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此一役,好萊塢演技一哥沒什麼爭議了

文丨灰狼

最近三個月內,話題最多的明星絕對是華金·菲尼克斯,一部《小丑》幾乎讓他浴火重生:金獅獎、全球破十億票房以及被廣為宣傳的「炸裂演技」,不但在影迷中間廣為傳頌,也讓「欠一座奧斯卡」的說法再度風湧。

經此一役,好萊塢演技一哥沒什麼爭議了

《小丑》

在當打之年的中生代範疇內,他和同樣出生於1974年的現任好萊塢一哥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有很多可比較的地方。奧斯卡這個東西,放別人那裡就是「欠」,放自己這裡,拿了或沒拿,都是一個話題。

到目前,迪卡普里奧有1座奧斯卡、3座金球獎,1次柏林影帝。


經此一役,好萊塢演技一哥沒什麼爭議了

《荒野獵人》

而華金·菲尼克斯,有0座奧斯卡,1座金球獎,1次戛納影帝,1次威尼斯影帝。

除去讓小李子多年媳婦熬成婆的那座奧斯卡之外,兩個人幾乎已經勢均力敵,如果華金·菲尼克斯能夠拿到明年奧斯卡影帝,那麼好萊塢權力榜的格局就會發生進一步的變化。

經此一役,好萊塢演技一哥沒什麼爭議了

《小丑》

當然,就人氣與票房號召力來看,華金·菲尼克斯還不能跟迪卡普里奧相提並論,但有件事情已經是業內公論:菲尼克斯的演技強於迪卡普里奧。

最典型的就是迪卡普里奧備受詬病的「便秘型」演技,屬於整張大臉的肌肉一起變化,霸氣有餘質感生硬,缺乏局部層次感。

經此一役,好萊塢演技一哥沒什麼爭議了

《荒野獵人》

反觀華金·菲尼克斯,對同一種表情可以輕鬆作出五六種不同的反應,這依賴於他面部小簇肌肉群的靈活性和協同作用。就這一殺手鐧來說,他可以和好萊塢過往的演技之王羅伯特·德尼羅以及傑克·尼克爾森掰一下手腕。

把華金·菲尼克斯和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放在一起比較,除了他們同齡且同為好萊塢的中堅之外。也源於他們的一些過往的故事,最典型的一種說法,是華金的哥哥瑞凡·菲尼克斯23歲猝死之後,那些一路奠基鐵王座的歷史機遇才輪到風格氣質相似的迪卡普里奧。


經此一役,好萊塢演技一哥沒什麼爭議了

瑞凡·菲尼克斯(《我自己的愛達荷》)

這種民間說法固然無法考證,但華金·菲尼克斯本人的演藝生涯卻無疑受到他的哥哥瑞凡·菲尼克斯以及自己家庭的巨大影響。

在多倫多電影節的頒獎禮上,華金·菲尼克斯提到哥哥瑞凡當年帶回一份《憤怒的公牛》拷貝,逼他反覆看,然後對他說:「你得繼續演戲,羅伯特·德尼羅就是你的目標。」

經此一役,好萊塢演技一哥沒什麼爭議了

《憤怒的公牛》


瑞凡年少成名,是天之驕子,16歲就開始贍養全家,於是在整個人生的情境之內,華金的設定就是那個「不被認可的兒子」。1993年,19歲生日後的第三天,華金與兩個哥哥前往「毒蛇屋」(Viper Room)俱樂部,瑞凡因為喝下過量的海洛因和可卡因而倒在華金面前抽搐,他撥打了911電話,驚慌失措地說:「請來救他,拜託!拜託!

後來電視媒體反覆播放這一畫面,加重了華金的痛苦。瑞凡自此成為他心中的「玫瑰花蕾」(Rosebud),而這個設定和情境載入,影響了華金·菲尼克斯在2009年之前的職業生涯。

經此一役,好萊塢演技一哥沒什麼爭議了

華金和瑞凡

《角鬥士》中的康茂德就是最好的例子,哲學皇帝馬克·奧勒留屬意將皇位留給大將軍馬克西姆斯,原因是康茂德屬於「不被認可的兒子」。

兩位主演拉塞爾·克勞和華金·菲尼克斯一剛一柔,後者雖為配角,但綿裡藏針,角色層次反而蓋過了前者。作為「不被認可的兒子」,康茂德自卑、易怒、陰險、歇斯底里、不擇手段。他因為自卑而自大,內在的掙扎和野心毫不掩飾,全都寫在臉上。


經此一役,好萊塢演技一哥沒什麼爭議了

《角鬥士》

也正是在這個人物身上,人們見證了華金·菲尼克斯精準的方法派演技:他以豐富的表情變化塑造了這個神經質的人物,激動地時候尚能維持一種精確的顫抖,兩眼飽含熱淚。換句話說,菲尼克斯是將自己放在某種心理臨界值上進行表演,他的高明之處在於從不會在這種狀態下失控,仍能呈現其細節和精度。

