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車快評|造車新勢力難融“救命稻草”

11月13日,小鵬汽車完成4億美元C輪融資。臨近年底,這才是今年第三家獲得股權融資的新造車企業。其實,今年以來,造車新勢力的融資普遍不順暢,蔚來此前被傳引入湖州政府方面50億元的融資,但後來遭到否認;還沒實現量產交付的拜騰汽車,C輪融資也是一拖再拖……看來,資本和車市同時進入了寒冬。這對於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造車新勢力而言,真是致命性的“斷供”,因為沒錢也不會有技術。更殘酷的現實是,很多造車新勢力已經僵死在寒冬的前夜。

從2010年開始,我國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車發展,不僅國家層面對新能源汽車提供了大量的財政補貼,地方政府也進行了配套補貼。於是,無數的造車新勢力以及傳統車企參與進去。最高峰時,扯起造車大旗的初創新能源企業多達400多家,各路資本也是蜂擁而入。

閱車快評|造車新勢力難融“救命稻草”

我國汽車行業起步較晚,傳統燃油車產業鏈始終是歐美日韓企業的天下。借新能源換道超車,這是中國汽車工業的一個突破性願望。如今,十年已逝,從今年年中開始,補貼大幅退坡,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也應聲下跌,目前已經連續下跌4個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的數據顯示,2019年1-10月,新能源汽車銷量94.7萬輛,增速比1-9月繼續回落,其中10月銷量為7.5萬輛,同比大幅下降45.6%。由此可見,新能源車的高速增長戛然而止。中汽協認為,即便調低後的全年150萬輛目標也很難達成。

與此同時,資本市場也在迅速降溫,一些傳統機構投資者,包括大的基金和私募基金等,在新造車企業上的投資都非常謹慎。因此,當小鵬汽車C輪融資成功,小鵬汽車總裁顧宏地高興地說“機構投資者的佔比非常高,這意味著主流資本的認可。”可是,他報喜沒報憂的是,此前小鵬汽車曾預計C輪融資金額為6億美元,不僅沒有達到預期規模,而且距離全年完成300億元的融資目標,也還是相距甚遠。

在車市寒冬和資本寒冬的雙邊夾擊之下,一些造車新勢力波動劇烈。相關機構的調查數據顯示,從今年9月份造車新勢力品牌的銷量來看,蔚來、小鵬、威馬、合眾四個品牌尚存碩果;新特、雲度、前途、電咖、零跑等作為第二梯隊也有一定份額,不過,拜騰、FF、敏安、遊俠汽車、陸地方舟等還停留在交付門外,有的甚至已經不知所終。

筆者認為,此前,新造車熱潮興起時,大家都把估值做高,是一個很容易融錢的過程;如今,多元化的融資渠道以及不斷優化成本和結構,這是造車新勢力需要重點努力的方向之一。我國新能源產業正從1.0時代邁向2.0時代,但願造車新勢力可以藉助資本的力量,加快產品迭代,進行技術創新,以期撬動更大的市場。

採寫 | 新京報評論員 劉陽

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

小夥伴們,如果你們有關於汽車維權難或是維權中遭遇不合理的事情,可以私信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