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生態式”併購新浪潮上市公司從敢併購走向善併購

今年以來,併購重組熱度不減。近日,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在國際金融論壇(IFF)第16屆全球年會上公開表示,2019年前10個月,全市場併購重組交易金額達1.42萬億元。

目前,新一輪產業併購浪潮來襲,資本市場相關制度體系不斷完善。適應產業發展,併購重組由此展現出新的特點。

併購重組成主流退市方式

從微觀角度來說,併購重組是企業盤活資產、發展壯大、完善治理體系的“良藥”;宏觀意義上講,併購重組是產業結構升級、優化資源配置、繁榮市場經濟的“助推器”。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按照首次公告日計算,截至11月28日,剔除交易失敗案例,今年以來A股市場中1381家上市公司共發起2114起併購交易案,其中已完成的有767起,正在進行中的有1347起。

從行業來看,今年以來,併購潮先後席捲包括計算機、房地產、鋰電池等行業在內的上市公司。以房企併購為例,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28日,按最新公告時間統計,2019年A股房企併購事件467起,涉及買方現金支付總價值達4688億元。其中,已完成併購208起,失敗30起,有229起仍在進行。與此同時,5G技術、人工智能、區塊鏈、生物技術等新一代產業革命浪潮興起,推動著併購車輪也不斷向前。國信證券高級研究員張立超認為,考慮到當前IPO審核效率的提高、科創板的快速推進以及註冊制改革向創業板輻射等因素,預計未來科技類企業併購重組數量或持續升溫。

值得注意的是,除追求企業發展上市的目的外,併購重組也逐漸成為主流退市方式之一。今年9月份,證監會提出了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12個方面重點任務。其中,在大力推動上市公司提高質量方面,明確要充分發揮資本市場併購重組主渠道作用,暢通多元化退市渠道,促進上市公司優勝劣汰。

近期,包括小天鵝、雲南能投、東方新星以及*ST嘉陵等在內的8家公司先後通過併購重組渠道退市引起市場的廣泛關注。其中,小天鵝通過吸收合併的方式退市,雲南能投和東方新星則以“賣殼”方式退出,*ST嘉陵選擇通過出清式資產置換退出。有關人士表示,與面值退市相比,通過併購重組渠道能形成協同效果,有利於行業整合、公司上下游產業鏈延伸或強強聯合。

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表示,併購重組退市有利於經濟轉型和引導資源優化配置,為構建有效市場機制起到了有力支撐的作用。

生態化併購成新趨勢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升級、高質量發展成為主旋律,市場中的需求端特徵隨之產生了較大變化,從而使得企業在併購決策時面臨的境況也更加複雜。

11月24日,浙江省併購聯合會會長、財通證券董事長陸建強在2019第三屆全球併購白沙泉峰會上表示,我國併購重組面臨著從產業併購到生態併購,從規模市值到價值共生,從直接單一的購買兼併走向多元化的合作滲透等新趨勢。

據瞭解,我國企業間併購曾經大多是通過獲得單一產品、品牌或技術,以擴大市值、規模等數量目標為目的進行的同業間的產業併購,且這一類產業併購大多是以公司主業為參照系來進行的。但在過去幾年間,隨著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併購模式也隨之產生明顯變化,“賦能”和“生態式”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投資與併購事件中。陸建強表示,在新形勢下,一種以構建產業生態、共生共榮的“生態式”併購模式已經開始出現,企業併購的關注點轉變為通過併購,與各種大大小小的生態共同體實現價值共創,從而構建能夠實現基業長青、具備持續競爭力的產業生態圈。

值得注意的是,併購的手段也產生了極大變化,從以取得控制權為目標,直接單一的購買兼併到多元化的合作式滲透。有關人士表示,近年來採取激進方式進行併購從而導致商譽減值、整合風險上升等事件層出不窮,因此部分企業會選擇採取更為謹慎的收購策略,如對標的公司採取戰略合作甚至業務合作的形式。

整體來說,併購重組有利於提高上市公司整體質量,但併購中出現的高估值、高槓杆、高業績承諾等問題也為市場帶來慘痛教訓。如何在新形勢下運用好併購重組,對優化資源配置、行業整合、推動經濟轉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陸建強表示,併購企業應具備“四格局”。一是全球格局,企業應站在系統性、長週期經濟結構變遷的角度來進行重新構建產業佈局策略;二是共創格局,企業應站在併購交易各方整體利益最大化的立場上,重新構建價值創造和利益分享策略;三是開放格局,企業應站在充分尊重市場規律和競爭機制的角度上,重新構建更好地達成高水平併購的交易策略;四是未來格局,企業應站在新興產業革命與人工智能時代的角度上,重新構建併購重組模式創新與持續迭代新策略。

強監管下逐步迴歸理性

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併購市場,併購交易規模佔國內GDP的比重約4%。我國擁有如此大體量的併購重組規模,一方面源於上市企業內在需求的強大驅動作用,但另一方面,健康良好的外部政策環境亦必不可少。

隨著A股併購重組在強監管下逐步迴歸理性,市場中借重組上市“炒殼”、高溢價收購、盲目跨界重組等現象皆得到有效抑制。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28日,2019年A股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審核委員會已審核104單,其中28家過會,17家被否,59家有條件通過,通過率約為83.65%。

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曹勇在2019第三屆全球併購白沙泉峰會上表示,過去許多企業已經做到了敢併購,但敢併購並不等於善併購。善併購要求上市公司能夠進一步提升專業意識和專業能力,更好地判斷併購過程的風險因素、更好地實現價值創造,有更加精深的能力開展高質量併購。

去年四季度以來,併購重組相關制度限制正被逐步放開。今年以來,監管部門更是在發行制度、再融資及併購重組方面實施了一系列重要改革舉措,為企業更好地開展併購重組鋪平道路。10月18日,證監會發布了《關於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的決定》,推出了取消“淨利潤”認定標準、縮短“累計首次原則”計算期限至36個月、允許符合條件的相關資產在創業板重組上市、恢復重組上市配套融資等5項重要修訂措施,併購重組監管制度得到進一步優化。國聯證券宏觀分析師張曉春表示,上市公司重組辦法的修改使得多個維度的要求得到實質性放鬆,進一步明確了政策支持方向,有助於資本市場吐故納新,引導資金流向高質量資產。

曹勇表示,目前上市公司所從事的併購交易或者涉及上市公司併購交易中,只有約佔5%的併購交易需要證監會審批,95%的併購交易由企業自主實施,履行決策程序即可實施。值得注意的是,證監會還對價格機制、支付工具等方面進行改革完善,給予企業充分自主選擇權。有關市場人士表示,當前併購市場已基本完成“築底”,隨著制度優化進程的加快,併購重組市場活力將不斷釋放。

本文源自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