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熱重,百病來!常用它煮的粥吃,健脾和胃、通利三焦

茯苓具有滲溼利水、健脾和胃、治水腫脹滿、痰飲咳逆等功用。對三焦都有利,可養護三焦正氣,通利三焦,洩下外邪讓溼熱脫離三焦。

有一年夏季去湖北參加一個學術研討會。事後,當地一位老朋友熱情地邀請我跟他一起去附近的山村親戚家玩,我欣然同意。隨後,一行人驅車前往一個小山村。住農家院,吃農家飯,飯後在山裡轉悠轉悠,很是愜意。在農民朋友的熱情邀請下,我們來到了一片馬尾松林中。原來這是茯苓的種植基地,這讓我很是好奇,因為茯苓對於中醫來說並不陌生,但接觸的大都是加工成小塊的茯苓,像這樣看見大片種植的還真是第一次。我俯下身,認真地找這稀罕物。只見在松樹根部的泥土裡埋著一些若隱若現、表皮淡灰棕色或黑褐色、呈瘤狀縮的傢伙,多為不規則的塊狀,球形、扁形、長圓形或長橢圓形等,大小不一,小者如挙,大者直徑20~30釐米,或更大。農民朋友看我們好奇,隨即挑選了一個可以收穫的,挖出來看了下,內部白色稍帶粉紅,由無數菌絲組成。

溼熱重,百病來!常用它煮的粥吃,健脾和胃、通利三焦

農民朋友說這樣的茯苓還要深加工,才能食用。並承諾第二天給我們煮好吃的茯苓粥,烙好吃的茯苓餅。一聽這消息,可是讓人振奮,恰好時值晷夏季節,周圍的幾個人都有點犯暑溼症,這茯苓粥簡直來得太是時候了。

第二天一早,起床後,大家就直奔餐桌,果然一大盆香噴噴的茯苓粥在餐桌上擺著,旁邊還有烙得金黃和潤白相間的茯餅,一看就讓人很有食慾。舀起一碗粥,夾起一塊茯苓餅,配著當地特有的小菜,簡直是一絕。

大家吃著飯,互相聊起來。朋友問這家的主人,知道這茯苓有什麼作用嗎?主人家答:“當然知道,我們這兒的人都稱它為“四時神藥”,據說不分四季,將它與各種藥物配伍,不管寒、溫、風、溼諸疾,都能發揮其獨特功效。尤其是人家說茯苓具有利水滲溼、益脾和胃、寧心安神的作用。所以每年夏季,我們這兒的人都會煲茯苓粥、湯食用,個個平安度夏。” 聽了主人的介紹,我們很是驚訝,相當厲害,他說出了茯苓最基本的養生功用。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再看看這當地居民,個個皮膚光溜,雖然被太陽曬得黑,但是看起來個個健康,皮膚潤滑,據說這村裡還有不少90多歲的老人呢。看來和這茯苓的食用是不無關係的。

溼熱重,百病來!常用它煮的粥吃,健脾和胃、通利三焦

《用藥心法》中講“白茯苓,淡能利竅,甘以助陽,除溼之聖藥也。味甘平補陽,益脾逐水,生津導氣”。而在《黃帝內經》中則說“飲食入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觀此,則知淡滲之藥,俱皆上行而後下降,非直下行也。小便多,其源亦異”。

《藥品化義》中講“白白茯苓味獨甘淡,甘則能補,淡則能滲,甘淡屬土,用補脾陰,土旺生金,兼益肺氣。主治腳閏不和,河腹脹、,胸脅逆氣,憂思領滿,胎氣少安,魂驚跳膈問痰氣。蓋甘補則牌髒受益,中氣既和,則津液白生,口焦舌幹煩渴亦解。又治下部溼熱,淋癘水腫,便溺黃赤,腰臍不利,停蓄邪水。蓋淡滲則膀胱得養,腎氣既旺,則腰臍間血自利,津道流行,益肺於上源,補脾於中部,令脾肺之氣從上順下,通調水道,以輸膀胱,故小便多而能止,澀而能利”。從這些古典名句中,我們得知茯苓有利水逐溼的作用,對三焦都有利,比如益脾,生津潤肺,還能通調水道、輸利膀胱等,都很有益。

溼熱重,百病來!常用它煮的粥吃,健脾和胃、通利三焦

我們說三焦溼熱源於內外邪氣的干擾,所以常吃茯苓,養護三焦,維護正氣,卸下邪氣,可以避免三焦溼熱。

如果是家庭製作“茯苓粥”,則可以這樣操作:

① 原料:

粳米100克,茯苓15克。

② 製作方法:先將淘洗乾淨的米入鍋,加入白茯苓粉和水100升,用旺火燒開,再用文火熬煮成稀粥.加入味精、精擊和胡椒粉即成。如果歡吃甜粥的朋友,放糖或蜂蜜也可以。

③ 養生功效:養護三焦,洩下外邪,防治三焦溼熱。還能美容養顏、安神助眠、防病防癌等。

溼熱重,百病來!常用它煮的粥吃,健脾和胃、通利三焦

茯苓一般人都能食用,具有很好的養生保健效果。但是陰虛而無溼熱,虛寒滑精、氣虛下陷者皆要慎服。

另外,把白茯苓磨成粉,調入蜂蜜、牛奶等,作為面膜來使用,可以美白、潤澤肌膚、淡斑、延級衰老,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試試。

本節養生要點提煉

① 知道“茯苓粥”有滲溼利水,健脾和胃的養生作用。

② 知道“茯苓粥”的製作方法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