雖然華金·菲尼克斯在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爭奪中惜敗於《毒品網絡》的本西尼奧·德爾託羅,但他的表演獲得頗多讚譽。


經此一役,好萊塢演技一哥沒什麼爭議了

《毒品網絡》

尤其是他敏感細緻的演出方式會讓人想起當年的安東尼·帕金斯——這位老牌明星想必對華金·菲尼克斯產生過潛移默化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前者在《驚魂記》中扮演的諾曼·貝茨正是某種「不被認可的兒子」的原罪形象。


經此一役,好萊塢演技一哥沒什麼爭議了

《驚魂記》

華金·菲尼克斯和希區柯克也有所交集,在1985年的《希區柯克懸念故事集》中,他扮演了一個目睹謀殺又設計勒索兇手的富家男孩。

經此一役,好萊塢演技一哥沒什麼爭議了

《希區柯克懸念故事集》


即使在面相和神態上,年輕的華金·菲尼克斯和早年的安東尼·帕金斯也有些許相似:清瘦、眼窩深沉,還帶著一絲邪魅和病態的迷狂。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華金·菲尼克斯的外貌,他的眼睛尤其好看,在2005年的《與歌同行》中他扮演了身染毒癮的著名鄉村歌手約翰尼·卡什,其中有一個鏡頭是他躺在沙發上,一抬眸,美妙如煙波浩渺。

這種清秀的外形、低沉的嗓音以及迷狂的氣質讓他成為扮演約翰尼·卡什的不二人選。而事實上,這個故事中的約翰尼·卡什本人也同樣是「不被認可的兒子」的典型代表。

經此一役,好萊塢演技一哥沒什麼爭議了

《與歌同行》


影片從幼年的約翰尼和哥哥的遭遇開始,因為被視為更優秀兒子的哥哥在鋸木廠操作電鋸時意外身亡,父親將其歸咎於小約翰尼。而他的人生從此轉向為求認同而開啟的漫長音樂生涯中。


這一人生軌跡和華金·菲尼克斯極為相似,而菲尼克斯從簽約演出的那一刻起就保持吉他不離身,每日讀自傳、聽唱片、看錄像,全身心的融入到卡什的生命軌跡中。電影開拍之前他接受了足足六個月的音樂訓練,片中的所有曲目都由華金·菲尼克斯本人親自獻唱。

經此一役,好萊塢演技一哥沒什麼爭議了

就像他的偶像羅伯特·德尼羅為拍戲去開出租車或整亂牙齒一樣,華金·菲尼克斯在追求這種深度體驗方面做得極為徹底。為了表現約翰尼·喀什酗酒和毒癮的真實狀態,他甚至將自己也變得嗜酒如命,以至於進了戒毒所。這也製造出他之後角色一貫的微醺迷醉狀態,甚至成了一種個性標籤。

《與歌同行》最終為華金·菲尼克斯贏得金球獎影帝以及奧斯卡提名,也正是在這一段時間,他成為美國獨立導演詹姆斯·格雷的御用男主角。他們一共合作了四部作品:《家族情仇》(2000)、《我們擁有夜晚》(2007)、《兩個情人》(2008)以及《移民》(2013)。

詹姆斯·格雷是戛納影展的常客,擅長以自己俄裔猶太人的眼光去剖析美國社會問題。家庭問題是格雷電影的主線,而華金·菲尼克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又恰恰吻合「不被認可的兒子」這一典型特徵。

在《家族情仇》中,華金·菲尼克斯所扮演的反派是一個為家族和自身利益無所不用其極的人,他深深的眼窩時常籠罩在陰影中,製造出某種神秘感。但更重要的是,觀眾能從他身上看到一種比較純粹的由外而內的方法派表演。

經此一役,好萊塢演技一哥沒什麼爭議了

《家族情仇》

這種表演的典型人物是羅伯特·德尼羅,華金·菲尼克斯曾經在此前《名利場》的採訪中說過:「德尼羅是我最喜歡的美國演員,他給我的印象是他在場景中做了一些事情、一些姿態和動作,無論攝影機是否在拍攝他。」但具體來說,菲尼克斯和德尼羅的表演又存在一種微妙分歧:德尼羅會在拍攝前通讀劇本,但菲尼克斯不會,因為這屬於他「順其自然」(let it happen)風格的一部分。

與菲尼克斯合作本片的馬克·沃爾伯格,表演模式更像阿爾·帕西諾,也就是由內而外。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菲尼克斯和沃爾伯格在《家族情仇》和《我們擁有夜晚》中兩次搭檔,都延續了某種角色特徵:不被認可的兒子(女婿)以及被認可的兒子(侄子),也都延續了一種類似德尼羅和帕西諾式的表演。

