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从0到1》


解读《从0到1》


作者是彼得·蒂尔,美国支付paypal的创始人,他被称为投资界的思想家,硅谷的天使。他创办的paypal卖了15亿美元,之后搞了创始人基金,投资了linkedin,spaceX,Yelp这些大名鼎鼎的企业。硅谷“paypal黑帮”的一号头目。作为一位出色的投资人,他在斯坦福的课程讲座经过学生的整理,成了《从0到1》一书。

创新不是从1到N(批量生产复制),而是从0到1(完全创新)。

未来的挑战

放眼人类社会前一千年到19世纪工业革命前,全球科技基本是没有发展的。而从工业革命到互联网革命,科技进化速度越来越快。而如今的全球化并不全是进步,它是一种横向的扩张,发展中国家只要复制发达国家的创意就可以成功,比如早期中国互联网的很多产品都是从美国学来的。而科技创新是纵向的扩张,是创造以前不存在的东西。若没有创新,这个世界的科技只能停步不前,人类整体生活水平不可能有质的提高。

1999年那样的狂欢

“企业的目的就是赢利,不是赔钱。”但在上世纪末时,人们的狂热完全忽视了这个根本目的。

硅谷淘金热从1998年9月持续了18个月,那时最“成功”的公司好像有一种反商业模式,公司虽然在发展,却是一直亏损。给公司名字里加一个“.com”,价值就翻倍的这种疯狂,一切不合理仿佛都成了合理。

1999年的互联网科技泡沫之后,投资者把目光放到了房地产和全球化上,也造成了房地产的泡沫。

虽然我们平常人认为,竞争性市场更有保障,成功者创造的被认可的产品,在此基础上的微创新是风险小而可控的。

但作者思考的硅谷狂欢后经验的对立面是:

1 大胆尝试胜过平庸保守

2 坏计划好过没计划

3 竞争性市场很难赚钱

4 营销和产品同样重要

成功的企业都是不同的

经济学上分为完全竞争和垄断市场。对应的是多家航空公司(竞争)和谷歌(垄断搜索市场)。完全竞争其实对消费者有利,对企业不利,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产品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企业需要保持活力和竞争优势一直优化各个流程以挤出微薄的利润空间。而垄断的产品定价权完全在于企业。

垄断者有为了自我保护做出的谎言。谷歌自我宣传是横跨多个市场,自动驾驶、安卓手机、可穿戴设备等。但实际上95%的收益仍然来自搜索引擎。这样可以把自己定位成一家多产业的科技公司,掩盖垄断本质。

而非垄断者会与前面相反,把竞争市场定义成更小的细分市场的交集来显示自己的独特。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写道“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放到企业中也是,企业成功的原因各不相同,每个企业靠解决独一无二的问题来取得垄断地位;而企业失败的原因是相似的,他们都无法摆脱竞争。

竞争意识

当企业陷入竞争,便很难赚钱。短期内无法打破原有的组织形式,在某些流程环节进行创新型的优化,则利润会越来越薄。小的企业会倒闭,而最后两个大的活下来也是利润微薄,最终两家会合并形成一个垄断型的产业。这种例子有很多,比如中国市场,早期的团购、打车、共享单车等。

所以当陷入竞争导致的微薄利润情况时,可尽早创新企业流程某环节,或是去探寻新的市场抢先进入垄断市场,早早形成技术行业壁垒。

后发优势

垄断企业的特征有:专利技术、网络效应、规模经济和品牌优势。

建立方法是通过以上条件,以小市场起步,小市场可以是特定人群或者特定区域,小市场有起色了再扩大规模。

而最重要的是在未来可预期产生现金流。

成功不是中彩票

运气是成功者的谦虚。当你的期望未来是明确时,了解和打造未来是有意义的。如今的全球化和经济形势下,未来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长期规划是很重要的,面对于在未来不明的追求短期利益的世界里。

向钱看

风险投资中的幂次法则。其实也就是帕累托法则的曲线。只有小部分公司较之其他公司获得了呈指数级增长的价值,大多数企业甚至不需要和风险投资基金打交道。

秘密

卡辛斯基将人的目标可以分三种:

1、稍作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

2、不懈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

3、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达到的目标

而如今的全球化使得很多商业秘密不是秘密了,可创造发现秘密的普通人越来越少。

基础决定命运

这一章说了初创企业的路线。创始人的合拍。所有权、经营权和控制器的合理分配。现金奖励不如股票期权更好可以团结一致。保持创新的道路发展,不是保持着已有的成功。

做些与众不同的事情才是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也是企业通过垄断新市场获得盈利的方式。最好的项目可能是人们忽视的项目,最好的问题是无人尝试解决的问题。独辟蹊径,找到自己独特的方向,走少数人的路,一来有益于社会,二来是可以垄断获得长期盈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