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號場大退潮,樓市是否被按“暫停鍵”

截止11月的第47周,開盤項目共37個,新推房源9617套,總去化率約52%左右。看到這個數據,不知道會不會洗刷大家對10月總去化率72%的記憶。

業內稱,“供求量均有回落,價格回升,相比較9月的大放量,10月、11月房源供應明顯減少,是以消化之前的庫存為主”,不值得大驚小怪。

但這是不是印證了樓市局部市場的“搖號場大退潮,成交量觸碰地板”的特徵正在進一步加劇?我們或許從11月樓市典型的數據可以看出些許端倪:

11月數據梳理如下(數據來源克而瑞):

| 44周共計11個項目開盤,入市房源2834套,成交1214套,開盤去化率42.84%

| 45周共計6個項目開盤,入市房源1296套,成交854套,開盤去化率65.89%

| 46周共計10個項目開盤,入市房源2923套,成交1627套,開盤去化率為55.66%

| 47周共計10個項目開盤,入市房源2564套,成交1145套,開盤去化率44.66%

所以當前樓市真的已被按下了“暫停鍵”麼?

搖號場大退潮,樓市是否被按“暫停鍵”

從以上數據來看,成交量萎縮+當前樓盤實際情況來看,貌似糾纏不清,實際上已經釋放出3個重要信號:

1、優惠不再是歷史。

比如本週議論紛紛的中南君啟、正榮紫闕臺。分別以“九五+一九”的姿勢對購房者拋出成交價低於公示價的“橄欖枝”。

我們知道,如果說以此就斷定“房價勢必要跌,這就是前奏”,大可不必,畢竟客觀的來看,當下這些盤的數量不多,在西安主城區也屈指可數,無論是對整體房價的總體數據還是市場層面來看,影響微乎其微,並未產生倒塌性影響。

2、高價盤相對“站崗”。

比如主城區均價2w+左右的樓盤,登記人數較少,購買力不足,導致拉長銷售週期,所以短期成交量不大,與此同時,備案週期也會延後,反映在月度數據上,就會相對滯後。

3、主流市場還是中低價位。

單價維持在13000左右的樓盤熱度依然只增不減,意向登記時,這些盤也是人滿為患,典型如康橋悅榕園等。

那麼注意了,“站崗”的高價盤或者說前期估值較高的樓盤,目前的價格相對來說還算是穩定。而前期價格上漲較快,目前價格依然在上調的盤,成交量都出現較大幅度的萎縮。

不可忽視的是,更多的購房者已經開始注重產品品質和居住的一個舒適度,買房的關注點回歸產品本身,即便是首置,也希望買到全新升級版的房子,對產品的要求到了越發精細的需求階段。

所以,從近期樓盤的推出產品和價格看,基本還是和原來的品質差不多(除過純新盤),沒出現產品增值的情況,而價格要持續漲的話,面臨的成交量“地板”或已來臨。反觀如果房價依然保持低價格,市場上就很難有好房子,這樣就會進入一個“死循環”,反而才更會按下西安市場良性發展的“暫停鍵”。

搖號場大退潮,樓市是否被按“暫停鍵”

儘管目前成交量降低,但後期價格高於目前水平的盤,還會繼續出現。這裡房參也同時要提醒大家:

1、當下部分新盤的價格起點較高,在一定時間後,如這些盤再次成為市場房源的供應主力,那麼房價數據將會是新的狀況。

2、任何市場態勢下,萬不要有大跌的想法,從政策層面看,是絕不會允許有這種事情發生。沒有理由地或不夠全面地看漲看跌沒有實際意義,而現在所謂的二手房跌了,只是因為價格太高,回調而已。

3、雖然去化降低,但新房市場不算冷,因為還是有那麼多人在買房,所謂市場“冷”了,更多的是來自媒體的情緒引導。而不搖號、單價貴且面積大總價高和樓層差一點的房子賣不動是非常正常的,也符合市場的規律。

而更多業內稱“當這些房子賣完,只剩下高價樓盤的時候,整個市場失去剛需‘失守’,房企不得不全面降價促銷的時候,那時,才是真的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