒。最精銳的三大營也毀於一旦,火器的研發被大大的阻礙了。之後雖然重組了三大營,倒是戰鬥力已經大不如前了。最重要的是軍事發展的斷層,為之後軍事發展埋下了隱患。

朱棣一手打造的三大營在土木堡之戰中被打光


影響

土木堡之戰是對明朝軍事體系一次重要打擊,導致明軍軍事體系慢慢走向衰落。一次不當指揮,導致軍事,防禦體系,軍事實力的劇變。之後再組建軍隊異常艱難,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力之後幾代君主的人生軌跡。隨著開國功臣以及靖難功臣在這場戰爭中犧牲,官場一時找不到合適替補人員,皇帝只能依靠宦官來壓制文官集團,這也導致了大明王朝國勢開始動搖。

朱棣一手打造的三大營在土木堡之戰中被打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