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行情的日曆效應會再次出現嗎?

作者楊航系中國知名財經評價員

A股在春節前後歷來有著較好的表現,且滬指在整個2月的正收益概率接近80%,若無重大利空,近期在A股博取短期收益的勝率是較大的。但鑑於目前股市風險偏好較弱,政策面好轉難以抵銷基本面下滑,A股極有可能重複過去的弱反彈-回調的循環。故謹慎參與春節行情不失為較合理的選擇。

春節行情的日曆效應會再次出現嗎?

歷年春節行情均以回調結束

A股歷來有春節行情的傳統。據統計,2000-2018年19年間,春節前與春節後5日內股指上漲概率均高達84%,滬指在整個2月的正收益概率則高達78%,故近期在A股博取短期收益的勝率是相當大的。但不容忽視的一點是,由於這種行情往往沒有實質性利好的支持,故持續時間多較短並且均以回調結束。2005-2018年14年間,春節後上漲行情維持的時間在0-46個交易日之間,其中多在10個交易日內結束,且結束後均會發生回調,回調幅度往往超出了節後春節行情的漲幅(見下圖)。

春節行情的日曆效應會再次出現嗎?

注:2008年股市正處熊市中,1-2月滬指只在春節前有一天上漲。

不容忽視的另一點是,在2000年後的頭個10年裡,滬指只在2001年和2008年的2月裡出現了負收益,但近幾年裡,滬指分別在2013年、2016年及2018年的2月裡錄得下跌,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2月的正收益概率正在下降。

本次春節後上漲行情仍可期

鑑於歷年春節後A股的表現,若無重大利空,本次春節後也可能迎來一波較好的行情。這種行情並非是由基本面或流動性帶動,完全是由風險偏好好轉引發,可從風險偏好角度預判本次春節行情走勢。股指表現表明目前風險偏好並不強。今年的春季躁動行情在1月4日啟動,從2440點漲至28日2630點後即開始下跌,最高漲幅不過7.9%而已,與去年7月以來歷次弱反彈並二致,且與2018年以來歷次弱反彈一樣,未超出20周均線,表明當前股市風險偏好仍弱,本次節後股指上漲可能也會較弱,難以擺脫2018年以來弱反彈—創新低的循環。

春節行情的日曆效應會再次出現嗎?

難以擺脫弱反彈-回調的循環

目前A股面臨利好和利空的綜合作用,最終股指走向取決於哪一方的力量更大。利空在於走弱的基本面,宏觀經濟在下滑且上市公司整體盈利已進入下行週期,2018年全年1-4季度GDP增速分別為:6.8%、6.7%、6.5%及6.4%,而2017年、2018年半年度及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淨利增速分別為:18.4%、14.1%及10.4%,走弱跡象均十分明顯,多家券商研究機構認為2019年A股整體盈利增速將降至0以下,這就會產生股指下跌壓力;而利好則在於政策面轉向,我國股市的政策屬性是很強的,即使基本面走弱,政策刺激足夠強時也能抵銷投資者對業績下行的擔憂,如2008年與2015年A股整體盈利下行期也在政策刺激下產生了大牛市。

春節行情的日曆效應會再次出現嗎?

現在市場的主流觀點是2018年10月19日副總理劉鶴及一行二會集體為股市打氣意味著政策底已經到來。但與08年及15年催發出牛市的政策相比,本次政策底時期出臺的政策刺激力度均較小,如08及15年不僅有全面降準,而且有降息配合,以及房地產政策的全面放寬,但本次政策底時期降準均以刺激更小的定向方式實施,且不像以往那樣有降息的配合,房地產政策也並未大幅寬鬆,與08年四萬億刺激相比,本次政策底刺激力度弱化明顯,尚不足以驅散投資者對基本面走弱的擔憂。

自2018年中以來,在在各種力度較弱的政策利好刺激下,A股不斷上演著弱反彈-創新低的循環,鑑於目前政策力度並未明顯加強,而基本面還弱於2018年中時期,即使出現所謂的春節紅包行情,滬指重複也極有可能重複以往反彈後的回調。

春節行情的日曆效應會再次出現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