經此一役,好萊塢演技一哥沒什麼爭議了

《我們擁有夜晚》

在詹姆斯·格雷的影片中,華金·菲尼克斯慢慢從一個單一面向的角色(《家族情仇》)過渡到有複雜精神轉折的角色(《我們擁有夜晚》),繼而轉向一個心理道德層次更細微的角色(《兩個情人》)。

幾部影片中的人物角色都處在某種精神的臨界層面,也證明華金·菲尼克斯的才華來自憂鬱、毀滅和暴力,而這種充斥著焦慮(anxiety-riddled)的角色,都彷彿是為他量身定製,宛如是與生俱來。

從演技本身來說,《兩個情人》給予華金·菲尼克斯的「方法派」最大限度的發揮,他扮演了一個猶太家庭中自作聰明而又容易暴躁的兒子,他喜歡新事物又困於現實規則,有追求愛情的勇氣卻又內心膽怯。

經此一役,好萊塢演技一哥沒什麼爭議了

《兩個情人》

在這部影片中,他既有兩個情人,也是一個備胎,從始至終他幾乎是以自己的面部肌肉表演支撐著人物拉鋸間的情感折磨,影片結局時返家的一滴眼淚,洞徹了這個角色的絕望人生。

2009年,華金·菲尼克斯宣佈「退出影壇」。縱觀之前的時段,他所出演的幾乎都是某種意義上的「創傷性人格」。正如某位好萊塢製片人所說的那樣:「他擅長演出創傷型人格是因為他真正受過傷。」而這一時期的主題,也幾乎都聚焦父子、家庭、兄弟以及最核心的「不被認可的兒子」這一典型形象。

雖然這次隱退實為拍攝新片《我仍在這裡》(2010)的障眼法,但也確實能夠成為華金·菲尼克斯職業生涯的分水嶺或轉折點。自此之後,他基本上告別了「不被認可或不爭氣的兒子」這種典型人物,並開始嘗試更多元的銀幕角色,這些角色有好有壞,無法保證統一的水準,卻有助於打破性格角色的瓶頸。


經此一役,好萊塢演技一哥沒什麼爭議了

《我仍在這裡》

華金·菲尼克斯和詹姆斯·格雷合作的第四部作品《移民》就是典型的失敗之作,影片雖然有菲尼克斯和瑪麗昂·歌迪亞兩大演技高手坐鎮,但兩個人彷彿各演各的,相互之間沒有任何火花。

而華金·菲尼克斯所扮演的這個醋意十足、妒火中燒的紐約色情劇院老闆最多也不過是《紅菱豔》中安東·沃爾布魯克那個角色的翻版,既無新意也無挑戰性。


經此一役,好萊塢演技一哥沒什麼爭議了

《移民》

與之類似的還有伍迪·艾倫的《無理之人》(2015),幾乎是重複了《賽末點》的完美殺人邏輯,也從希區柯克的老片中有所借鑑。但伍迪·艾倫的影片不襯演員是個公認的現象,華金·菲尼克斯也沒有太多的發揮空間,觀眾也只能在他殺人後鏡頭跟拍他激動神情的一瞬找到某種方法派的痕跡。


經此一役,好萊塢演技一哥沒什麼爭議了

《無理之人》

即使有上述兩部失敗之作以及部分作品中「演技氾濫」的罵名,華金·菲尼克斯在2010年之後的演藝生涯仍有質的飛躍,這在某種程度上歸功於保羅·托馬斯·安德森,即使他們合作的兩部影片《大師》(2012)與《性本惡》(2014)都屬於爭議之作。

在《大師》中,華金·菲尼克斯第一次在影片中遇上更有經驗且更勝一籌的奧斯卡影帝菲利普·霍夫曼,但是他偏偏遇強則強,在幾場精神測試的對手戲中完全不落下風,以至於對方稱其為「暴怒了億萬年的野獸」。


經此一役,好萊塢演技一哥沒什麼爭議了

《大師》


為了表現這個角色的一些心理狀態,他去醫院裝了牙齒支架,然後用橡皮筋固定起來,以便可以自然地將下頜關閉在一邊。

在這部影片中,華金·菲尼克斯變得消瘦,五官更深,而保羅·托馬斯·安德森也找到了最好的表現人物的方法——特寫。

經此一役,好萊塢演技一哥沒什麼爭議了

沒錯,華金·菲尼克斯是這個時代為數不多的經得起長時間大特寫的演員之一,尤其再加上影片的主題——邪教的認知問題是菲尼克斯一家所經歷過的往事,這些特寫鏡頭就直通他的精神層面,展現了人性所有的厚度。

