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飛躍率隊赴浙蘇兩省開展養老立法調研

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飛躍率隊赴浙蘇兩省開展養老立法調研

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飛躍率隊赴浙蘇兩省開展養老立法調研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進養老服務立法,完善養老服務體系,11月18日至22日,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飛躍率隊赴浙江、江蘇兩省專題調研養老服務立法工作。省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專職副主任委員王志略,省民政廳副廳長劉玉海,以及貴州民族大學等有關單位的同志參加調研。

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飛躍率隊赴浙蘇兩省開展養老立法調研

浙江、江蘇兩省是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省份,老齡化程度較高。調研組實地考察了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富陽區和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鎮江市丁卯新區、句容市的 8 家養老服務機構、養老服務中心和日間照料中心,詳細瞭解各類養老機構的建立、運營、管理和服務模式,並與兩省人大、民政等部門的有關同志進行座談,與基層人大、民政以及社區的同志進行交流。調研組瞭解到,兩省高度重視應對人口老齡化工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將養老服務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納入發展全局,納入黨、政領導幹部績效評價的一項重要指標,加強組織領導,加強規劃引領、供給側改革、城鄉統籌,加大資金投入、社會組織力量扶持,推動政府、社會、家庭協同發揮作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取得明顯成效,走在全國前列。浙江省政府連續 7 年把養老服務列入民生實事項目;江蘇省在2015年率先出臺了《江蘇省養老服務條例》,省政府兩次召開養老服務工作推進會,今年5月還承辦了全國大城市養老服務工作會議暨全國養老服務推進會議。調研組認為,浙江、江蘇兩省在公建民營發展養老機構、深化醫養結合、強化政策支持、實施政府購買服務、開展“放管服”改革等方面做法都值得我省學習借鑑。

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飛躍率隊赴浙蘇兩省開展養老立法調研

11月22日下午,李飛躍組織召開專題會議,總結交流立法調研成果,對下步開展我省養老服務立法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會上,省民政廳副廳長劉玉海就省民政廳、省司法廳、貴州民族大學開展立法調研的工作情況、貴州養老工作開展情況等作了彙報。省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專職副主任委員王志略對省民政廳和相關部門所作的工作給予了肯定,對本次調研作了交流,提出了工作建議。

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飛躍率隊赴浙蘇兩省開展養老立法調研
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飛躍率隊赴浙蘇兩省開展養老立法調研

李飛躍指出,人口老齡化是今後較長一段時間我國的基本國情,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億萬百姓福祉。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了《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這是黨中央、國務院正確把握人口發展大趨勢和老齡化規律,立足當下、著眼長遠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對於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大意義。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的決定,專門強調要完善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從省內外調研的情況來看,我省開展養老服務立法正當時。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應對人口老齡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學習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文件,抓緊梳理各項政策制度紅利,抓緊彙總形成省內外調研成果,為開展我省養老服務立法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飛躍率隊赴浙蘇兩省開展養老立法調研
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飛躍率隊赴浙蘇兩省開展養老立法調研

李飛躍強調,開展我省養老服務立法,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立足當前,注重長遠,結合省情,抓住重點。一要抓住建立基本養老制度這個牛鼻子。在領會中央一系列文件精神基礎上,通過立法明確基本養老制度的方向、框架和內涵,再通過立法授權省政府出臺相關細則、標準、目錄等。

二要明確政府、社會和家庭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的責任和義務。堅持黨的領導,明確政府責任,體現政府的主導作用。社會是養老服務生產供給的主體,要強化政策引導,激活豐富養老服務市場,組織社會力量發揮專業優勢,提供多樣化的服務供給,解決好誰來服務的問題。家庭是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的重要力量,要吸收民法總則、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等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原則,明晰家庭子女贍養老人的義務和責任,充分發揮家庭的重要作用。三要建立健全一系列制度。把相關政策領會吃透,把最新政策規定轉化為法律規定,建立完善資金支持制度、產業引導制度、土地供給制度、考核評估制度、綜合監管制度等配套制度體系,更好地滿足廣大老年人及其家庭不斷增長的多元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四要注重提高法規的可操作性。科學嚴密設計法規規範,能具體就儘量具體,能明確就儘量明確,既要能有效地解決問題,也要能有效開展監督。五要加快工作進度。加強與省有關部門統籌協調,將我省養老服務立法列入明年一類立法項目。加快法規文本起草論證工作,條件成熟及時提請審議,爭取明年出臺。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採取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聽證、座談等多種方式提高立法質量,為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老有所為”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