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易行難,“安全邊際”的實戰應用(下)

紅刊財經 陳澳

(接上期)

4.注重組合中不同股票的相關性

光做到持股的分散還不夠,投資者還應該研究不同股票之間的相關性,以防止在單一行業或相互影響的行業上投注過大。舉個例子,如果投資者同時持有地產開發、家裝行業、定製家居、廚房電器等行業的股票,表面上看足夠分散了,但其實這四個行業都與地產週期強相關,一旦地產開發增速下降,可能四個行業都不會有很好的盈利表現。

與此同時,投資者還應該關注到不同持倉個股之間的產業鏈相關性。比如一汽富維和寧波華翔這兩家公司都是一汽大眾的核心供應商,且一汽大眾在上述兩家公司的業務佔比都比較高,一汽大眾的經營狀況會高度影響到這兩家汽配行業公司,因此若投資者想投資汽車零部件行業,本著分散單一客戶風險的原則,則應對上述兩家企業設置投資金額上限。此外,還有類似的影子股類標的,如吉林敖東持有廣發證券大比例股權,並以聯營企業的方式核算相關股權,當投資者同時持有吉林敖東和其他券商股時,也應注意組合間個股的相關性。


知易行難,“安全邊際”的實戰應用(下)


5.估值和歷史、和同類資產比,尋找安全資產

回溯AH股歷史,可以發現從中長期的角度看,市場估值總是“上有頂下有底”的,本質上講這是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的具體體現。以滬深300指數PE來看,近10年基本圍繞著8-16倍區間上下波動,在8倍PE處,總體來看,是有安全邊際的,雖然可能不會很快賺錢,但持有幾年賠錢的概率是不大的,但如果15倍PE買,基本上要獲利就比較難了。恆生指數也是如此,近10年基本上圍繞著7-14倍PE上下波動。

和同類資產比,則實際上是一種估值方法,即相對估值法。其核心邏輯是,相同類別的資產,雖然各有特色,但本質上講,差異並不會很大,在市場上的估值不應有很大差異。比如恆生指數公司發佈過一個恆生滬深港通AH股溢價指數,其目的是“量度同時以A股形式及H股形式上市、市值最大及成交最活躍的中國內地公司A股相對H股的絕對溢價(或折讓)”。這個指數2007年推出後,基本上也呈現週期性波動。通過觀察這個指數可以一目瞭然地感受出兩個市場的冷暖,比如2013年,這個指數徘徊在100以下,A股部分金融、基建股只有H股的8折左右,且當時H股的絕對估值並不高。上述標的在當時分紅率有不少都在5%以上。此時A股實際上對H股會有很大的“安全邊際”。包括後來港股通開通之後,在指數130那段區間,反過來做AH套利,也能提供很可觀的投資收益。

6.保守的增長率預測提供安全邊際

投資中很多進階級別的投資者會使用DCF模型(未來現金流貼現模型,是把企業在未來存續期內的所有現金流貼現到今日,得到的數值就是企業的內在價值)估值,用過DCF的投資者都會感到DCF是不可能測準的,但能讓你得到一個模糊的正確。這恰恰體現了“投資是科學和藝術的結合”。在估值中,尤其是對成長股估值,投資者經常會犯的一個錯誤是線性外推,即將以往的增長速度等同於未來的增速。但現實的情況是,很多公司是長不大的,基於DCF的非保守估值進行投資決策,實際上效果可能還不如“扔飛鏢”。

舉個例子來說,假設A公司目前每股收益1元,投資者預期A公司未來10年每年將保持30%的業績增速,為了簡化模型,假設A未來10年不向投資者分配紅利,10年後,公司不再增長(永續0增長),投資者必要收益率為15%。則使用DCF模型貼現後,合理現值大概是43元,即43倍PE。若經過幾年後,投資者發現A公司實際增長率只有25%,也算不錯了。但此時投資者會根據該公司實際增長情況對預期值進行修正,其餘假設不變,則合理現值約為31元,即31倍PE,估值下降了28%。現實增長與預期增長的小幅差異,帶來了估值的多倍下降。且根據複利原理,當現實增長與預期增長出現偏差時,建立在越高增長預期上的股價下跌幅度會越大。因此在應用DCF估值模型時,投資者應選取相對較低的增長率預期,以低預期得出的估值為基礎,再做買入決策。

關於安全邊際,筆者說了很多,其實都不是最重要的。對於安全邊際這個概念,最重要的就是投資人能不能守住投資的紀律!有句玩笑話“三根陽線改變信仰”,其實不是玩笑,這種事情在股票市場中經常上演。投資者總是希望在市場上賺快錢,希望最好今天買入明天漲停,但時間久了就會發現,守住紀律,給投資留有“餘地”,慢慢來才會比較快。(完)

(本文曾刊發於8月31日的《紅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