從篤信到拒絕,菲尼克斯扮演的弗雷迪將「大師」卡斯特視為精神上的父親,而之後又放棄了這位父親,也證明他在精神上逐漸告別那位「不爭氣或不被認可的兒子」並上升到更普遍的層次。


保羅·托馬斯·安德森是最能襯托演員的導演,他的影片中演員表演幾乎是精雕細琢、無懈可擊,兩人合作的第二部影片《性本惡》同樣是華金·菲尼克斯職業生涯的點睛之筆,他所扮演的嬉皮士私家偵探,既有雷德蒙·錢德勒作品中的人物特徵,又有《唐人街》裡傑克·尼克爾森的影子。

經此一役,好萊塢演技一哥沒什麼爭議了

《性本惡》

在影片中的某些段落,你甚至會覺得留了大鬍子的華金·菲尼克斯從樣貌、神情和表演模式上頗有些傑克·尼克爾森的風格。此時的他已然超越了以還原臨界精神狀態為標誌的階段,能夠把握更好的分寸感以及更細膩的感情。

在托馬斯·安德森之後,進一步豐富華金·菲尼克斯表演的兩部影片是斯派克·瓊斯的《她》(2013)以及琳恩·拉姆塞的《你從未在此》(2018)。

《她》證明華金·菲尼克斯的戲路足夠寬廣,除了能駕馭喜劇,還能維持一種極度內斂的表演,這是與他一向外放的方法派截然不同的演出方式(某些時候甚至會讓人想起羅賓·威廉姆斯與達斯汀·霍夫曼),何況這種演出的難度極高,整個120分鐘幾乎是靠他與空氣的對白來支撐畫面。

經此一役,好萊塢演技一哥沒什麼爭議了

《她》

而《你從未在此》則是另一種簡約風格,華金·菲尼克斯收起自己的臺詞優勢,以冷硬的風格示人。這種施加限定的方法,和《她》一樣,反而激發了菲尼克斯在某種表演方向上的極限。

這部影片囿於各種原因,成不了《殺手萊昂》那樣的名作,但菲尼克斯在影片中的想象性自殺後留下的一滴眼淚,卻又是演技層面「少即是多」的絕佳證明。

經此一役,好萊塢演技一哥沒什麼爭議了

《你從未在此》

到目前為止,華金·菲尼克斯的演技巔峰是《大師》《性本惡》《她》與《你從未在此》,這幾部影片讓他獲得1次奧斯卡提名、3次金球獎提名並且榮膺戛納和威尼斯雙料影帝。

現在說說《小丑》。

《小丑》按照華金·菲尼克斯職業生涯的精神軌跡,實際上是一次倒退。

比較典型的是它的人物設置和劇本幾乎又重複了某種最初的「受傷性人格」與「不被認可的兒子」,他在影片中演繹的幾乎是一個「巨嬰」。

經此一役,好萊塢演技一哥沒什麼爭議了

其次,《小丑》試圖把一種方法派層面的演出做到極致,但是又鋪得太滿,尤其是幾場苦笑的戲,配合咯咯的笑聲、羞怯的咧嘴笑以及緩慢眨動的眼睛,幾乎就是為了成就演員演技教學而量身定做的。

換句話說,華金·菲尼克斯非常配合地演繹這樣一部中規中矩的好萊塢類型片,演技氾濫,但難度(對他來說)不大。


經此一役,好萊塢演技一哥沒什麼爭議了

我們完全能夠預料到華金·菲尼克斯能演繹出這種水平,小丑的角色,在他職業生涯中確實稱不上什麼驚喜。我們甚至可以說,華金·菲尼克斯在2009年就能演出這種水平。

但2009年之前的華金·菲尼克斯,應該達不到《大師》《性本惡》《她》與《你從未在此》中的狀態。

所以說,即使有口皆碑,即使眾人稱讚,即使「欠一座奧斯卡」的確是事實,但也不該用《小丑》來還。


經此一役,好萊塢演技一哥沒什麼爭議了

明年的衝奧局勢尚未知曉,尤其是同樣「被欠小金人」的伊桑·霍克也是極有競爭力的對手。小李子憑藉《好萊塢往事》也能成為潛在的攪局者。

如此來看,雖然小李子還不必太過驚慌,但他最大的對手——華金·菲尼克斯已經強勢崛起。

同樣是當今好萊塢方法派演員的代表,迪卡普里奧的演技雖然不乏精彩處,卻很容易被預見,所以他是個套路演員。反觀華金·菲尼克斯,才是吃透方法派表演精髓,能夠將帕金斯、德尼羅、帕西諾、尼科爾森、霍夫曼、羅賓·威廉姆斯等各種方法融會貫通的後繼者,商業價值還不好比,《小丑》大爆但還是個案,若是純論演技的話,他已經是好萊塢中生代裡的一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