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首條“潮汐車道”啟用 車道可隨時擴展壓縮

昨天,為疏解交通壓力,南京市首條“潮汐車道”在江北新區新華東路正式啟用。“潮汐車道”究竟有沒有用?昨天,記者在早高峰時段進行了實地探訪。

新華東路為雙向四車道,道路盡頭是揚子石化,早高峰時,絕大部分車輛進入廠區,晚高峰時正好相反,潮汐現象明顯。“潮汐車道”正是利用這個特點,在早晚高峰時段,將單側2股車道臨時變為3股車道,由此達到疏解交通的目的。據悉,“潮汐車道”並非全路段設置,只是從水上分局大廠派出所門前起,至揚子石化大門前止,全長1公里。交警可以根據現場情況,隨時擴展和壓縮車道。

昨天早上7點10分左右,記者驅車來到新華東路,此時南向北車輛已開始積壓,而對面北向南車道來車則非常少。當車行至水上分局大廠派出所附近時,記者注意到,頭頂龍門架上的4盞信號燈有3盞都是綠燈,這表示與其對應的三股行車道都可通行;最左側一盞燈是紅燈,代表只能駛出,不能進入。路面上,數名交警正將移動式隔離欄從道路中央移至對面內側車道,使得南向北車道從2股變為3股,北向南車道變為1股,後續排隊車輛立刻匯入新車道。

路邊藍色引導牌上介紹著“潮汐車道”的使用時間和規則:每天早上7點到9點,下午4點到7點,根據信號燈變化進入潮汐車道,其餘時間禁止駛入。

此時,雖然有3股車道往揚子石化廠區方向通行,但因車流量較大,路面仍呈緩行狀態。一位揚子石化的員工告訴記者,雖是緩行,但已經比原來好多了,這短短1公里,他平時要20分鐘左右才能行駛到廠門口。昨天是湛水路跨馬汊河大橋封橋第一天,考慮到眾多車輛都要借道新華東路,他特意早點過來,第一次體驗了“潮汐車道”,“1公里走了10來分鐘,比想象的快。”

負責“潮汐車道”建設的浦口新城建設公司項目負責人劉忠學告訴記者,這條“潮汐車道”設置耗時1個月,由3組龍門架、可移動隔離欄及信號燈、地面標線、引導牌等組成。接下來,龍門架上還將加裝顯示屏,更方便引導車主按道行車。而附近的馬汊河大橋已啟動拆除重建工作,未來橋面將從13米增加到22米,預計明年9月30日竣工,可大大提高通行能力。

對於全市首條“潮汐車道”第一天的表現,江北新區交警支隊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昨天早高峰新華東路還是有車多緩行狀況,但已經比預想的效果要好得多。畢竟受馬汊河大橋施工影響,繞行車流增多了不少。該負責人還表示,如果運行效果良好,將在其他潮汐現象明顯的道路上推廣使用。

據瞭解,新華東路是南京市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條“潮汐車道”,配備了專門的路面標線標識和信號燈。4年前,北京西路上也曾臨時使用過“潮汐車道”。當時,因北京西路草場門大街路口施工,交通擁堵嚴重,北京西路靠近草場門大街路口的一段路被設置成“潮汐車道”舒緩交通壓力。但隨著施工結束,這條臨時“潮汐車道”早已取消,而且當時只是採取人工擺放隔離樁方法的調整車道,沒有配備任何硬件設施。

交管部門嘗試多種方法治堵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針對日益增加的車流,今年以來,南京市交管部門已採取了多種方法緩解交通壓力。

今年4月4日,南京市首條可變車道在集慶路集慶門路口“上崗”。該路口原有3股行車道,分別為左轉、直行和直右。每天高峰時段,左轉車道“車滿為患”,等待左轉的車輛要排很長的隊,平峰時直行車輛也不少,常常出現積壓。

如今,最左邊的左轉道和右邊直行道不變,中間車道地面上的箭頭不見了,劃成了鋸齒形分割線。一塊LED屏懸在車道上空,指示行車方向,這就是可變車道。現場執勤民警或後臺指揮室民警可根據車流排隊情況,隨時更改車道。

記者昨從南京交管部門瞭解到,可變車道投入使用後,該路口交通狀況有了明顯改善,原先等信號燈的“長龍”不見了,車流在路口得到均衡,車輛基本上等一個信號週期就能通過該路口。

除了可變車道,今年9月20日起,南京交管部門還拿堵情排名全市前列的應天大街高架“開刀”,首次嘗試交替通行。交替通行路口位於應天高架中華門地鐵站東側匝道,交管部門通過壓縮匯流區域和交替通行的方式,減少匝道車流對主線的影響。近日,交管部門提供數據顯示,應天大街高架每小時車流量達到了4200輛,較實施之前的3570輛上升了17.64%,平均車速也提高了14.4%,擁堵指數降低了12.2%。(劉捷 張建武 陶炎 王茸 何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